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论文_徐顺兵,杨林,何易,胡丹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 目的: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72位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末稍血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则采用全血细胞检验检测,对比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检出率与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血细胞进行血液检验的检测方法来诊断贫血具有十分显著的诊断效果。

【关键词】 贫血;末梢血细胞检测;全血细胞检验;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56-01

贫血指的是人体外周的血红细胞数量减少,且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此病的发生率正在逐渐上升,并且由于其发病机制的不同,使得其存在较多的类型,在对其实施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对此病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1]。本研究中探讨了贫血鉴别诊断中全血细胞检验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72位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5±21.5岁。所有患者均具有显著的缺铁性贫血临床症状,且均已经过临床即相关检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5.5±19.5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1.5±19.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末梢血细胞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即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稀释后,在计数池中对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进行直接计数,并换算成每升血液中的细胞数。观察组采用的是全血细胞检验方法,具体方法为采集患者的全血细胞标本并对其进行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需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通过静脉抽血3ml,EDTA-K2抗凝,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在两小时以内送检。采用全自动血球仪对采集到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将所获得的检验结果由专业的软件进行分析[2]。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与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的相应数据进行分析,用卡方和%分析计数资料,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检出率为86.11%,准确率为7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55.56%与准确率38.8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表 两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与准确率对比[n(%)]

3.讨论

有效提高诊断检出率与准确率。

由上可知,全血细胞检验在贫血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十分显著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贫血诊断检出率与准确率,有助于贫血的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与痛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发病率较高,患病人群的范围广,有研究表明,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性疾病。患上此病后病人往往会出现记忆减退、皮肤苍白、气短、心率加快、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头痛、头晕、失眠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严重者还可能会进而引发病人肾脏功能的衰竭、贫血性心脏病等其他严重疾病,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提高临床能对病人的精准治疗,要求我们对临床病人的贫血性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3]。

常规的末梢血红细胞检测贫血的诊断方法,我们采集的是患者的手指血,所得到的检验结果受到不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较多,从而导致其敏感性比较低,获得的诊断效果也比较不理想,不能够十分精准和有效地诊断贫血疾病及其类型,误诊率也比较高,容易给临床诊断、治疗贫血带来误导。因此,我们还需要考虑采用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

全血细胞检验是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不受药物与食物的相关影响,能够更有效地反映贫血检测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对于贫血的各种类型的检出率也较高,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贫血及其贫血类型,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人的治疗费用。采用全血细胞检验来诊断贫血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其检验方法所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较末梢血法低。并且准确性也较高,对于贫血的早发现与早治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4]。

本研究中探讨了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诊断检出率与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全血细胞检验来诊断贫血能够有

【参考文献】

[1]李凯雁.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0):116-116.

[2]蒋刚健.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1):73-74.

[3]于晓阳,冯杰雄,何寿富.血液检测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2007-2008.

[4]陈佳美.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44-45.

论文作者:徐顺兵,杨林,何易,胡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论文_徐顺兵,杨林,何易,胡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