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工业化道路_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论新型工业化道路_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报告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比,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提出的。它高度概括了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要求。本文仅就基本实现工业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关于我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十六大报告基于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客观分析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的正确估量提出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们已经为工业化奋斗了半个世纪,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是对照国际经验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突出表现在:我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62%;三次产业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同工业化国家相比明显不合理:一产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力50%,而服务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明显偏低。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大致有以下几项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按汇率法换算为1998年美元,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为2400-4800美元,高级阶段为4800-9000美元。(注:转引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富裕程度的综合指标,它和工业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工业化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DP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人均GDP作为划分工业化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合理的。当然,钱纳里提出的具体标准是否适合我国情况还可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我国目前人均GDP近1000美元,说明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

2、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的研究,提出了划分工业化水平的一种方法:根据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把工业化水平分为非工业国(20%以下)、正在工业化的国家(20-40%)、半工业化国家(40-60%)和工业国(60%以上)等四类。其中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部分(工业还包括采掘、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比重较小的行业),总商品生产增值额大体上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交通、通信、商业)等的增加值。按照这一方法计算,我国200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约为51.5%,属于半工业化国家。

3、三次产业的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根据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对世界上100个国家20多年中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人均GDP1000美元以上(1964年美元),一、二、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2.7%:37.8%:49.5%;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为15.9%:36.8%:47.3%。2001年我国三次产业的生产结构为15.2%:51.1%:33.6%;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50%:22.3%:27.7%。与上述研究提出的相应阶段指标相比,我国现在生产结构中一产比重略高,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明显偏低。就业结构中一产比重高出34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低14.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近20个百分点。

4、城市化水平。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根据对世界100个国家20多年中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测算出,人均GDP800-1000美元以上(1964年美元)对应的城市化水平为60.1%到65.8%。因此,一般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应在60%以上。我国2001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37.6%。从这一项指标看,我国也属于正在工业化的国家。考虑到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因素,1964年1000美元大约相当于目前的3000美元。如果我们把上述国际上划分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作为对照系,那么可以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过努力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工业化。

按照上述几项指标分别对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前景作粗略分析:(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20年翻两番,年均增长7.2%左右。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这个速度是可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意味着我国经济总量到2020年将超过4万亿美元(按2000年汇率计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目前的水平,那么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到3000美元(按2000年汇率计算)。(2)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我国1995年这一指标为47.1%,到2001年上升到51.5%,年均提高0.74个百分点,今后18年如按这个比率上升,到2020年可以提高到64%左右。达到工业化国家该项指标60%以上的要求。(3)城镇化水平。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如果今后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有可能达到55%左右。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进程将加快。日本在1947-1975年的工业化加速时期,城镇化水平由28%提高到75%,28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67个百分点。韩国1960-1981年城镇化水平从28%提高到56%,21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3个百分点。我国1990年城镇化率为26.4%,到2001年为37.6%,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2001年全国共2053个县(含县级市),如果每个县平均两个有条件的建制镇,加上县城约有6000个,如果每个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到2020年各增加3万人,城镇人口就将增加1.8亿人。再加上大中小城市新增加的人口,到2020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是可以达到的。(4)一产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1980年一产就业比重为68.7%,2000年降到50%,20年下降18.7个百分点。今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加快,到2020年这个比重有可能从现在的50%降到35%以下。可见,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是可以完成的。

二、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一个将载入史册、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决策。人类社会实行工业化自18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已270多年,但据世界银行前几年的统计,全球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7国集团的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经合组织中的其他16个成员国,还有亚洲四小龙被称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上共2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合计9.265亿人,占全球人口15.3%。我国现在人口占世界人口21%,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时人口约有14亿多,将超过上述已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此,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早在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就以“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作为第十二个问题的标题,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后来的实践证明,我国作为一个大农业国,如何处理农、轻、重的关系,确实是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有过不少教训,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后推进工业化,仍然必须继续处理好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发展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看到,从1957年到现在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既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又面向世界,既从现实出发又面向未来发展提出的,是发展思路上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都有所不同。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当时工业革命的动力来自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带动了纺织、冶金、机器制造、交通运输、采矿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随后,美、法、德、俄、日等国也于19世纪先后开始并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这些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依赖从世界广大殖民地掠夺能源、原材料,并倾销其产品,结果造成全球范围贫富两极分化、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生态恶化。我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我国已经走不通。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又使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可能。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呢?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从这个论断中可以体会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概括说来,它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进入信息时代,不仅工业化的内容与传统工业化有所不同,而且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可能。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诸多新兴产业,同时以其极强的渗透力同传统产业广泛结合。不断进步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使传统产业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效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且有效地改进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业态。总而言之,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因为工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但是我国现在实现工业化,和英、美、德、日等国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条件、国际环境有很大不同。当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全球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大量过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实现工业化,又不可能像发达国家当年那样依靠同广大殖民地的不平等交换,而必须依靠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以产品质量好、价格低的竞争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争得更大市场份额。因此,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工业化,必须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着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也只有这样的工业化才是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工业化。

3、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虽然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在其本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自工业化以来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新世纪头20年要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资源和环境都难以承受。不仅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必须把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工业化的进程,是发展工业并用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改造和装备农业等传统产业部门的过程。因此,工业化必然伴随大批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同时,随着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同量资本将同更少的劳动力相结合。因此工业化与扩大就业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别是我国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而且在信息化时代,劳动生产率有可能比以往提高得更快,从而会加剧这一矛盾。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又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和巨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之所以持续不断地大量进入我国、我国制造业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因此,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妥善处理好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不仅是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挥我国独特优势,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把这一点提高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来对待,也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以上四个方面主要特征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在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不应当把它们割裂开来,而应当努力使几个方面相互结合,互相促进。

三、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民问题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当前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而且情况、问题同过去有所不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农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两个基础都有新的内涵。人们常讲的农业是基础,其涵义正如马克思所说:“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85页。)“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20页。)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基础,这个道理适用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和一切国家。当然,在有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条件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除了本国农业也包括外国农业。马克思指出:“农业的一定发展阶段,不管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是资本发展的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第23页。)在工业化的一定阶段,农业的基础作用常常表现为它对工业等现代经济部门发展的制约。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开始工业化,粮食需求会不断增长,虽然由于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对农业投资、农业技术进步等原因,土地产出率会提高,但因耕地特别是优等耕地有限,土地报酬将会递减,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粮食等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会出现停滞,导致粮食等农产品对工业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工业等现代部门工资费用增加、利润减少,从而延缓工业化进程。这就是古典的“李嘉图的增长陷阱模型”所描述的现象。类似现象在我国前几十年出现过四次:1958-1963年、1969-1975年、1978-1981年和1987-1989年。除了前两次还有政治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外,每次都是由于社会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过高和农业生产停滞,导致粮食供给缺口扩大、价格上升。而走出“陷阱”的途径都是降低投资率、进口粮食和加强农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述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等绝大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相对过剩,价格回落,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农业对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不表现为粮食等农产品短缺和价格上升,而表现为农民和农村的需求增长缓慢,拖住了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虽然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很低。当今出现的过剩是一种低水平的相对过剩,其主要原因是占全国人口近2/3的农村人口及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全年主要食品消费量为:粮食238公斤,食油7公斤,猪牛羊肉14.5公斤,家禽、蛋及制品7.6公斤,水产品4.1公斤,食糖1.43公斤。可见,现在农产品的相对过剩是以农民消费不足为条件的。它虽然抑制了农产品价格上升,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但却限制了农民和农村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消费,因此也从市场需求方面抑制了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这是同一现象产生的互相矛盾的两个结果。农民和农村消费水平低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致使农民收入水平低,并且增长缓慢。2001年,全国乡村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32451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合计的44.4%,而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15.2%,只相当于就业人员比例的1/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66元,也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859元的1/3。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走出农业阻滞工业化的“陷阱”,核心问题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开拓农产品和工业品在农村的市场。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从巩固工农联盟这个政权基础来看,也是这样。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工农联盟的经济基础,也必须从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改革初期通过联产承包使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指明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内涵和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好地统筹兼顾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兼顾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努力争取使两者协调发展,同步增长。这就要求全国用更大的力量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支持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正确处理顺利推进工业化的几个关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今后20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带动作用强。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是当今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很高的速度持续发展,也已成为带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新兴支柱产业。但同高技术及其产业化走在前头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然相当落后,尤其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世界范围看,高技术及其产业化方兴未艾,前途难以估量,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市场十分广阔,拥有素质较高、成本较低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力巨大。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密结合。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和能源、原材料、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等。传统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很大,是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不仅在满足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举足轻重,而且在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扩大商品和服务出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认为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要实现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和现代化,必须依托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升级,把传统产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各自的优势,使二者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资金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重化工业的资金密集程度较高,占用和投入资金较多,吸纳劳动力较少;农业、轻纺工业、建筑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占用和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吸纳劳动力较多。第三产业中零售商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其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所有产业的资金密集程度都在提高,因为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将会有大的发展,而且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也会逐步提高。因此重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决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足轻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十分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2001年底,全国人口(不包括港、澳、台)达127627万人,未来十几年平均每年还将增加1000万以上。据专家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一直在60%以上。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一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生产过程使用较多廉价劳动力,减少使用昂贵的资本,其产品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具有竞争力,那么该国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调整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重视发展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因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这是一条宝贵的经验。因此今后仍然要十分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人力资本附着较多的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行业,并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提高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

3、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一般指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虚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本从物质生产、流通领域游离出来,采取虚拟资本的形态在金融市场上营利,而且形式日趋多样化。虚拟经济是以一定形式对实体经济的反映,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但如果发展过度,也会产生负面作用。从积极方面看,它可以为实体经济动员储蓄,提供融资支持;可以分散实体经济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更好地揭示和传递实体经济的信息,提高实体经济运营效率;可以促使资本迅速从效益低的领域、企业转向效益高的领域、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体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增长。但同时也要看到,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也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产生破坏性损害。例如,债券的过量发行和银行信贷呆坏账的大幅度增多,会动摇信用基础,扰乱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减少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并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虚拟经济并不等于泡沫经济。但是,虚拟经济的过分扩张可能出现经济泡沫过度,引发泡沫经济的产生,导致对实体经济的破坏。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至今已10年有余,实体经济始终陷于低迷状态,就是一个例证。美国经济曾经10年持续增长,从去年起盛极而衰,陷入衰退,其中股市泡沫过度便是重要原因。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50多个国家发生过100多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这与虚拟经济的负面作用不无关系。至于虚拟经济的跨国大举扩张,则可能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甚至酿成金融、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目前阿根廷、乌拉圭等拉美国家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都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有密切关系。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国虚拟经济还不发达,随着金融的开放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虚拟经济将会有大的发展。但是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当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虚拟经济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远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现在我们的金融监管制度还不健全,监管能力比较弱,监管经验不足,更要注意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又要防范其过度膨胀而产生消极、破坏作用。

综上所述,处理好以上三个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

标签:;  ;  ;  ;  ;  ;  ;  ;  ;  ;  ;  ;  ;  

论新型工业化道路_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