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和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张国祥

郴州市永兴县油麻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郴州 423304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社区管理的治疗方法在治疗高血压上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登记治疗的22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数据分析,按照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主要依靠降压药物的治疗;治疗组则运用规范化的社区管理方法在常规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饮食以及生活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管理。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和治疗后平均数值,社区管理方法的治疗组的优势更明显一些。结论:社区管理治疗方法可以更好辅助降压药物帮助患者平稳血压,保证了降压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临床效果

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患病人数也是逐年上涨。导致高血压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动脉硬化【1】是比较主要的原因,盐的过度摄入或饮酒等因素导致血管逐渐失去弹性,血管内多余物质的堆积形成动脉硬化导致高血压的形成。主要的发病人群在40岁以上,早期症状不明显,偶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现象,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引发的一些并发症【2】逐渐显现出来,心脑血管的一系列病症以及肾功能和视力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临床上主要是依靠药物来治疗高血压,需要长期维持服用,如果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改变不良的生活规律【3】、注意饮食等,可以稳定降压的效果,因此研究社区管理方法的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特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221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登记治疗的22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数据分析,按照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110例,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30至72岁,平均年龄(48.12±2.58)岁,平均病程(3.12±1.28)年,并发症患者30例(心脑血管疾病16例,肾功能衰竭4例,视网膜病变5例,其他5例);治疗组患者为111例,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31至75岁,平均年龄(48.96±3.33)岁,平均病程(3.66±0.38)年,并发症患者32例(心脑血管疾病18例,肾功能衰竭3例,视网膜病变5例,其他6例),对照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一)所有患者的血压情况测量均为高血压状态。(二)患者年龄均在75岁以下。(三)所有患者无特殊严重并发症。(四)精神状态正常自愿参加。

1.3方法

对照组单纯依靠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运用规范化的社区管理治疗方法,内容如下:(一)根据每个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病情和身体情况,社区医生建立档案,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严重,尽快使血压稳定【4】下来,工作人员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定时定量,严格督促按时服用药物,让患者重视降压药物的作用。(二)积极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尽量让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三)工作人员在指导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上一定让患者控制好盐的摄入量,对腌制、熏酱等食品尽少的食用,多吃一些含维生素高的水果及蔬菜,同时要求饮食低糖低脂肪【5】,多以清淡为主。(四)向患者普及降压知识,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降压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例如广场舞、慢跑、太极等。(五)嘱咐患者定期到卫生院进行检查,测量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电图等,对降压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分析原因正确引导,嘱咐治疗过程中身体如有不适的情况及时就医。

1.4疗效判定标准

(一)对比两种不同的高血压治疗方法的有效率:①显效: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到正常的范围内。②有效:收缩压和舒张压有下降程度,但未达到正常范围之内。③无效:收缩压和舒张压仍保持很高的状态,无明显变化;(二)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压的变化;(三)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37例,有效率70.9%;治疗组显效66例,有效34例,有效率90.09%,根据数据对比,社区管理治疗方法的治疗组有效率更高一些。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化,对照组血压的数据偏高一些,且高于正常范围;治疗组数据相对平稳,控制在了正常的范围内。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对照组患者好评85人,好评率为77.27%;实验组患者好评102人,好评率为91.89%,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它引发的并发症危害巨大。心脑血管疾病近些年来在我国患病人数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中老年人闻之色变的梦魇,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压。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并没有什么快速的、去根的治疗方法,只能长期依靠降压药物来维持,如果单纯靠药物长期大量服用,也会对身体形成巨大的危害。社区管理治疗方法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它主要是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督促患者健康饮食,改变不良生活规律,使高血压患者不仅仅单纯的依靠药物来降压,而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摆脱疾病。通过上述对比分析,社区管理治疗方法可以更好辅助降压药物帮助患者平稳血压,保证了降压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宗亮,叶良鑫,冯玫琦,等 . 社区规范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242-243.

[2] 曾新颖,王丽敏,王临虹,等 . 中国 35 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现状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11):1014-1019.

[3] 钟玲 . 社区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0(1):145-146.

[4] 梁颖,鲍勇 . 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0(2):189-191.

[5] 胡雪英,杨雅,黄新萍,等 .临床路径在强化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护理研究 [J].2014,28(10):3608-3640.

论文作者:张国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和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张国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