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论文_王丽萍

基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论文_王丽萍

——以“合并同类项”为例

王丽萍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730050

摘 要: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基本问题,是教学改革和教学论的永恒话题。“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对数学教学要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做数学”的过程。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 课堂实践 同类项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李庾南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历经33年的实践探索而创立的数学教学方法,目前已在全国30个地区80多所学校进行推广。2016年兰州市教育局在借鉴和汲取“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此项工作的试点实验。作为实验学校的一线教师,在参与教改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收获,下面就谈谈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的一点做法: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解读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基本问题,是教学改革和教学论的永恒话题。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课堂中,一般有三种水平的自学活动:第一种水平是“接受性”的自学活动,即通过自学演绎性材料,如教材、教辅资料等,习得知识;第二种水平是“生成性”的自学活动,即在新知识的背景中,或在凸显知识本质特点的情境中,自主建构新知识;第三种水平是“创新性”的自学活动,即由思维的拓展延伸、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知识。自学之后知识的转化建构的下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议论。议论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一种主要形式。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议论”?首先是变革学习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议论,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在认知、情感上增强对“议论”的积极体验,及时进行总结;其次是有层次地将“议论”引向深入,组织“议论”时要从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出发,逐步使“议论”深入展开。充分议论之后,教师相机引导,即教师运用点拨、解惑、提示、释疑等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创设合适的情境,生成课题,激发研究兴趣,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进行启发性的描述,使学生得到仿效和借鉴,或对有关问题的前景进行生动的描述,使学生打开眼界、拓宽思路,或列举一些矛盾现象,选编一些容易发生错误的习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总结经验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一是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有自学的基础,有进行议论必备的知识、能力乃至于情感、愿望、意志等因素的准备。二是要求教师把握议论的时机。当学生的学习愿望还不够强烈,热情不够高,需要相互激励时;当学生个人的智慧难以解决问题,需要帮助或点拨时;当问题或课题范围广,内容丰富,需要群体智慧方能研究得深透时;当个人研究成果需要得到评价或交流扩大成果效益时……一般通过小组或全班议论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三是要求教师把握议论内容的深浅,保证能议得开,议得深,议得大家有兴味、能得益。四是要求教师创造一个能够平等、热烈、严肃认真、互助合作地交流思想、探求真理的和谐活跃的良好气氛。五是要求教师具有灵活机敏、善于引导的机智和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堂教学的实践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做数学”的过程。“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如何设计成适合学生参与、讨论,满足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要求的课堂呢?教师是这样设计和思考的:

1.合理的教学设计。此课例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过程、随堂检测、知识拓展。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学习过程分解了重难点问题,便于有层级的教学;随堂检测可以及时了解目标达成情况;知识拓展能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更高的需求。各个版块功能不同,且相互作用,融为一体。

2.层级的教学过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独立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在这三个环节中,“独立自学”是基础,“相机引导”是关键,“群体议论”是枢纽。因此,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自主学习的基础,确定了如下三个学习目标:通过类比分类思想,能理解同类项的定义;能通过从数的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换,类比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从具体问题中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这三个目标涵盖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逐级而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性和检测性很强。学生完成了这三个预设目标,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具体过程如下:

任务一:从“再算一算”“你会算吗”“你还能算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给出同类项的定义。

任务一由以上三个问题组成,体现的是独立自学的教学理念。其中第一问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小组计算,第三个问题是通过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来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二:通过“找朋友”强化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在想到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两部分构成,并顺势习得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总结出“系数相加,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指数不变”的法则。

在任务二的活动中,通过主动观察、猜想、推理,自主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现和总结出所学知识。这样教师则真正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而学生也就由观众变成了演员,体现的是群体议论的教学理念。

任务三:自主表达,深层思考(拓展提高与自我评价)。通过具体问题的感悟,体会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运算,收获成功体验,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任务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达到本节课给出的教学目标,并充分体会到学习合并同类项这节知识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现的是相机引导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适切的能力训练。无论是任务一还是任务二和任务三,教师在导学案上都设计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测题。通过课堂教学即时性检测,教师可以依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正在进行中的教学。

三、教学实践的反思

本节课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展开教学活动,核心环节均由学生在动手、动脑与小组交流中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并在探索与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了认识事物、寻求规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促进了积极情感的形成。但仍有一些不足:

1. 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控制不同步。由于小组活动时间所限,也有一些同学在小组中还没有得到交流机会活动便宣告结束。本节课的三次小组活动都表现出这一问题。因此,在以后教学中必须科学地组织学习小组,并加强骨干学生的培养,增强自身的课堂控制能力,避免学生活动走过场、图形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信息反馈渠道的开辟与疏通必须重视。分组活动时教师要“耳听四方,眼观八路”,将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迅速纳入下一进程的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既有自主的也有点将的,让各类学生都有代表出来交流;学生练习情况应既有互评也有教师抽查,并应根据学生基础适时抽查;优则按高标准要求与评价,差则按低标准要求与评价,并及时给予个别点拨,在课堂上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本课在反馈与评价上显得不够全面,因材施教的思想不够鲜明。

总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质与精髓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统一、教为学服务的教育观,是这项教改实验要始终坚持的核心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发展能力,是本项教改实践要努力追求的目标和落脚点;而如何使“自学·议论·引导”三个基本环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则是落实前面两点要求的切入点和重要教学载体。要通过具体的研究,有效规避误区,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改方法取向转化为教学实践,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庾南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质与精髓[J]. 课程教材教法,2012.04:74-80。

[2]李庾南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王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基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论文_王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