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浅析心理干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里有36例不孕症患者。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妊娠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优于对照组的SAS评分,并且观察组的妊娠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94.44%,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者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妊娠概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心理干预;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临床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54-02
不孕症是指夫妻有正常性生活一年以上,并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但女性未妊娠[1-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妇女出现不孕症的概率也逐年提升。不孕症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影响和改变,还会破坏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3]。患者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以及烦躁不安、抑郁以及焦虑等情绪。因此我院对心理干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里有36例不孕症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5~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01±1.54岁;不孕年限在1~7年之间,平均不孕年限为3.87±0.78年;原发性不孕患者有13例,继发性不孕患者有23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4~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6±1.42岁;不孕年限在2~8年之间,平均不孕年限为4.03±1.04年;原发性不孕患者有15例,继发性不孕患者有21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不孕年限等,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法详见下文。
(1)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相关的书籍来对患者解释说明辅助生殖技术的原理以及原发不孕症和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与此同时,需要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饮食以及用药禁忌,从而让患者能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2)潜意识治疗:让心理护理医师在安静以及整洁的房间对患者进行潜意识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躺在舒适的沙发上并且需要闭上眼睛,心理医师需要采用温和并且低沉的声音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让患者安心接收治疗,并且以平和的心态去受孕。
(3)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叮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谈,让患者拥有情感的支撑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需要注意语气以及语速,让患者在医院感受到温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消除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妊娠的概率。
(4)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为其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案,例如瑜伽、慢跑以及舞蹈等。护理人员可与患者一起锻炼,提升患者锻炼的兴趣,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让那个患者参加社交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妊娠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我院本次的研究采用的是SPSS 20.0统计学软件来为系统数据做分析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如P<0.05,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相对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x-±s)
组别 例数建立档案日 手术日
对照组36 36.23±7.3435.21±5.33
观察组36 34.02±3.3727.16±2.24
P<0.05<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概率
从表2中得出的数据可知,观察组的妊娠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妊娠概率(观察组94.44%,对照组75.00%),两组之间得出的数据差异相对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概率[n(%)]
组别 例数妊娠概率
对照组36 27(75.00)
观察组36 34(94.44)
χ25.26
P0.02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不孕症通常是由输卵管出现异常、内分泌失常、心理原因以及排卵功能出现障碍等原因引发的[4]。患者因长期未妊娠而对性生活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此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妊娠的概率。
本院通过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妊娠的概率。在心理干预中采用的方法有认知干预、潜意识治疗、情感支持以及行为治疗,能够让患者敞开心扉与护理人员、家人以及病友进行交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以及不安等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患者夫妻之间的隔阂,缓解紧张的婆媳关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观察组的妊娠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妊娠概率(观察组94.44%,对照组75.00%),两组之间得出的数据差异相对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心理干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妊娠概率,改善患者的SAS评分,非常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及借鉴。
【参考文献】
[1]付琴,陈娟,罗丽娟.浅析心理护理在不孕症患者情绪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3):234.
[2]袁细妹.心理干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3):164-165.
[3]张红梅,薛志红,朱瑞芳.心理干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症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03):832-833.
[4]王云香.心理干预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焦虑及受孕情况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36(04):653-654.
[5]庞小艳,张云山,邹琳.辅助生殖技术实施中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6):277.
论文作者:晏慧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患者论文; 不孕症论文; 概率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