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教学活动论文_吴荣莉

有效设计教学活动论文_吴荣莉

吴荣莉 陕西洛南县教研室 陕西 洛南 726100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活动来驱动教学。要基于认知冲突和学习困惑来设计教学活动,经历探究创造的过程,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的发生,才能发展数学思维,获取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基于学生需求 教学活动 落实 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55-02

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活动来驱动教学,进一步理解文本,获取数学知识,经历探究创造的过程,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的发生,使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下面我具体通过一节课的片段来剖析。

《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师:我们前面学过长方形的测量方法,我们知道可以用滚动法和绳测法。下面是一张已经测量好的物品的周长和直径数据,希望大家完成表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出示表格)

物品名称周长(cm)直径(cm)周长÷直径

纽扣10.133.37

帽沿3210.53.05

胶带圈2963.17

碗口4012.53.20

圆形镜子50163.13

生完成表格,教师巡视。然后订正计算结果。

师:大家观察一下,你计算出来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3点多一点。

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祖冲之研究出来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他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规定圆周率约等于3.14。用字母π表示。

(然后让生学习课本63页《你知道吗?》普及数学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下面我们利用圆周率来解决问题。完成64页做一做第1题。

……

从上述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对圆周率的理解,没有亲自经历测量圆周长的操作过程。而是由老师讲解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用老师数据进行计算,再请出圆周率,直接运用圆周率去计算圆的周长。老师未能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缺少动手操作。在教学时,教师没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也不能很好地感知抽象的圆周率概念的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实现浮于表象,无从着落。

如何在课堂上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核心素养呢?

一、基于认知冲突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核心素养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建构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探究学习,才是真实发生的、有效的。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以学生的基础来设计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以学习经验为起点、为切入点,力求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有效地发生。

例如,《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测量、验证、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等教学活动,渗透化曲为直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推理、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主要立足于“教为主”的理念,总认为学生的基础差,不敢放手;害怕学生出错,耽误时间,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偏离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没有经历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而是“给予式”教学,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立足于教师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的设计来实施教学,是一种固定的线性思维,学生在这条狭窄的思维通道中“按部就班”,自主学习活动空间较小,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够强。同时,教师总认为学生的基础差,不敢放手半步,牢牢掌控课堂,上课成了学生配合教师演示教学预案的过程。

针对这一状况,我重新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讨论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了测量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经验,你一定会想方设法将圆的周长变成一条直的线段来测量。

要求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四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一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同步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通过学师生合作探究,汇报展示,我们明白:一是用绳测法。即用没有弹性的绳子正好围圆一周,再测量绳长即可。二是用滚测法。即在圆上先做个记号,滚动时记号要和尺子的零刻度对齐,把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这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绕绳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经验认知,探究需要以及学习素养养成都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数学学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落实。

二、基于学习困惑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一定是学生亲身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亲身体验学习中的问题、困惑,才能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悟到主动探究的重要性。这节课学习内容重点在圆的周长和直径测量之后的比值比较上,学会思维的转换是极其重要的。在学习方式上,重在帮助学生推导圆的周长的公式及方法。因而,教师在预设教学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视角去体会对知识的感受、体验,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兴奋点,由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体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那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圆的大小取决于直径的大小,所以圆的周长和直径,相乘没有规律可言,那是否是倍数关系呢?这个数值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来解决来利用测量出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数据,利用合适的方式解决这样的问题。猜想那就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来解决。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再设计了活动二:

利用你们刚才测量的数据,完成下表。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用文字记录下来你的想法。

周 长直 径周长与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小 圆

中 圆

大 圆

通过汇报交流,学生发现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误差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候,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我们请出老祖先祖冲之,请出圆周率。学生就明白了,原来我们也经历了一次圆周率的推演过程,增加学习自信。进而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并分享了学生推演圆周率的过程的记录。根据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自然就推导出圆周长的公式:c=πd或者c=2πr。这样的教学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自信。

那么如果要求直径为12米、120米、1200米的圆的周长,你会计算吗?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直接过渡到公式的应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只有基于学生的学习的困惑来设计教学活动,才能立足于学生尝试探究地主动学习,这才是以学生学习为逻辑主线的学习,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的发生。

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活动来驱动教学。要基于认知冲突和学习困惑来设计教学活动,经历探究创造的过程,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的发生,才能发展数学思维,获取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设计》2019.5——11期《小学数学课标》

[2]《小学数学教师》2019.9——11期

论文作者:吴荣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有效设计教学活动论文_吴荣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