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分析及对策论文_李海燕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分析及对策论文_李海燕

李海燕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中心小学校 644000

【摘要】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农村小学的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寄宿制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备受重视。

【关键词】农村 寄宿生 心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216-01

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59.76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090.71万人,占比42.6%;省内转移就业1469.05万人,占比57.4%。他们由于生活不稳定,生活条件有限,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入学,而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或亲属,其中一部分孩子则被托付给学校,因此产生农村小学寄宿生。

寄宿生个体比较复杂,孩子一旦步入寄宿行列,活动空间受到了限制,每天奔波于寝室、教室、食堂的三点一线。家长平时只是集中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学校也在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却关注的不够。

其实,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积极的心理情绪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消极的情绪却往往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学校,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寄宿生,我们扮演的角色不光是老师,更是朋友,父母,因此,关注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

一、寄宿生大体有以下心理现状。

1、情绪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沉默寡言,情绪低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2、家长期望值太高加上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心理、逆反心理,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个别的甚至出现了癔病性症状。

3、家长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 于是在物质上加以补偿,给孩子很多的零花钱,孩子逐渐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攀比的坏习惯。一部分孩子还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自己的父母没读什么书,照样天南地北地挣钱。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也随之一落千丈。

4、自身的独孤心理作怪。寄宿生由于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亲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孤僻自卑感,行为上也表现为孤独、羞怯,导致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出现异常。

5、习惯不良,学习被动。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马虎,书写混乱,看书“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在学习中没有计划,一切学习过程都是在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从心理上抓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刻不容缓。

二、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问题调适对策

1、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隐形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作用。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幢楼房,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应布局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与心灵的净化。

2、创造宽松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除了常规教育之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让学生们有相互交流的机会,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得到认可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在交流和沟通中寻找温暖和友谊。

3、在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各科老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因此,学科教学应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

4、开设专题知识讲座,加强心理引导。由学校派人或到校外聘请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交给他们缓解和消除不良心理的具体方法。让学生通过一些不影响别人的活动进行情绪的发泄,如去田径场跑上几圈;到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最关键的是教会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多往好处想,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烦恼,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引导学生要学会倾诉,把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让同伴和大人帮忙想办法解决。

5、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和生活状况 。呈现图片和文字资料,或影视资料让孩子们了解农民工实况,让孩子们知道父母外出打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过着艰苦的生活,是为了让家里生活好一点,让孩子安心学习。再让他们了解正是父母在各行各业中辛勤的劳动,让城市变美了,城市建设离不开农民工。引导他们认识这些,孩子们才不会抱怨,才会对爸爸妈妈多一份牵挂,多一份体贴,多一份敬意。

6、 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中那些爱学习、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典型引路,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形成学你比我赶的良好氛围。

7、开通“亲情电话小屋。让孩子能在放学后给父母打电话,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他们会觉得父母虽远犹近。父母亲切的话语、殷殷的叮咛都会像股暖流扫除孩子们心中的不安,使他们心灵得到最好的慰藉。

农村小学的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寄宿制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备受重视,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对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论文作者:李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分析及对策论文_李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