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汉地区居民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建议论文_汪俊兰

浅谈武汉地区居民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建议论文_汪俊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居民胃幽门螺杆菌的确切感染率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武汉地区2180名居民进行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定,同时运用调查表进行相关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 在2180名健康体检居民中尿素14C呼气阳性者为1025名,武汉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7%,且;男女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1),男性感染幽门螺杆菌风险是女性的1.38倍,即比值比(OR)=1.38。运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共用公筷、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是减少Hp感染的主要因素(P<0.01)。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规模、抽烟、饮酒、喝茶、体重指数、慢性胃肠道症状、既往健康状况等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未见显著关联(p>0.05)结论 武汉地区健康居民中活动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与家庭进餐未使用公筷以及聚餐时未分餐关系非常左。建议 提倡进餐时使用公筷,是预防及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危险因素;建议;

胃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简称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胃腺癌和低度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重要危险因素[1]。因此确认Hp的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是制定卫生政策以防止与Hp有关的疾病的重要环节。据报道HP感染率在亚洲很高,尤其是在中国,目前成人感染率估计为60%以上。有报导认为卫生和居住条件差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HP是可以通过“口—口”和“胃—口”传播。其依据是随胃上皮细胞脱落的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道反流可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已有报告从唾液、反流呕吐物、牙菌斑中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多数是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亦有个别报告用细胞学培养成功,但尚未能重复而得到认可。西非一组报告母亲通过咀嚼食物后喂养的幼儿,与非咀嚼喂养的对照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系数为2.9倍。在自然条件下,幽门螺杆菌通过人—人传播,而通过动物、宠物、苍蝇、昆虫传播未被证实,即使有也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其经“口—口”传播的精确路径是并不清楚。据报道,中国人群Hp感染率高与中国人喜欢共用碗筷,尤其是共用筷子有关[2]。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在中国家庭中应该推广用公筷夹菜,以防家庭成员用各自的筷子夹菜而可能的导致HP的传播。目前健康人群由于卫生及生活条件的改善,Hp感染也应有所下降。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尿素14C呼气试验首先探讨Hp感染在武汉地区的流行现况,同时运用调查问卷和病历资料进行相关生活方式的调查,以寻找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武汉市市民中随机抽取2500名年龄30至69岁的受试者。武汉市有3大行政区,因我院着落在武昌区,我们分配受试者如下,武昌区900名,汉口区800名,汉阳区800名,以保证汉口区及汉阳区的受试者人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用电脑程序随机分配了连续编号从1到900或800编号至每个区域的受试者。然后,在体检当天口头邀请所有入选的受试者参与相关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所有参加者进行了体检筛查项目,包括身体检查,14C呼气试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血液检查,并有各科医生进行了专科体检。排除标准:既往有服用胃食管反流症状药物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药物史;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或有上消化道手术史;在内镜检查时检测出胃癌或食道癌的个体也被排除。

1.2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每个受试者在被邀请接受问卷调查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由训练有素的面试官的面对面接诊所有受试者。简短的调查问卷的研究问题为自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数据(即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家庭规模和 婚姻状况),社会经济数据信息(即个体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每月的收入状况),吸烟和饮酒的习惯,以及既往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史(即在过去3年中持续至少一个月胃肠外病史及胃肠症状(如消化不良,胃胀,上腹疼痛,反胃或胃灼热等)。受试者分为3教育水平:低(初中毕业或以下),中等(高中毕业或大学辍学)和高(大学本科或研究生课程的毕业生)。家庭月收入归类为三组:收入低(< 5000元/月),中等收入(5000?10000元/月),高收入(>每月 10000元/月)。调查问卷特别询问其家庭中以及集餐时是否用公筷挟菜。

1.2.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

受试者如果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阳性被诊断有Hp感染。呼气试验在早晨空腹或至少6小时的禁食后进行。14 C呼气试验检测,采用深圳 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SN26918 Hp 检测仪及 14 C尿素呼气试验药盒,按操作说明书进行阳性结果评定。我们的截止值是100,患者的值小于100为阴性和值大于100时为阳性。

2结果

在我院体检中心随机抽取的2,500受试者中有2,180名既完成问卷和也完成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测试,而有资格列入数据分析,反应率87%。列入数据分析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1.2年岁,其中男性1,134名,其余为女性(1,046名)。螺旋杆菌的总感染率为47.1%(1,025名C14呼气试验阳性)。

我们发现家庭共用公筷夹菜而非用各人的筷子夹菜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时显示家庭共用公筷在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显示家庭共用公筷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愈加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HP的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一般为口-口、粪-口途径,亲密接触、进食被污染食物和饮水都有可能传染[2]。因此一般认为更多的家庭成员和较差的基本卫生设施、条件和较差卫生习惯会增加Hp感染。在中式饮食文化里,就餐较为推崇围餐式,这意味着各种病菌包括Hp可以通过共享的菜食进入每位就餐人员,增加了感染HP的机率。家庭共用公筷夹菜而非用各人的筷子夹菜减少了每位就餐人员自己的筷子与共享的菜食的接触机会,因此减少了Hp的传播机会。本人群中仅不足10%的家庭实施了家庭共用公筷,所以家庭共用公筷可能代表该家庭较为严格的卫生习惯,而是这种严格的卫生习惯减少了Hp的感染的机会,也可能家庭共用公筷本身就减少了Hp的传播机会。我们虽未详细调查本人群的卫生条件及卫生习惯,但是从理论上说,公筷、独立餐具的使用和分餐制的推广应有利于预防病菌感染。

3.结论

我们证实Hp感染及在男性及较低的教育程度较低有关。同时我们发现家庭共用公筷夹菜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

4.建议

在资源有限的高患病率地区,推行现家庭共用公筷夹菜,以及聚餐时使用公筷,推崇更好的卫生习惯条件是一种简便可行的Hp感染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程志玲,程甜甜. 武汉市公务员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14.

[2]周汉桥,方向明. 武汉地区常住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微循环学杂志. 2009;19(4):36-7.

论文作者:汪俊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浅谈武汉地区居民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建议论文_汪俊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