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护理干预在头位难产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何张燕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探究产程护理干预在头位难产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的头位难产产妇中,随机抽取108例参与本次研究,将108例头位难产产妇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产妇54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产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经过产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中剖腹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阴道分娩率远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5.6%,远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1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产程时间长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位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产程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产程,增加阴道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改善头位难产产妇的分娩结局,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产程护理;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215-02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称为头位难产,由凌罗达教授于1978年提出。如处理不当,对母儿均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助产率、手术率极高,对母婴危害大。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常规护理在头位难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一般,无法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因此需要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从而提高头位难产产妇的阴道分娩率[1]。在本次研究中,将108例头位难产产妇分成两组,并给予常规护理和产程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参与研究者: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对产程中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的产妇,根据腹部触诊、阴道检查、B超、结合临床症状,确诊头位产难产108例。将108例难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产妇中,均为初产妇,例数为54例,年龄最小的为23岁,年龄最大的为37岁,平均年龄(28.3±2.3)岁,孕周范围为37周~42周,平均孕周为:39.5±1.2周。

观察组产妇中,共有初产妇54例,年龄范围在22岁~38岁,平均年龄为:27.6±2.5岁,孕周范围(36~42)周,平均孕周(39.6±0.9)周。两组头位难产产妇的基本资料相差不大,可以进行对比分析(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头位难产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给予产程观察、环境护理、情绪安抚等。

观察组头位难产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产程护理干预,具体的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产妇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分娩的重要因素,如果产妇精神紧张,会导致产程延长、疼痛敏感度升高等。首先要为临产产妇营造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充分休息保持体力,助产士应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分娩体位及屏气用力方法,缓解分娩痛苦。

(2)一般护理:①鼓励产妇近食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以补充消耗的体力。②保持盆腔脏器空虚以免妨碍胎先露下降:临产后行温肥皂水清洁灌肠一次,以清除粪便,刺激宫缩;产程中每2~3小时解小便一次,保持膀胱空虚。

(3)药物应用:有潜伏期延长倾向时给地西泮10mg缓慢静脉推注,纠正不协调性子宫收缩;如用镇静剂后宫缩无改善,可给予缩宫素静滴,并视宫缩情况调节滴速至有效宫缩。

(4)体位护理:早期产妇可取胎儿脊柱对侧卧位;活跃期宫口开大6cm以上,确诊为头位难产者,由经验丰富的助产人员指导产妇膝胸卧位,借助重力的作用使胎背转至产妇腹壁侧,宫缩时让产妇抬高臀部,宫缩间隙期产妇自由体位休息;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仰卧于产床上,稍抬高床头,宫缩时嘱产妇双腿屈曲,双手抱膝,双腿靠近腹壁并外展,吸气后屏气向下用力,宫缩间歇期放松全身休息[2]。

(5)徒手旋转胎头:术者在产妇宫缩间歇期,将右手食指及中指伸入阴道,食指与中指呈30°夹角,食指末端位于小囟门处,中指末端位于顶骨的位置,然后用食指和中指将胎头缓慢旋转,同时在产妇的腹壁轻压胎儿肩部[3]。对于右枕后位、右枕横位的患者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45°;而左枕后和左枕横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45°。胎头旋转成功后,待产妇子宫口开全,立即嘱咐产妇屏气用力,使胎儿先露部尽快下降,直至胎头位置固定且不易回转,术者等待下次宫缩后将手指抽出[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头位难产产妇的分娩结果,包括: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程时间。

1.4 统计学

采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将两组产妇的结果带入处理,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作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将产妇的产程作为计量资料(x-±s),以t进行检验。当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产妇,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两组头位难产产妇的分娩结局比较情况

3.讨论

头位难产容易导致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甚至出现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后果。头位难产还会导致子宫破裂,使得胎儿和产妇均受到伤害。产妇是否顺利分娩主要与产道、产力、胎儿以及产妇精神状态相关,而头位难产的产妇中,由于胎儿和产道无法控制,所以需要通过改善产妇的自身情绪,并提高产力使得分娩顺利进行。在产程中,一旦产妇得知自己出现难产,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从而阻碍了分娩的顺利进行,甚至失去了阴道分娩信心。所以需要在产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帮助产妇消除内心的恐惧,并提高产妇的配合度,有助于改善分娩结局。在产程护理干预中不仅给予头位难产产妇心理护理,还给予其体位指导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对于体位改变后仍然没有效果的产妇,给予胎头旋转法,借助外力旋转胎头,使得产妇自然分娩,降低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头位难产产妇在经过产程护理干预后,其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且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产程护理干预对改善头位难产产妇的分娩结局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明显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缩短产程,值得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刘巧玲,刘辉姐.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4):162-163.

[2]葛志红.特殊体位干预对头位异常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护理研究,2015,8,29(8):511.

[3]夏咸梅.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徒手旋转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4):180.

[4]刘巧.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减少头位难产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6):141.

论文作者:何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产程护理干预在头位难产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何张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