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经济经纬·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刘玉萍 1,2 ,邱志敏 2,郭郡郡 2

(1.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2.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2)

内容提要: 本文以CNKI数据库CSSCI期刊中与土地财政研究相关的541篇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土地财政研究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视角、热点主题、前沿动态进行统计及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发文量波动较大,尚未形成核心研究者群体;已有文献主要是从原因、表现和后果角度对土地财政相关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涵盖地方财政、地方政府收入来源以及土地财政产生的宏观背景,且研究内容的演进具有阶段性特征,在不同阶段分别涉及地方财政、土地、房产税和区域差异等前沿议题。今后可从以下两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拓展:一是从区域差异视角继续深化对土地财政相关问题的研究;二是以决策参考为目的适时开展对土地和财税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土地财政研究;CiteSpace;知识图谱

一、引言

一些研究者认为,土地财政是我国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原因[1]。虽然存在区域差异和年份波动,但整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仍然呈波动上升的态势[2]。巨额的土地财政收入在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3]。一方面,土地财政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强力助推器,有效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也存在诸多弊端,如加速房价非理性上涨、加剧地方债务风险、可能成为土地违法和腐败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触发器,甚至可能催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因此,土地财政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经检索(检索时间为2018年3月24日11时55分),在CNKI全文数据库中,以“土地财政”为主题的文献共计2236篇,且处于快速递增的状态。面对超量的数据资源,对文献进行个别视角的述评已然无法清晰地展现土地财政研究的全貌,鉴于此,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土地财政研究现状、前沿热点、研究相关性及演化规律进行多样本梳理和知识图谱分析,以期把握我国土地财政研究的宏观全景和前沿态势,并对后续研究有所启示。

为确保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在高级检索中设定检索条件,即篇名或者关键词为“土地财政”、发文时间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期刊来源类别为“CSSCI”,共得到552条检索结果。经过进一步的筛查与整理,剔除了会议通知、征稿启示、征订信息等无关条目,最终获得541篇样本贡献。

当前绘制文献知识图谱的工具主要有SPSS、CiteSpace、HistCite、VOSviewer等,但就针对中文文献的识别而言,除CiteSpace之外,其余软件都各有局限。为此,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所选取的样本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华人学者陈超美教授开发的科学文献分析软件,主要通过关键词共现、机构分布、作者合作、文献耦合等可视化功能,展现并分析学科前沿的演进趋势和知识前沿动态[4]

二、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文献的数量特征分析

(一)发文量与被引频次

对样本文献按发文年度进行划分,根据每年的发文数量可绘制土地财政研究发文量演进趋势。由图1可知,我国土地财政研究年度发文量波动较大,整体而言,发文量的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即2008年之前的缓慢增长时期,2009年—2012年的快速增长时期,以及2012年之后的稳中有降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土地财政研究发文量的波动不仅体现了研究者对该主题关注度的变化,同时,由于土地财政所推动的地价上涨被普遍认为是房价上涨的主要致因,因而土地财政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可间接地反映人们对房价的关注度。

图 1土地财政研究各年度发文量统计

2008年之前,直接以土地财政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很少,且数量增长缓慢。可能的原因是:首先,虽然自1998年全面推行住房商品化之后,我国房价已进入上涨通道,并于2004年迎来了首轮房价“暴涨”,但由于那时房价上涨更多是源于居民住房需求的释放,且房价整体尚在可控范围之内,因而研究者对房价上涨的关注多限于对其产生的后果的评估,而较少对土地、地方政府行为等可能导致房价上涨的因素进行研究。其次,由于当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太高,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获取收入以推进城市建设的动机尚未突显,因而土地财政的问题并不突出。

近期(10月29-11月2日),二铵市场冬储备肥启动缓慢,价格维稳运行。11月5日中国磷酸二铵批发价格指数(CPPI)为2927.44点,环比下跌9.97点,跌幅为0.34%;同比上涨255.62点,涨幅为9.57%;比基期下跌294.33点,跌幅为9.14%。

自2008年开始,土地财政研究的发文量快速攀升,并于2012年达到顶峰。对此可从以下方面加以解释: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人们对房地产相关问题的广泛讨论;二是2008年之后我国房价出现新一轮的普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三是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在房价上涨和财政压力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的动力有所增强。

在农资主业上,率先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和经营模式变革。持续推广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农资产品和新技术,并率先建成了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农资配送中心。规模更大、更现代化,总投资2500万元的新渝东北农资配送中心已在建设之中;在拓展发展上,顺丰农资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积极投身长江航运事业,并与专业船务公司结成合作关系,目前正建造6000吨级新型长江运输船舶两艘,很快总运力将达到5万吨。除此之外,顺丰农资还在农资电商、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等领域积极谋划探索,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2012年之后,土地财政研究的发文量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2012年以来,土地财政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且近年来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有增无减,这使得土地财政研究持续保持了较高的热度。但自2015年开始,“房住不炒”和“控制房价”成为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相关行业认知的主基调,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财政传统研究主题的调整,表现为2016年和2017年土地财政研究发文量略有减少,该领域新的研究主题正蓄势待发。

与发文量相关的是文献的被引频次,一般而言,被引频次越高,文献影响力越大。由图2可以看出,与发文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不同,样本文献总被引频次是在2010年达到最高。样本文献中有8篇被引超过200次[注] 超过200次的文献及各文献被引频次分别为:周彬和杜两省[1]206次,刘守英和蒋省三[5]343次,吴群和李永乐[6]296次、孙秀林和周飞舟[7]263次,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8]261次,周飞舟[9]247次,杜雪君等[10]242次,陈志勇和陈莉莉[11]206次。 ,其中有4篇为2010年发表,显示了2010年所发土地财政研究文献的巨大影响力,而且许多后来广受关注的土地财政研究议题也是在2010年前后被提出的。篇均被引频次与发表时间关系密切,较早发表的文献更可能被引用,2009年之后,篇均被引频次缓慢下降。

图 2 2005年— 2017年土地财政文献被引频次

(二)作者和发文机构

对土地财政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共得到9个聚类簇,展现了土地财政研究的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对地方政府财政进行的研究,涉及聚类土地财政、可支配财力、财政、财政分权;二是对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研究,涉及聚类土地出让、房产税、物业税;三是对土地财政产生的宏观背景进行的研究,涉及聚类新型城镇化、城市化、经济增长。

与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分税制、财政分权、分税制改革、城镇化、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地方政府债务等。研究者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与1994年开始推行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7][12]。分税制改革的最初动因是解决财政包干的弊端,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然而在通过分税制调整财权的同时却并未同步进行事权的合理划分,导致不少地方政府出现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匹配的问题[13]。分税制改革前,地方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接近80%,分税制改革后则维持在45%左右,而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在分税制改革后一直维持在65%以上,由此形成了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间的巨大缺口,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债台高举[6]。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的绩效标准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14],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需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以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工商业和居住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出让可得收益也因之增加,而按照分税制的分配方案,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收入几乎全归地方所有,这就使得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动力通过增加土地相关收入为城市建设提供财源。

表1显示,土地财政研究领域中发文数量达到10篇及以上的作者仅有3位,分别为东北大学的王玉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顾书桂、安徽财经大学的李勇刚,而被引频次最高的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陈志勇。虽然在样本期间陈志勇仅发表了7篇关于土地财政的论文,但总被引频次达到508次,远超其他作者,因而可将其视为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

表 1 2005年— 2017年土地财政研究领域发文量超过 6篇的作者统计

注:表中仅列示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

表2显示,在土地财政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南京大学,总发文量为26篇;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总被引频次达1351次,远高于其他机构。整体来看,土地财政研究的发文主体为高等院校,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发文机构为财经类高校及经济学科实力较强的综合性高校,这意味着已有的关于土地财政的研究多是基于经济学的视角展开的[注] 根据CNKI的统计,土地财政研究文献的中图分类中排名前三的依次为“财政与税收”“农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这些均是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大城市房价高企,土地财政的绝对规模大,因此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基本来自二线以上大城市。总之,从研究机构的特征可以推断,土地财政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偏向性和区域偏向性,这为今后的研究者从跨学科和多区域两个方向研究土地财政问题留下了空间。

表 2 2005年— 2017年土地财政研究领域发文量超过 15篇的机构统计

三、土地财政问题研究的视角和重要中介节点

(一)土地财政研究视角

表3显示,土地财政研究领域绝大部分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出现在2010年前后,再次印证了2010年发表的研究文献对后续研究的引领作用。除搜索关键词“土地财政”和表征研究对象的关键词“地方政府”外,其他高频关键词指向了土地财政研究的3个主要视角,即原因视角、表现视角和后果视角。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展现学术论文的核心研究视角和主要观点。通过对样本文献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并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握研究视角,理清研究方向。在 CiteSpace软件中,设置分析项目为“关键词”并进行相应的裁剪,即可得到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一般认为,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在网络结构中位置比较重要,在知识结构演变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22]。图3显示,土地财政研究的关键词整体呈现出较强的中介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多达20个,分别为:房价(0.69)、分税制(0.54)、地方财政(0.49)、地方政府(0.47)、面板数据(0.44)、财政分权(0.36)、土地出让金(0.32)、土地出让(0.31)、分税制改革(0.27)、工业化(0.27)、财产税(0.27)、房产税(0.21)、财政管理(0.21)、土地出让收入(0.20)、中央政府(0.19)、集体建设用地(0.18)、城市化(0.16)、土地财政依赖(0.15)、地方政府债务(0.13)、经济增长(0.12)。除搜索关键词“土地财政”外,对相同含义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后,“分税制+分税制改革”“房价”“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收入”的中介中心性最高,意味着它们在整个关系网络中的媒介能力最强,是沟通其他网络要素最为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不难看出,这些关键中介节点分别指向了相关研究中关注最多的土地财政的缘起(分税制+分税制改革)、表现(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收入)和后果(房价)。除此之外,地方财政、地方政府、面板数据、财政分权、土地出让等关键词的中心性均突破了0.3,在整个关系网络中也发挥着较强的联络和中介作用,均为土地财政研究的重要中介节点。

表 3土地财政研究中出现频次超过 10次的关键词统计

按照Price定律,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m值应为为该领域研究者的最高发文量),由此可计算出土地财政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为2.996篇,即对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的确定以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为标杆。依此标准,样本文献中土地财政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有31人,共发表论文144篇,占此研究领域发文总量的26.62%,远低于Price定律要求的标杆值(50%)。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土地财政领域的研究者在此期间仅发表了1篇相关学术论文。显然,土地财政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者群体,这为相关研究者继续深入研究土地财政领域的各类主题、引领该领域学术研究新趋势预留了空间。

与土地财政的表现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土地出让金、地方财政、房产税、土地财政收入、土地出让等。地方政府获取的与土地相关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通过土地出让获取的高额土地出让金收入;二是随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而增加的地方税费收入;三是通过土地抵押获得的大量借债收入[15]。土地财政最突出的表现是土地相关收入的超常规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则占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 %以上[注] 详见http://baike.baidu.com/item/土地财政/9039372?fr=aladdin,最后访问日期为2018年10月1日。 。当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压力增大时,其通过土地出让获取收入的动力将增强,土地财政依赖也会随之加重。不同研究对特定城市土地财政规模的估计结果均显示,虽然不同来源的土地财政收入占比在各时期有所变化,但整体而言,多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程度长期居高不下[15-16]

与土地财政的后果相关的关键词主要有经济增长、房价、房地产价格等。土地财政问题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在于其可能导致的难以预料的后果。概括而言,研究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了土地财政的后果:一是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土地财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虽然有研究认为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可能存在正向影响,其机理在于土地财政能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17],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土地财政所具有的动态加速器机制可能导致经济波动,从而增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18]。几乎所有对土地财政与房价关系的研究均认为土地财政是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重要推动力量[19],不同研究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土地财政如何推动房价上涨[20]以及土地财政与房价的互动作用机制方面[21]

(二)土地财政研究的重要中介节点

图3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谱中剔除了搜索关键词“土地财政”)中,共生成了93个节点、138条连线。图谱中的节点代表了各主题研究的热度,其大小是由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决定的,出现频次越高的关键词节点越大。图中各节点之间的粗线条勾勒出了该领域研究热点的轮廓,连线的粗细程度由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决定,代表了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即该关键词在关系网中作为媒介者的能力。图3显示,大的节点周围的连线不一定多,这表明土地财政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与其中心度具有不一致性。

图 3土地财政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上帝赋予给人的爱情原本该是美妙的,甜蜜而欢愉。但搁在女医生的身上却换了个样,就是说她的爱情出现岔头了。这一无端的变故使女人柔弱的心平添了一道伤口。女人开始百无聊赖的泡咖啡馆,开始蚕食自己,除了麻木的工作之外,便是麻木的过日子,准确一点说是打发掉每一天孤独无助的时光。

四、土地财政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前沿动态

(一)土地财政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关键词共现关系及其强度,采用对数似然比(LLR)聚类算法进行关键词聚类,并进一步运用CiteSpace软件可得出关键词聚类时间演进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图 4土地财政研究的关键词聚类时间演进知识图谱

图4上侧为样本文献的时间序列,左侧依次为各聚类簇内高频关键词的时间演进路径,右侧为土地财政研究所形成的关键词聚类簇,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聚类簇的生命周期和不同时期高频关键词的发展轨迹,图中的弧形连线代表两个节点间具有一定强度的共词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土地财政研究关键词聚类的聚类指标模块度Q值和轮廓系数Mean silhouette值分别为0.7196和0.7829,表明样本文献整体聚类效果较好,聚类结构明显,且各聚类簇内部同质化程度高。

发文集中度是衡量某领域科研成熟度的重要外部特征,其中最受关注的衡量指标是核心研究者群体的成熟度。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将分析项目设置为“作者”,时间跨度设定为“2005年—2017年”,裁剪方式设定为“寻径+修剪合并网络”,其他选项为默认,可得到有关土地财政研究领域作者的发文情况。

对各聚类簇内高频关键词的时间演进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土地财政研究内容的演进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期(2005年—2009年),在这一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地方政府对土地相关收入依赖的增强,研究者开始注意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并展开了探索性研究,但此时涉及的研究内容较为分散,仅金融风险[5]和土地融资[23]等少量主题受到后续研究者的持续关注。第二阶段为突发期(2010年—2014年),在这一阶段,伴随房价的不断上涨以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持续增强,房价和土地相关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加入土地财政研究的队伍,研究内容开始多元化且产生了许多对后续研究有较大影响的研究议题,如房价、房产税、分税制改革、新型城镇化、财税体制等,由此形成了图谱中该时期高频关键词密集出现的现象。第三阶段为回落期(2015年—2017年),在这一阶段,尽管2015年之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并未明显改善,但由于土地财政相关问题的研究已日趋成熟,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难度增加,使得这一时期新的热门研究议题明显减少。同时,受国家有关土地改革和财税改革构想逐步开始试点的影响,一些与改革相关的宏观经济议题逐渐成为热门研究内容,包括财政失衡、财政风险、地方政府竞争、经济波动、人口城镇化等。

这时,一旁肚子中了一枪的陈大勇斜刺里大叫着猛地横了过来,生生接过鬼子那把亮晃晃的刺刀,只见噗的一声,刺刀全部捅进了陈大勇的胸膛。

(二)土地财政研究的前沿动态

对研究前沿的识别与追踪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识别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CiteSpace软件可通过对突现关键词的探测来识别和追踪研究前沿动态[24]。突现关键词探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统计样本文献中关键词数量变化的频率,根据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增长率而不仅仅是频次高低来确定热点词汇,这些热点词汇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或内容,即可视为此领域的研究前沿。在进行上述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的同时,本文利用CiteSpace自带的突现检测算法,探测出如表4所示的土地财政研究领域的突现关键词。

表 4 2005年— 2017年土地财政研究的突现关键词

表4显示,土地财政研究领域仅探测出4个突现关键词,分别为地方财政、土地、房产税和区域差异,且各关键词的突现时间较短,表明样本期间土地财政研究的主要内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结合图4关键词聚类时间演进知识图谱中高频关键词的时间演进趋势来看,土地财政研究不同演进阶段有相对不同的研究前沿。

在土地财政研究的探索期(2005年—2009年),地方财政是土地财政研究的前沿议题。事实上,土地财政最初引起关注就是源于研究者对地方财政问题的讨论,在分税制改革和财政分权的背景下,财权小于事权造成地方财政入不敷出,扩大预算外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由于土地相关收入大部分归地方财政所有,其便成为地方政府应对财政压力的重要出口,因此土地财政实际也凸显了地方财政问题[25]

经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方式不同,危害的人群不同,可以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定性为故意传播艾滋病罪。传播性病的行为危害性不如传播艾滋病的危害性大,传播性病罪尚可入刑,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当然也可以。也正因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方式比传播性病罪的方式更多样,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更应该有明确、详细的规定,设立故意传播艾滋病罪有其必要性。我国立法技术日臻完善,设立故意传播艾滋病罪也是对我国刑法的一种完善,设立故意传播艾滋病罪有其可行性。

本系统运用搭建了STM32+W5500+Yeelink的平台,主要由单片机最小系统、以太网W5500模块、Yeelink物联网平台、热释电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继电器驱动电路、OLED显示等几部分组成。实现了远程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具有安防报警功能,摆脱了传统的设计只能在局域网内实现的限制。设计的远程控制和远程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应用在地区粮仓的空气质量、光照强度变化趋势、病虫报警处理、多点温度检测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岗位工种相对单一,人才成长通道相对狭窄,现有基层站区长工作经历一般比较简单,缺乏岗位锻炼。加之跨行业业务交集少、交流互动少,培训学习内容比较专业,导致基层站区长视野不开阔,沟通能力弱,能力提升慢,缺乏处置复杂问题的经验积累。

在土地财政研究的突发期(2010年—2014年),土地和房产税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土地财政的基础是土地,权利二元、政府垄断、非市场配置、管经合一的土地管理体制,为地方政府经营土地财政创造了条件[26],因此,降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除需依靠财税体制方面的改革外,土地相关制度的完善也至关重要[27-28]。房产税是许多国家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主体税种缺失使得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这是形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重要背景,在此情形下,研究者自2010年起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地方政府开征房产税的问题,并以此作为降低其土地财政依赖的可能途径[29]。2011年,中央决定在上海和重庆开展房产税征收试点工作,由此进一步推动了对房产税开征后果所进行的评估研究[30-31],但由于房产税征收试点工作进展缓慢,因而房产税作为前沿研究主题仅持续至2013年。

2015年后,土地财政区域差异成为了该领域新的研究前沿。土地财政区域差异源于中国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禀赋的不同[12][32]。不同区域土地财政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地财政绝对规模、土地财政依赖强度以及土地财政构成上。已有研究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和房地产价格越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整体规模也越大[33];与绝对规模不同,土地财政依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16];土地财政收入构成中,欠发达地区更依赖于土地出让金,而发达地区房地产相关税费收入占比相对较高[34]。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意味着在实施房地产调控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可参照各地土地财政的实际,采用差别化、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更有序地引导不同土地财政状况的地方政府的行为。

另一场线下运动莫过于无人便利店,而无人便利店在过去的一年里面临的是具大的成本压力以及新物种“无人售货机”的挑战。

五、结语

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05年—2017年间我国CSSCI期刊中关于土地财政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展示了土地财政研究发文量增长趋势、被引情况、主要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呈现了土地财政的主要研究视角和重要中介节点,判别了土地财政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前沿及其动态变化。从发文情况看,土地财政研究发文量的变化经历了2008年之前的缓慢增长、2009年—2012年的快速增长以及2012年之后的稳中有降3个不同的时期,且2010年所发表文献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同时已有研究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高校是土地财政研究的主要机构。从研究视角看,研究者主要从原因、表现及后果3个视角对土地财政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分税制(改革)”“房价”“土地出让金”等为土地财政研究的重要中介节点。从研究内容看,土地财政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直接对地方政府财政的研究、对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研究以及对产生土地财政的宏观背景的研究。从研究前沿看,不同阶段的研究者关注不同的前沿主题,从探索期(2005年—2009年)的地方财政,到突发期(2010年—2014年)的土地和房产税,再到2015年以后的区域差异。

当前我国主要城市的房价仍居高不下,对于房地产调控实践而言,学界关于土地财政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起到了引导、规范和助推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土地财政研究还有相当广阔的优化空间。笔者认为,对于土地财政的后续研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以区域差异为视角继续深化对土地财政相关问题的研究。前文分析显示,区域差异仍是土地财政研究的前沿议题,但从已有文献来看,研究者对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研究仅涉及区域差异的评估以及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等内容,这为后续研究者从更广泛的范围研究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相关问题留下了空间。

式中,yi为实验结果;n为实验次数;m为目标值。在某些特例下,钛合金介观尺度铣削表面粗糙度倾向于望目特性或望大特性。例如,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粗糙度影响细胞黏附,各局部区域表面粗糙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非越小越好。除此之外,对于零件表面粗糙度期望往往倾向于更小,符合望小特性。本文的优化目标是使各区域铣削表面粗糙度趋向于更小,各铣削区域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和信噪比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二是以决策参考为目的适时开展对土地和财税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由此带来的土地制度改革将不可避免。2018年3月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决定将省级和省级以下的国税地税机构进行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这似乎意味着进一步的财税体制改革也成为了大概率事件。那么,在多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土地制度和财税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什么?不同改革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今后需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彬,杜两省.“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上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8):109-116.

[2]黄静,吴群,王健.经济增长、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J].财经论丛,2017(12):12-21.

[3]范子英.土地财政的根源:财政压力还是投资冲动[J].中国工业经济,2015(6):18-31.

[4]李伯华,罗琴,刘沛林,张家其.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经济地理,2017(9):207-214.

[5]刘守英,蒋省三.土地融资与财政和金融风险——来自东部一个发达地区的个案[J].中国土地科学,2005(5):3-9.

[6]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7):51-59.

[7]孙秀林,周飞舟.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4):40-59.

[8]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11):4-20.

[9]周飞舟.大兴土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3):77-89.

[10]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1):60-64.

[11]陈志勇,陈莉莉.“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J].财政研究,2010(1):29-34.

[12]李尚蒲,罗必良.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估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5):12-17.

[13]王文剑,覃成林.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基于经验分析的判断、假说及检验[J].管理世界,2008(1):9-21.

[14]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陆铭.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J].经济研究,2007(1):4-16.

[15]杨圆圆.“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0(10):69-76.

[16]刘玉萍,郭郡郡,李馨鸾.经济增长中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量、变化及后果[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1):65-70.

[17]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房地产价格、地方公共支出与房地产税负关系研究——理论分析与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109-119.

[18]赵扶扬,王忏,龚六堂.土地财政与中国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2017(12):46-61.

[19]刘民权,孙波.商业地价形成机制、房地产泡沫及其治理[J].金融研究,2009(10):22-37.

[20]刁伟涛.土地财政、地方债务与房价水平——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5(2):34-42.

[21]王学龙,杨文.中国的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基于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2(4):88-96.

[22]谢卫红,董策,李忠顺.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J].现代情报,2017(2):126-133.

[23]岳桂宁,滕莉莉,王春花.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J].开放导报,2009 (3):47-52.

[24]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5]侯作前,刘明明.从“土地财政”看我国地方财税制度的问题与完善[J].社会主义研究,2008(3):117-120.

[26]刘守英.以地谋发展模式的风险与改革[J].国际经济评论,2012(2):92-109.

[27]李保春.我国土地财政现象若干思考[J].财政研究,2010(7):12-14.

[28]黄小虎.我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的走向——从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说起[J].中国税务,2012(4):58-59.

[29]傅樵.房产税的国际经验借鉴与税基取向[J].改革,2010(12):57-61.

[30]王福重.房产税能降低高房价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1):38-44.

[31]张德勇.进一步完善房产税的几个问题[J].税务研究,2011(4):10-15.

[32]邹秀清.中国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测度及成因分析——基于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J].经济地理,2016(1):18-26.

[33]王玉波.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关系地域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4):76-83.

[34]邹秀清,田娜.中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与演进过程——基于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J].资源科学,2015(11):2162-2171.

The Hot Spots and Prospects of China's Land Finance Research: 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Liu Yuping 1,2 , Qiu Zhimin 2, Guo Junjun 2

(1.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China; 2.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541 papers related to land finance in the CSSCI journal of CNKI database, the software CiteSpace is employed to draw the knowledge maps of research volume, keywords, and emergent word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visual analysis of the publishing status, research perspectives, hot topics, and academic frontiers of China's land finance research are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ume of papers published in China's land finance study has fluctuate greatly. At present, no core researcher groups have been forme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mainly studied land finance related issu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cause, performance, and consequence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land finance include three aspects: local finance, local government income sources, and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land finance, and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content has a phased nature.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land finance research involves different frontier issues such as local finance, land, property tax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research can be expanded from two aspects: First, to deepen the research on land finance related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econd,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issues related to land and fiscal reform in a timely manner for the purpose of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Key Words: Land Finance;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中图分类号: F8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576(2019)03-0028-10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19.03.003

收稿日期: 2019-03-2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族地区实现 2020年减贫目标的距离估算与精准扶贫政策研究”(15CMZ029);西华师范大学英才科研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减贫的影响因素与精准扶贫政策研究”(17YC570)

作者简介: 刘玉萍(1982—),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邱志敏(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郭郡郡(1982—),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口社会学。

(责任编辑:易正兰)

标签:;  ;  ;  ;  ;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