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展望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展望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5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升、实践不断丰富的历史时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思路,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历经恢复发展、加强改进和全面创新三个阶段,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而且不断获得实践新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9)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在高校恢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新确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教育系统充分领会中央精神,准确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地位,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完善,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范围,增设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1979年5月,教育部政治理论教育司经过认真调查,撰写《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成为这一阶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依据。1980年、1984年,教育部先后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不断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后继乏人的状况。1985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并成立全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统筹规划课程设置、教材编辑及审定和其他组织工作。1987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措施。在这一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恢复,并在改革中不断得到深化,在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改进阶段(1989-2002)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党中央对大学生的成长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分别在不同时间,针对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教育系统充分领会中央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整体规划大学德育体系,努力探索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情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在这一阶段,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后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1995年,国家教委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充分体现了把高等学校德育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建设的思想。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强调把“两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这一时期,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基于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全面创新阶段(2002- )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达到新境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党深刻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并不断随着形势发展变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1.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南。2005年1月,中央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关键,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5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2.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根据这些要求,教育系统不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统一部署上来,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3.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队伍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例。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加强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在此基础上,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进行了系统规定。2006年4月,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同时,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为依托,开展多层次辅导员培养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强化工作导向,加大对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宣传力度,发掘、培育辅导员中的先进典型,营造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如今,已经逐渐形成了辅导员队伍“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双线管理”的工作格局,辅导员队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造就了优秀的工作队伍,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新的历史高度。这些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

      1.明确回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对“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性质与方向,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与方向,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和削弱。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同志强调,当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深刻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要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②。

      2.创造性地回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深刻洞察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人的发展所创造的条件及其提出的新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作出了创造性回答。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强调,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胡锦涛同志殷切希望大学生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习近平同志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进一步作出了创造性回答。他希望:“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③。这一创造性论述,深刻阐明了当代中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与具体要求,揭示了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3.创造性地回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以科学的方法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于对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回答。邓小平同志强调,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要按照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江泽民同志强调,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当代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④。我们党对于这一问题的创造性回答,深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论,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1.领导体制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各地各高校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及具体措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着力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了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双重待遇、双线晋升”的工作格局。从整体上看,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设置已基本达到“总体上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不断创新

      在主题教育环节,围绕“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粮、节水、节电”等重大主题,精心设计和广泛开展理论学习研讨、大型文艺活动、主题教育、先进典型宣传等教育活动。在实践育人环节,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形势与政策教育环节,百余位省部级领导和一批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走进高校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在校园文化建设环节,组织举办了六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4.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持续增强

      组织评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组织全国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团、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先进事迹报告团等,多次走进高校作巡回报告,在校园里掀起崇尚、学习、赶超先进的热潮。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订颁布,有效落实

      1996年3月,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党内法规。《条例》紧紧围绕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这一根本,对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发展高校党内民主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突出强调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2.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深入开展,成效显著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深入开展,富有成效,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了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切实促进了政风教风学风的转变,切实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3.高校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焕发活力

      在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方面,正式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为院(系)级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学生公寓等成立党小组,积极探索在实验室、课题和项目组、学术创新团队等学术组织设置教师党支部。在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方面,各高校注重开展好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民主评议、“三会一课”等活动,实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立项建设,探索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组织开展首届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案例评选。在高校党员发展方面,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加大在优秀大学生和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和质量。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增强,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当前,网络日益成为思想信息的集散地和先进文化传播的新空间。高校网络不仅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网络信息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1.加强内容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网络化传播,引导高校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坚决同各种不良习气作斗争。把大学精神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尊重、诚信、友爱的人生态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和社会关怀能力。

      2.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占据社会道德文化的制高点。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锻造出一支熟悉网络技术、准确掌握网络信息、熟练运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

      3.繁荣网络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和氛围

      网络文化是一个由形形色色的文化交织成的“万花筒”,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文化引导,也有反面的思想影响。为此,我们增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推动形成了全国—地方—高校三个层级的校园网站格局,不断夯实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同时,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选好题材,设计一些实效性强的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在网上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充分尊重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加强工作研究,积极探索、把握教育规律,及时提炼、总结工作经验,为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正确导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为指导,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引导他们自觉地运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及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统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解疑释惑的重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体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又体现为人的能力与个性的丰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以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工作理念,生动地体现了我们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刻把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确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殷切希望广大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要勇于创新创造”“要矢志艰苦奋斗”“要锤炼高尚品格”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和发展的理念,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让大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学校和班集体的温暖,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党和人民事业的前进、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坚持理想,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三)坚持理论创新,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问题是时代的生命力,实践的起点,更是理论创新的源泉。说到底,问题意识源于现实生活实践的呼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原来不重要的问题变成重要的问题,原来幕后的问题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它们往往让人以不得不关注的强制力量呈现在人们面前,与之相适应,理论研究的关注点也自然随之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在历经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期、“和平演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研究把握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敢于面对和回答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困惑和疑虑,注重以先进的思想理论引领大学生成长,引导大学生掌握。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思想文化,包括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思想文化纷至沓来、相互激荡。高校更是各种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如何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使大学生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跟上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步伐,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和阐述,聚焦时代主题,回答重大问题,加强政策解读,研究回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四)坚持继承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处理人民内部思想政治问题的方法和艺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理论定位,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教育与自我教育、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管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等关系,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新变化,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科学技术革命的新进展以及对大学生思想认识活动规律与特点的新认识,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掌握话语权、占领制高点、唱响主旋律,增强对广大学生言行的影响和引导,凝聚广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广大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思想观念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的前进方向,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⑥如何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作贡献,如何提升自身质量、实现自身内涵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思想指导。

      (一)注重整体规划部署,不断增强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系统论的视角进行系统规划,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和动态平衡。要立足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把“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证、以和谐校园为前提”作为主线,有机融入高等教育发展全局和人才培养中心任务中去,在发展目标、工作机制、动力机制、资源配置机制、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体现整体性、协同性。

      (二)完善内容体系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素,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运用、作用过程和最终效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牢固确立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为主题,构建起由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心理教育等为基本要素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同时,要实现话语体系创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述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融入学生头脑中,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推进动力机制建设,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活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推进动力,要走提升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建设。从内在方面看,要更好地激发和发挥高校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依据,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提升动力要从内因入手,激发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要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切身利益,特别是要关注青年教职工的生活与成长。从外在方面看,要改进绩效考核方式。要把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要研究结合质量和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科学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完善考核方式和考核程序,强化奖优罚劣。

      (四)强化质量标准建设,保证工作规范有效开展

      没有标准,质量就无从谈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规范、长效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质量标准和体制机制。建立质量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坚持导向性、科学性和操作性,制定出客观、科学的标准体系。这个质量标准应该是对工作的内涵、过程及其效果的测评尺度。我们积极探索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标准,先后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等,是各地高校加强和改进工作、自评自测自建的参照和标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新时期高校党的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此外,还要加强辅导员工作标准、职业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工程标准相关方面的建设。要完善领导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增强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相互协同,形成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并且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监督指导,确保质量标准科学有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着力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队伍专业化素质

      专业化是指工作者通过自身努力和相关培训,逐步提升素质、水平和能力,具备专业化技能,对工作形成全面、科学的认识。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创造不竭动力。

      1.要注重队伍选配

      严把“入口关”,通过综合考察,把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同志选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岗位上。

      2.要加强示范培训

      要进一步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对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校校长、党建组织员和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健全培训制度,保障培训经费,提高培训质量,使培训经常化、专门化、长效化,提高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3.要搭建平台

      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为实际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提升理论素养创造条件;要设立专项课题,提供经费支持和保障。

      4.要加强实践锻炼

      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和海外研修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素养好、专业能力强的工作队伍,推动工作科学发展。

      (六)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学科和理论的支撑。

      1.要注意发挥好学科专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系统和逻辑体系,丰富研究方法,丰富学科内涵,提升学科地位,增强学科自信,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好地支持和指导工作实践,让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驱动力。

      2.加强在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整合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组织联合攻关团队,充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范畴、要素、目标、规律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水平。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注重问题导向,立足学科前沿,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重点任务、工作难题开展研究,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在发展中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以科学的眼光、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理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自身科学化水平,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②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

      ③④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

      ⑤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

      ⑥袁贵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23日。

      ⑦《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

标签:;  ;  ;  ;  ;  ;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展望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