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留置气管导管患者为对照组,另选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留置气管导管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改良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0%,明显较对照组1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率为91.00%,对照组为77.00%,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不利于治疗顺利进行,需要针对其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对控制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气管导管;原因;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对策
危重症患者作气管导管留置,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是解除呼吸梗阻、衰竭的有效方法,可以为临床抢救赢取时间,也能保持通畅呼吸。但是气管导管意外拔除为ICU最重要的护理难题[1]。非计划性拔管为导管意外脱落、未经医务人员同意自行拔除,也包括因操作不当致使拔管等。需要对留置气管导管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开展护理对策,控制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本组研究对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留置气管导管患者为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6±6.3)岁;重型颅脑外伤26例,肺部疾病43例,脑血管意外22例,其他9例;另选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留置气管导管患者为观察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2.1±6.1)岁;重型颅脑外伤23例,肺部疾病41例,脑血管意外21例,其他15例;纳入标准:具有留置气管导管指征者;18~80岁;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精神疾病者;与本组研究不配合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气管导管的作用,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采取改良护理,建立监督小组,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相关病例进行分析,寻找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深入开展健康宣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了解两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干预后,对两组患者或家属发放护理满意调查表,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率(%)表示,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0%,明显较对照组1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
患者因素:ICU气管插管患者因存在交流障碍,无法言语等情况,自身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悲观、抑郁、焦虑、绝望等负性情绪,不与临床配合,从而有意或无意拔管,产生非计划性拔管;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痰液粘稠,气管导管管径较窄,吸氧患者无法评估湿化效果,致使痰痂形成,出现导管阻塞,呼吸不畅,必须执行非计划性拔管[2]。
导管因素:呼吸道及口腔内产生大量分泌物,难以及时将分泌物清除,从而出现浸润固定带松脱,致使导管脱出。
护理人员因素:部分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管理意识较弱,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没有相关实践经验,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低。在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中,难以妥善进行导管固定,实施护理操作时,未对患者做准确评估,导致患者护理操作不恰当、翻身动作过猛等,致使受牵拉后脱出;护理人员对患者使用镇静剂情况作准确评估,镇静效果较差或无效时,未及时报告医生,致使患者因躁动而出现导管脱出[3]。
管理因素:因针对非计划性拔管未形成完成监管制度及导管评估方案,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强度不足,低年资护士缺乏相关管理经验,也是引发非计划性拔管产生的主要原因;
3.2护理对策
加强管理制度:医院需要针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护理操作流程、评估标准、护理指引、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管理制度。根据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制定培训方案,针对性制定护理培训内容,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后上岗。以工序重组方式,改变其排班模式,加强夜班巡查,根据ICU病房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人员分配,加强各个班次的管理[4]。
患者护理:对患者的配合程度、病情及治疗依从性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针对其实际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组长可每日对高危拔管患者进行加强管理,制定制度,可在醒目位置悬挂标识语,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家属配合[5]。管床护士对患者做评估,清醒患者需要向其讲述气管插管的意义,对疾病治疗的必要性,获得患者配合。合理使用镇静剂,可持续微量泵入镇静剂,每4h进行镇静评估一次,根据其镇静状况作镇静情况调节[6]。每日早上执行唤醒计划,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保持情绪放松。在每一次护理操作前,先告知患者,取得其配合,在舒适状态下执行,控制非计划性拔管发生。
导管堵塞预防:其进行气管插管时,使用机械通气者需应用湿化装置,每班均需要对湿化效果进行评估,通过了解痰液的粘稠度,对湿化温度作调整;气管插管吸氧患者,需要连接过滤器,作加温、加湿处理;根据痰液的粘度及量、选择机械辅助排痰、雾化及球囊胀肺等方式处理,对导管堵塞进行有效预防[7]。
护理人员管理:为控制护理误差发生,需要规范化护理操作,在患者翻身时,需要在3人左右协同下进行,首先作适当的导管放松,随后变化体位,一人专门作固定,在评估后,确定无非计划性拔管风险后才能翻身[8]。有拔管倾向,或者无法使用镇静剂患者,必须专人作导管固定,一人实施护理相关操作,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有效预防。
经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也相对较高,可能与针对性护理后,可控制非计划性拔管发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病情恢复等因素相关。
综合上述,对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悦,夏玲.有效导管管理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07-4110.
[2]朱姝芹,许勤,童孜蓉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特征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8):8-10.
[3]徐仿,杨春艳,张萍等.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58(33):4228-4229.
[4]钱援芳,徐东娥.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9-980.
[5]张志娟.ICU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15-17.
[6]李俊花.ICU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47(9):816-818.
[7]吴光珍,冯艳琴.预防非计划性拔管2种不同约束方法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53-55.
[8]金瑛,陈建英,章国英等.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4):476-478.
论文作者:唐冰姿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计划性论文; 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原因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