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的过去与现在_基金论文

证券投资基金的过去与现在_基金论文

证券投资基金的前世今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投资基金论文,前世论文,今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的中国金融业注定要在历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年初,国务院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对两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九点意见,业内人士称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在其后的金融市场中沪深股市虽表现为一波三折,终究还是创出了两年半以来的新高。

但在百姓的经济生活中,真正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是一种储蓄替代型金融产品——开放式基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究竟如何看待这股“基金热”?它的演变轨迹如何?我们从这条轨迹上又能感悟到什么?

“基金热”的隐忧

日前,一向以见解独到、观点犀利而著称的香港学者郎咸平先生坦言,“今年是基金大发展年,2005年就是基金大萧条年”。在当前基金发展面临如此大好局面之际,郎咸平的这番话着实让人警醒。且不论基金的未来是否应验郎咸平的预言,仅就愈演愈烈的“基金热”,业内人士也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忧虑之一:在当前市场系统性风险尚未解决,特别是全流通问题尚未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时,大规模发展开放式基金是否隐含着一定的风险?作为去年四季度开放式基金增仓最多的蓝筹股“中国联通”,其股价近日回调已达20%,原因一是最后一批战略投资者配售部分的股票开始上市流通。二是该公司推出了10配3的配股方案。令人不解的是,大股东再次放弃配股权,该公司分红派息,流通股东拿到1.5亿元红利,大股东拿红利5.1亿元,配股圈钱50亿元。在目前市场尚无法遏制大股东行为时,这种少回报多圈钱的做法,其本身就给开放式基金日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忧虑之二:当前市场没有风险对冲机制,如果在此时就让大资金特别是机构资金入场,日后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引发市场一边倒,机构损失惨重,特别是对于那些注册资金仅1个亿,而管理资金却达100多亿元的基金公司,其市场风险难以想象。

忧虑之三:在当前政府一再发出政策信号、抑制投资过快、紧缩信贷规模时,是否应适当控制开放式基金的发行速度和规模?毕竟,在当前宏观调控从紧的大背景下,以往大幅炒作的“五朵金花”其价值已得到充分挖掘,如此时再让新发行的开放式基金踊跃入场接货,无疑是人为地加大了市场风险。

忧虑之四:在开放式基金的销售过程中,是否应加大投资风险的教育?有媒体报道,目前购买开放式基金的许多人是过去从未涉足股市的新“基民”。

时代呼唤“开放式基金”

中国的投资者第一次听到“基金”这个词还是在10年前。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感召下,各地也是大干快上,惟GDP“马首是瞻”,导致投资“虚火”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势头凶猛,央行不得已以加息来应对通胀的趋势。也就是在此期间,中国股市遭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熊市,上证指数在短短的3个月内由1052.94点直线下落至325点,迫于当时的形势,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刘鸿儒宣布了“三大救市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据此,有关人员还解释说“机构投资者”就是基金,基金又分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就是把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钱集聚起来去投资股市。

在欧美国家,所谓“机构投资者”指的就是开放式基金,其总量已达几万亿美元,养老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他们的足迹如今已不限于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总之,只要是金融市场、投资市场就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市场的起伏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每当国内股市大盘出现下跌,市场呈现不理性时,管理层又总会念叨“机构投资者”的好,“基金”的好,其原因就是他们操作理性、坚信长期投资,于稳定市场有极大的好处。在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几任证监会主席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6月,中国首批10家基金管理公司破壳而出,从此,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中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机构投资者。

封闭式基金:难以面对的“昨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几乎是在股票兴起的同时,各地就有一种类似于“证券投资受益凭证”的东西。在早期证券市场“一夜暴富”的刺激下,很多人甚至管理层都把证券市场的风险完全忽视了。仅以上海为例,在1994年的“教师节”期间,推出了各2亿份基金规模的“宝鼎”、“建业”、“金龙”三只对教师发售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其理由竟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可有时间炒股发财,惟独“为人师表”的教师不能弃课堂、学生于不顾。为了对教师们有所补偿,所以发起设立了这些基金。可见在当时管理层的头脑中认为这些资本金进入证券市场是“包赚不赔”的。

当首批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30亿元、20亿元规模不等的证券投资基金整装待发时,市场迎来了“5·19行情”。由于当时的基金经理基本上来自各大券商的自营部门,虽然他们表面上学的是国外同行的投资理念、运作架构、选股思路,但本质上并没有摒弃“坐庄”获利的投资思路。最为典型的是,当时市场上成长性好、市盈率低的大盘绩优股如青岛海尔、四川长虹、江苏春兰等,在其流通股东中难觅封闭式基金身影,相反在一些明显是“庄股”走势的个股中,封闭式基金频频出现。比如,当年大成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几只基金参与中经开“坐庄”炒作“东方电子”,该股从20元起步,在“业绩”光环的衬托下,一路炒至60元,后经媒体曝光其业绩造假丑闻后,股价又一路狂跌至3元,致使基金损失惨重。面对监管机构的调查和舆论的纷纷谴责,一向以“理性投资”自诩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不登报声明,对自己的投资失误公开道歉。

虽说今天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已“火”遍大江南北,但对整个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仍有许多无法面对的“昨天”。阅读基金每季度、每年度的持仓组合,不难发现,在一些行业前景不佳、业绩连年下滑的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总有封闭式基金的身影。想当年“重仓持有、波段操作”,一旦风云突变,难以抽身,被迫变成了股东。封闭式基金“封转开”的话题由来已久,面对基金净值和市场交易价之间近30%的折扣率,谁都等着“天上掉馅饼”,祈盼着封闭式基金转开放的那一天。不久前,沪上投资者联名状告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其由头就是其封闭式基金发行时声称一年后条件成熟转开放。从投资者的角度讲,这样做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管理层不敢打开尘封已久的“潘多拉魔盒”,如果一旦打开“封转开”这扇门,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和净值间的巨大差价必然会引发基金的大量赎回。在目前封闭式基金规模还有1000亿元的市场中如果贸然行事,势必会引发市场大幅波动,股价重心下移,这种因某项政策变动而引起的市场动荡是任何管理层人士都不愿看到的。

开放式基金一路走好

从周小川就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如何发展证券市场再次成为新一届领导人思考的焦点。在反复比较了中外证券市场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后,管理层逐渐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于是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合格的境外投资者(QFII)、企业年金纷纷进入证券市场,希图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分得一杯羹。这其中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仍属证券投资基金。

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股市在2001年6月上证指数创下了2245点历史新高后便一路回调,最低至1307点,历时达两年半之久,其间市值蒸发7700亿,90%多的投资者被套或深度套牢,市场融资额、交易量、印花税大幅萎缩,这样的局面与国民经济特别是国企的经营业绩背道而驰,也不符合设立证券市场的初衷,加之香港股市回暖、利率低企、巨额保险资金要寻求投资回报等因素,这一切都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历史契机。

尚福林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后,秉承其前任的风格,提出以“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投资者所能承受的程度相统一”的思路稳步发展证券市场,在上市公司特别是具有“龙头”类作用的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回升的影响下,以开放式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加大了入市操作的力度,一批过去无人问津的国企大盘股如宝钢股份、长江电力、中石化、中国联通相继走出了大幅飙升行情,极大地恢复了投资者信心。

与封闭式基金不同的是开放式基金吸取了以往的教训,非常注重投资者利益、主张给予投资者回报,不少基金一年中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分红,远高于银行储蓄的分红派现率吸引了更多的场外资金。股市在经历了去年一年的持续上扬后,开放式基金从开始的销售难到最终以自己的诚信、业绩、回报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今年以来,已先后有19只开放式基金获准发行,截至最新募集成立的国联安德盛小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止,今年基金首发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而去年,基金销售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完成20亿元至30亿元的销售规模,而现在动不动就是50亿元至60亿元的规模,甚至还创下了百亿规模。资料显示,目前已注册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达50家,大有赶超证券公司之势。据说压在证监会待批的基金产品有几十只之多。产品的创新令人眼花缭乱,继早期的偏股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伞型基金后,今年以来市场中又先后出现了货币市场基金、行业增长型基金、多策略成长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等,名目繁多。市场销售也出人意料地好,似乎只要是基金,总有人买,多点少点也总能卖出去。各家基金公司在产品销售上也动足了脑筋,谁也不愿放弃这“跑马圈地”的大好时光,特别是有了海富通、中信两只百亿规模的基金在前,自己说什么也要弄个50亿元至60亿元。更有会算账的基金管理公司老总想着130亿元的规模按1.5%提管理费一年就是1.95亿元,121亿元一年就是1.815亿元,财大就能气粗,有钱什么事不能干,于是一场不见硝烟的基金销售大战不期而至。银行为把基金托管这块诱人的中间业务“蛋糕”做大,不惜投入精兵强将,耗费巨资,改造现有金融电子化系统,提升电脑处理终端等级,打破原来一个档期只销售一家公司产品的做法,改为同一档期同时销售2至3家基金公司的产品。券商也一改以往对基金销售冷眼相向的做法,在看清了开放式基金是未来中小投资者入市的主流时,开放自己的客户资源,在经纪业务目前还是各家券商收入的主要来源时,希望通过多销售基金来获得手续费返还;在自家的席位上分仓;做满一定的交易量。市场经济就是利益经济,面对硕大的“市场蛋糕”,任何一方想独吞独享都难以做到,只有做到多方共赢才能把事情做大。2004年的春天,正是在市场认识高度统一、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基金销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程度。

市场的发展需要投资者的参与。当市场处在低潮时需要我们树信心、鼓士气,而一旦市场起来了则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市场的组织者、监管者尤需如此,因为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近期,中国证监会根据目前开放式基金销售中出现的情况,推出了“一年内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最多只能发行两只基金产品”、“新基金产品必须距上一只产品两个月时间”的新政策;而作为基金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发了“严禁基金销售中的不正当行为”的通知,向市场发出了要规范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政策信号。

标签:;  ;  ;  ;  ;  

证券投资基金的过去与现在_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