外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论文_吴丹

外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论文_吴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医院 154800

摘要:外科腹部手术病人由于创伤、术中牵拉、腹腔暴露、麻醉、恐惧等因素,导致术后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一般在术后12-24小时内患者肠蠕动完全消失,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术后48-72小时整个肠道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若超过72小时不能自主肛门排气则容易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现代医学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迟缓及肠麻痹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但会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消弱其肠道屏障能力,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腹部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也是术后患者康复的关键。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相关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恢复术后胃肠功能的护理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腹部手术病人86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男58例,女28 例,年龄10~78岁,其中胃手术23 例,肠道手术26例,胆道手术20例,脾切除手术7例,阑尾手术10例。本组病例采取联合多种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肠蠕动恢复天数为1-4天,术后出现肠梗阻5例,经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处理后症状缓解,住院天数6-21天,平均10.6天。

2.护理

2.1.术前肠道准备 术前肠道准备是腹部手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和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充分的肠道准备不仅可以避免术中污染,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还对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术前饮食控制、清洁肠道和口服肠道抗生素等。

2.2.术后早期锻炼

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会使肌肉强度降低,损害肺功能及组织氧化能力,加重静脉淤滞及血栓形成,术后病人早期活动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合成代谢,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肠蠕动有促进作用。有效的早期活动可改善肠胀气,刺进肠功能和膀胱的恢复。但病人拒绝下床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惧怕疼痛,其次是担心切口裂开,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只有注重加强病人的健康指导,才能最大限度恢复术后病人的肠道功能。

2.3.药物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3.1维生素B1、B12注射液 维生素B1为人体代谢所必需是构成脱羧酶的主要成分,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在能量代谢中起辅酶作用,并提供神经组织所需要的能量,防止神经组织萎缩和退化,维持正常的食欲、肌肉弹性和健康的精神状态。维生素B12注射液具有促进神经再生、髓鞘复原、增强机体反应性、提高大脑皮层能力及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徐静[1]等研究认为肌注维生素B1可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乙酰胆碱的水解,保持迷走神经突触间隙的有效弥散浓度,解除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状态,提高肠胃的蠕动能力,有利于胃肠道内气、液体顺利排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种药物进行注射可以发挥药物本身和激发经气的联合作用。

2.3.2对患者肌内注射新斯的明也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新斯的明为抗胆碱酯酶药,作用于肠、膀胱的平滑肌使肠蠕动恢复,能消除术后的腹部胀气及尿潴留。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能提高穴位的兴奋传导,激发经络与药物的协调作用,增强药物的效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2.3.3早期补钾 腹部手术后患者早期禁食,钾的摄入不足,低钾可以促使肠胃麻痹,限制其蠕动,同时术后大量含葡萄糖液体输入,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以及部分患者行胃肠减压、腹腔引流、胆道引流等,导致部分钾离子丢失,血钾浓度降低,使胃肠道平滑肌失去正常收缩能力,进而导致腹胀、肠麻痹,有学者研究证实腹部术后低钾倾向是明显的,术中术后适当补钾可预防低血钾的发生,只要肾功能正常,静脉补钾是安全的。郑才勇[2]选36例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其中18例手术日有尿后开始静脉补钾,术日补1-1.5克,以后每日补3-4克,浓度为0.2%-0.3%,进食正常后停止补钾。余下18例术后3天开始补钾。结果术后早期补钾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术后3天补钾。

2.3.4西沙必利 西沙必利是一种新型的全胃肠动力药,通过选择性地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生理学释放,从而加强胃肠的运动。有研究表明[3],术后6 h开始口服西沙必利10 mg,以后每6 h口服西沙必利5 mg,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未服药的病人,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2.3.5开塞露 开塞露为简便药源,主要通过物理性、机械性刺激肠蠕动的恢复促进排气排便。开塞露可使腹部手术后病人肠蠕动功能恢复提早,从而减轻术后腹部胀痛,预防肠粘连,减少并发症。术后6 h给患者开塞露塞肛,开塞露用量40 ml,每日常规肛注1次,直至胃肠道功能恢复,出现排气或排便。

2.3咀嚼口香糖 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咀嚼口香糖可促进胃肠道蠕动,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带功能恢复[4]。口香糖是在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为胶体的基础上,加入糖浆、薄荷、甜味剂及其他食品添加剂等调和压制而成的一种入口嚼咬的糖。根据假饲原理(食物未入胃引起胃液分泌),即利用咀嚼口香糖对口腔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反射,促进患者消化液分泌,使胃肠道的蠕动增加,从而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5]。

2.4术后早期进食

对于腹部手术,传统的进食标准是待患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张术后早期或实施肠内营养能够加速伤口愈合,促进肠道蠕动,降低分解代谢及保护粘膜屏障,有研究表明早期肠内饮食可以减少腹部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降低高分解代谢通过,有效地缓解术后恶心、呕吐及肠麻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2.5腹部理疗

红外线理疗其原理是红外线有穿透性和致热性,可增加肠管的血液循环,减轻肠管的缺氧程度,促使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减少,减少肠粘连。微波理疗的穿透力强,频率及高,震荡周期与波长短,能穿透皮肤,增强胃肠平滑肌的应激性,收缩力和耐力,促进胃肠蠕动,恢复胃肠功能而不伤及表面器官。但红外线照射采用发热装置通过热传递,使患者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来达到照射作用,容易导致烫伤;微波由于通过体内的极性分子吸收并使之高速振动不需要热传递,能在深部组织中准确聚焦定位,照射时不用脱外衣,不受条件的限制,而且能明显促进术后48小时肛门排气,无不良反应。因此,微波比红外线更舒适、方便、安全。

2.6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位按摩:根据血液循环原理、反射原理、经络原理和生物全息论,用大拇指以适度的压力局部按摩双侧足三里及内廷穴,使病人有酸、麻、胀、痛得感觉,促使肠管蠕动增加,使胃肠功能提前恢复,每天按摩1-2次,每次15分钟。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手段有很多,仅仅采用一种方法来治疗,疗效必然有限。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对患者的影响减少,既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减少并发症,又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静,陈文姗,李少霞,林金玲.维生素B1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796

[2]郑才勇,聂洪刚,李永春.腹部手术后早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四川医学,2010,29(4):438-439

[3]任化霞.术尔泰联合西沙必利在妇产科手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75-176.

[4]田敏.咀嚼口香糖对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现代临床护理,2013,12,(2)46-47.

[5]张日华,俞岩先.咀嚼口香糖对唾液流速和ph值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2005,17(5):436-437.

论文作者:吴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外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论文_吴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