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煤炭企业改革的创新创效机制研究——陕煤集团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全员“双创”的经验与启示论文_刘东志

基于煤炭企业改革的创新创效机制研究——陕煤集团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全员“双创”的经验与启示论文_刘东志

陕煤集团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 陕西神木 719399

摘要: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深入实施,陕西省省属企业“双创”生态环境得以优化,创新创业载体发展迅速,创新创业潜能获得释放。陕煤集团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强力推进全员“双创”工作,为企业转型增效提供了强大引擎。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 全员双创 经验 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被频繁提出,相继涌现出“分享经济”“互联网+政务服务”“工匠精神”“光网城市”“大众旅游时代”等一大批新词。作为国有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双创”体系建设,把创新发展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进一步激发全员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结合陕煤集团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开展全员“双创”工作实践,谈一些认识和感受。

1实施全员创客创新,驱动矿区创新发展

红柳林矿业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对创新发展的空前重视和支持的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以建立“共识、共创、共建、共享”的创新机制为切入点,以“万元千人、十万元百人、百万元十人”为创效目标,按照“三三四六”创客创新法,矢志不渝推进全员“双创”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工作实践,营造了“人人都是创客,事事皆可创新”的浓厚创客文化。

1.1建立全员创客工作体系。制定了《全员创客管理实施办法》,成立了全员创客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创客内容、创客项目推广应用流程、创客薪酬等内容,建立了1个创客总站,创客总站下设26个创客分站,创客分站下设73个创客小组,创客人员达到1106人,形成了至上而下的创客管理体系。

1.2创建全员创客运行机制。成立了创客评审委员会。设立了2个专业评审组,即:技术创新评审组和管理、营销、服务评审组,确定了创客项目的评审流程、审查标准、验收标准,主要负责创客项目的评审鉴定,确定创客利润、创客薪酬和申报国家创新专利等工作。编印了《匠心益新创新文化手册》《全员创客创新项目汇编》《全员创客工作手册》,用于指导创客工作。

1.3开展 “三三导向”创新。为了使广大职工群众会创新、能创新,找准创意点,该公司引导职工做到“三敢、三从”。“三敢”就是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无中生有、敢于点石成金;“三从”是从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从重大灾害防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从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找准创意点。

1.4搭建全员创客平台。先后建立了创客总站、创客实验室、创客工厂、创客微信平台等4个创客平台。创客将创意转换成创新项目后,逐级申报到创客总站,经公司评审确认后,由创客实验室检验,创客工厂加工制作,创客分站负责应用推广。同时还建立了创客微信平台,为创客多元化需求提供便利,实现在线交流、线上互动、大数据共享。

1.5创新考评激励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全员创客项目考核办法》,根据创客项目的实用性、推广性和创造的价值,将创客项目分为5个等级奖励,年创造直接经济价值100万元以上或解决了矿井某领域重大安全问题,每个项目奖励3万元;年创造直接经济价值50万元以上或解决某一方面重大安全问题,每个项目奖励2万元;年创造直接经济价值10万元以上,每个项目奖励5000元;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万元以上,每个项目奖励1000元;年创造直接经济价值1万元以下或无法计算直接经济效益的,但有安全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每个项目奖励500元。年底,按积分进行总结排名,由评审领导小组审定,第一名奖励3万元,第二名奖励2万元,第三名奖励1万元,分别命名创新状元、创客标兵、创客能手等荣誉。

1.6深化“5+2”劳动竞赛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创客的创新热情,开展了争创创新成果、行业先进指标“2项”及提炼岗位精优作业法、卓越管理法、创意金点子,争当创客先锋、“三绝”标兵活动等“5项”劳动竞赛活动,鼓励创客立足岗位,围绕产能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管理创新和文化精品创作等项目,开展全面创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形成了红柳林特色的创新文化,编印了《匠心益心创新文化》手册。

2深化创新载体建设,推进矿区创新升级

2.1深化特色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一是建立培训制度,成立了创新导师组,聘请历届劳模、历年创新状元和技术带头人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导师,指导相关业务单位开展创新工作。二是把培训搬到现场,开展了“双向”培训活动,即管理人员培训职工理论知识,职工培训管理人员实际操作技能。让职工在现场面对设备,对照实物,给管理人员讲解设备操作程序,示范停电、闭锁、加锁、解锁的操作流程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设备容易出现的问题;管理人员把理论与实际结合,重点传授理论知识,现场与职工切磋交流,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开展知识功底、专业功力、技能功夫、身心素质、职业素养“三功两素”修炼活动,实现人人有绝技,个个有专长的目标。这项活动开展后,员工通过练听力、练眼力、练手功、练记忆力、练嗅觉、练语言表达、练注意力等,涌现出设备状态“一看清”、声音“一听准”、温度“一摸清”、气味“一闻知”以及“汽车走钢丝、啤酒瓶”技能操作、“车床鸡蛋扩孔”精准操作、“叉车穿针引线”精确操作、“装载机钓鱼”精益操作、“单手滚动氧气瓶”功力训练、“盘胶管”标准化训练等50多个工种的专业绝技。

2.2建立研究应用课题组,解决制约矿井发展难题。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中,还建立了至下而上解决生产过程的各类问题、破解制约安全生产中难题的六个专业技术研究应用课题组。即:生产工艺研究应用课题组、支护技术研究应用课题组、供电技术研究应用课题组、采掘设备技术研究应用课题组、智能化矿井建设技术研究应用课题组和通风安全技术研究应用课题组,现已确定27个生产技术研究应用课题,预计创新增收2700多万元。如:采掘设备技术研究应用课题组任保利,围绕德国艾克夫SL1000型采煤机常出故障进行技术攻关,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采煤机检修、保养方法,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约材料费用1000多万元。例如,4-2煤24201综采工作采煤机抬高机身、调整进刀工艺改造研究应用课题,由每班8小时的平均产量为4刀,改造后平均每班产量为5刀100架,每班增加产量1刀100架,每月约增加产量120刀,约7.2万吨,初步测算月增收86.4万元。又如,100立方排水系统远程监控项目,项目厂家完成需要80万元,该公司组织课题组用了3万元,就完成了地面调度室远程监控,改善了人员作业环境及劳动强度,仅人工成本一年节省45万元,既提升了职工的创新能力、又摆脱了对厂家的依赖。同时,该课题组还自主完成了综采设备周期性检修管理软件,实现了设备检修动态提醒、短信群发提醒、检修记录自动生成等功能,保证了综采设备定期检修、无遗漏,提高设备寿命,降低事故率,确保了安全生产。

2.3成立大师创新工作室,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面向煤矿未来的科技前沿技术,成立了三个大师级创新工作室。第一个是杨征千万吨大师工作室,主要对生产工艺的科学优化、采掘运输设备能力的提升、现场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卓越的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对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第二个是凌鹏涛智能化大师工作室,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固定场所无人值守、生产系统(设备)远程集中控制和井下机器人灾害探测与巷道巡检,对厂家技术壁垒进行攻关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煤矿安全生产智能化前沿技术,为矿井智能化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第三个是任保利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以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西省第五届十大杰出工人任保利为带头人,组织公司各级劳动模范、技能大师、高级技师、创新能手、创新标兵和操作能手,面向广大职工群众,在技术技能上传帮带,培养“煤炭工匠”。

论文作者:刘东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基于煤炭企业改革的创新创效机制研究——陕煤集团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全员“双创”的经验与启示论文_刘东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