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的技术探讨于泓论文_于泓

关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的技术探讨于泓论文_于泓

摘要: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椐市政工程的给排水系统需要保证城市和工业企业等工程用水和排水的工程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水源取水,同时按照用户对水质进行综合性处理,把饮用水输送到用水区,保证用户的配水,随着居民出行以及交通运输等级增加,道路排水问题在影响排水工程使用寿命的同时,日益被设计者以及相关部门重视。本文根椐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找出不同的方法保证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我国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对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任务、内容以及重点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一、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任务以及内容

1.1给排水管线的管位布置

城市道路的宽度较典型的有三种分别是24m、42m和60m,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的规定:道路红线宽度大于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排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50m的道路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由于雨、污水管线一般管径较大,埋深较深,一般将其布置在车行道下。又遵循习惯做法,将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的西、北侧的位置,将污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的东、南侧的位置。60m宽的道路一般为景观道路,两旁建筑均后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将该范围用作绿化带。《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要求这种道路的给水、排水均采用双管线布置。为了避免破坏板块的整体性和板块受力时造成应力集中而使板块出现裂缝,将检查井布置在板块正中或齐缝式布置来适当调整管位。

1.2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内容

1.2.1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为了减少农田灌水、地下水对道路路基强度以及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设计者在明确路基底部隔水垫层以及填土高度时,在道路水位较高的路段,开挖临时性的排水边管,从而在减少地表水的同时,降低道路地下水;通过及时排除路基地表水,在尽量降低雨水对市政道路路面、路基质量的同时,降低由于路表水渗透、排水不畅对路面结构、路基以及使用性能造成的影响。在路面水设计中,市政道路一般通过明确急流槽、道路横坡、排水构造物以及边坡具体状况。在下渗水设计中,通过道路中央隔带特点,设置对应的纵向盲沟;通过认真收集下渗水,在一定范围设置横向排水管和集水井,进行下渗水排放。对于路肩下渗水设计,纵向渗沟的路肩处理方式,通过道路横向排水管,将下渗水排出路基。

1.2.2正确选择道路排水管道出水口

出水口作为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出水口设计中,必须根据管道水体以及地形状况,进行集中或者分散布置。当道路管道建筑构造以及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时,根据工程造价以及经济可行性,进行排水管道分散布置;当流水位置变化较大,管道水位和出水口相对较远时,由于建筑费用偏高,此时必须尽量减少出水口,在集中布置的同时,设置最佳的出水口。

二、市政道路规划中给排水管道基本现状分析

已被人们用来使用的市政给排水管道仍然存在很多规划和建设方面的问题,并且,一旦给排水管道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不及时,这些现象已与城市排水管网设计发生一定的矛盾,因此造成市政道路给排水规划存在很多困难,导致规划和市政排水管道设计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对市政规划的过程进行严格要求,并组织设计审查部门对设计进行审查,对各种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相关要

3.1针对给排水管网的管径排水量进行设计

由于在市政道路使用中会出现给排水管道突然排水量加大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道路给排水的这一特点,同时,在给水管道的设计中也要考虑到一旦发生事故是会需要提供消防用水,要根据消防用水的水压和水量需求进行相应设计,保证消防用水的供给。并且,道路给排水管道还负担着道路两旁绿化带的灌溉工作,在进行水量设计时要对绿化带土壤特点和植物需水量确定给水管道的最高水量,同时对管网漏水的情况进行同时考虑。在进行道路生活污水总流量计算时要将喷淋污水与生产的废水考虑进来,还要根据道路本身坡度与管道铺设特点来对给排水管道的送水量进行设置。

3.2提高要求,提升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

目前,我国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设计的创新工艺较少,给排水管道选材标准过低,这对城市内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能造成很大影响,甚至阻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勇于创新,以现代化设计理念为基础,做到长远稳定的规划设计,不断提高设计标准,确保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既能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又能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设计人员在进行这方面工作时,必须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如了解城市的汇水总量、地下排水方向等,为防止长时间积水对城市造成的不利影响,对雨污分流管网进行科学设计。另外,加强对管道布局及选材的合理规划,加大这方面的监管力度,确保各方面都能够符合城市建设的需求,实现道路给排水管道设计的标准化管理。

四、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系统施工的要点

4.1给排水管道材料选择

为了保障供水和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浪费,维护社会的正常生产秩序,在对给排水管材进行选择时,应该严格把关,给水管材通常会运用钢塑复合管、PPR水管、PEX给水管等,不同的管材其施工特点也各不相同。(1)PPR供水管。关键是形成热连接管理,通过实现对热连接连接深度以及加热时间的控制,以避免存在较大的深度从而影响到管道断面,如果管道埋置太浅,就会降低接口的强度。(2)钢塑复合管。应该加强管道连接管理,如若运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在螺钉插入附件时,应该对旋入牙数进行合理把控。对管端以及螺纹进行清洗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防腐密封处理,对于露在外面的部位,需要使用防锈密封胶涂抹在外露部位。(3)铝塑复合管。为了对半软材料的弯曲半径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采用弯管的弯曲特性,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直径的5倍。

4.2管道接口施工技术

第一,玻璃钢夹砂管接口。玻璃钢夹砂管密度比较小,且材质轻,单根管道上存在的接口数量比较少,施工后更容易控制管道轴线与标高定位准确性。另外排水管道接口选择用承插式“O”型双密封圈连接,能够更好的适应淤泥层地基施工,降低地基处理费用;第二,预应力钢筒砼管。施工时利用吊车将预应力刚筒砼管吊装到提前开挖好的沟槽内,并对其插口位置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正对已安装好的管道承口,然后利用手拉葫芦在管道两侧同时拉动,将预应力钢筒砼管插口完全对插入安装完毕的管道承口内部。

五、结束语

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作为市政道路使用寿命、性能的重要保障。在路面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严格设计内容、施工要点的同时,提高施工设计人员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在优化道路使用的同时,增强路面使用周期,提高工程单位施工设计效益。

参考文献:

[1]程飞舟,韦雪芳,浙江春江建设有限公司1674-3954(2018)12-0322-02

[2] 张斌源.谈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中的“断头路”问题———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 交通企业管理,2017(12).

[3] 李菊红.市政道路该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9).

论文作者:于泓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关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的技术探讨于泓论文_于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