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孔祥民 庞秀 孙娜

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孔祥民 庞秀 孙娜

孔祥民 庞秀 孙娜 (济宁市中医院 272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和高敏C反应蛋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关节功能障碍并显著降低炎症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 微创针刀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067-0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特点[1]。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多数RA患者会发生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的治疗西医多采用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生物制剂等,但仍存在部分患者疗效不够满意、副作用多等问题。如何运用中医方法加强疗效就成为值得探索的课题,成功的中医疗法也有望简化西医治疗方案以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我院采用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RA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RA患者9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3.64±4.6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4.01±4.61)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RA分类标准和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ACR/EULAR)RA分类标准[1-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痹》[3]。

纳入标准:患者至少符合上述一种西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年龄在18-7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临床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除外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除外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次,1次/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75g/次,2次/日,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次,2次/日,8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微创针刀治疗:患者坐位,取肿胀疼痛最明显的两个关节,处置区域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麻后采用针刀迅速刺入肿胀的关节周围处并进行十字剥离,切开患者肿胀关节囊壁,针刀退出后用碘伏擦拭出血部位,并挤压肿胀的部位周围,将内容物尽量挤出。然后碘伏消毒,无菌棉球覆盖创口后常规敷料包扎。治疗4周后症状体征缓解不明显患者予再次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分为显效:关节肿胀完全消失、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正常;有效:肿胀关节数减少1/3或以上、疼痛明减轻,关节活动度改善;无效:肿胀关节数减少不足1/3,自觉疼痛改善不明显,关节活动度未改善。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患者治疗情况由专人整理归纳并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采用SA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629(63.04)14(30.43)3(6.52)93.48★

对照组4616(34.78)16(34.78)14(30.44)69.56

注: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X2=8.7310,★P=0.003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和CRP浓度变化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和CRP浓度变化比较[ ±s]

组别例数ESR(mm/h)CRP(mg/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4664.67±1.5923.34±0.72★▲35.93±0.465.54±0.17★▲

对照组4665.01±1.6239.44±1.17★33.91±0.449.72±0.31★

注: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SR和CRP均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经比较,t=79.4848、80.1863,▲P=0.0000、0.000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属于“痹症”范畴,虽其异质性强、不同患者预后多有差别,但总致残率较高。中医学认为本病是风、寒、湿、热等外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导致筋骨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甚至肿胀变形。《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因此邪气留连经络是导致痹症经久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4]。

中医外治法一直在痹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展的一项微创疗法,试将微创外科同中医传统的针刺技术进行了融合,通过改善微细组织结构起到疏通经络、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本方法通过微创针刀治疗RA,切口小于0.5cm,通过疏通病变关节经络和去除炎性渗出物等方法解除粘连,消除病灶炎症,恢复肢体功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本技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的第二天就可以开展功能锻炼[5]。同时该方法仅采取了局部浸润麻醉,创伤小,并发感染的几率低[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5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23.34±0.72)mm/h,C反应蛋白(5.54±0.17)mg/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39.44±1.17)mm/h,C反应蛋白(9.72±0.31)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关节功能障碍并显著降低炎症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 于孟学.风湿科主治医生1053问[M].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29-13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7.

[4]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63.

[5] 舒宝珍,孙丽丽.康复护理配合针刀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09,15(23):3667-3668.

[6] 韦嵩,孙维峰,陈志煌,等.中医微创针镜在痹证局部顽固性肿痛中的应用1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9):2188-2189.

论文作者:孔祥民 庞秀 孙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9

标签:;  ;  ;  ;  ;  ;  ;  ;  

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孔祥民 庞秀 孙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