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延伸策略的分析与应用_品牌延伸论文

品牌延伸策略的分析与应用_品牌延伸论文

品牌延伸策略的分析与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s),是指将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而品牌延伸策略是把现有成功的品牌,用于新产品或修正过的产品上的一种新策略。品牌延伸并非只简单借用表面上已经存在的品牌名称,而是对整个品牌资产的策略性使用。本田企业利用“本田”之名推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如汽车、摩托车、铲雪车、割草机、轮机和雪车等;三菱从重工业一直延伸到汽车、银行、电子乃至食品业。此外,品牌延伸策略还包括产品线的延伸(Line Extension),即把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相同类别的新产品上,推陈出新,从而推出新口味、新色彩、新配方、新包装的产品。如“乐百氏”相继推出“乐百氏”AD钙奶、“乐百氏”健康快车等。

一、品牌延伸的策略

1、在产业上延伸。从产业相关性分析,可向上、向下或同时向上向下延伸。比如钢铁冶炼业向矿业方向延伸是向上(前向)延伸,向汽车延伸才是向下(后向)延伸,若同时向采矿业、汽车业等方向延伸则属于双向延伸,即向上又向下(前向后向)延伸。采取这种延伸方式,为材料来源、产品销路提供了很好的延伸方式。

另一种是像由鲜奶向豆奶、果奶、酸奶的延伸,是产业平行延伸。平行延伸一般适应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目标市场和销售渠道,相同的储运方式,相近的形象特征的产品领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新产品的行销,另一方面利于品牌形象的巩固。

2、在产品质量档次上延伸。包括以下三种延伸方法:

1)向上延伸,即在产品线上增加高档次产品生产线,使商品进入高档市场。日本企业在汽车、摩托车、电视机、收音机和复印机行业都采用了这一方式。20世纪60年代率先打入美国摩托机车市场的本田公司,将其产品系列从低于125CC延伸到1000CC的摩托车,雅马哈紧跟本田,陆续推出了125CC、600CC、700CC的摩托车,还推出一种三缸四冲程轴驱动摩托车,从而在大型旅行摩托车市场上展开了有力的竞争。

2)向下延伸,即在产品线中增加较低档次的产品。利用高档名牌产品的声誉,吸引购买实力水平较低的顾客慕名购买这一品牌中的低档廉价产品。如果原品牌是知名度很高的名牌,这种延伸极易损害名牌的声誉,风险很大。

3)双向延伸,即原定位于中档产品市场的企业掌握了市场优势以后,决定向产品线的上下两个方向延伸,一方面增加高档产品,另一方面增加低档产品,扩大市场阵容。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钟表工业市场竞争中,日本“精工”采用的就是第三种策略,当时正逐渐形成高精度、低价格的数字式手表的需求市场。精工以“脉冲星”为品牌推出了一系列低价表,从而向下渗透进入这一低档产品市场。同时,它亦向下渗透高价和豪华型手表市场,它收购了一家瑞士公司,连续推出了一系列高档表,其中一种售价高达5000美元的超薄型手表进入最高档手表市场。

3、其他相关延伸。也叫扩散法延伸。这对于刚成长起来的名牌非常有意义。它有四层含义:一是单一品牌可以扩散延伸到多种产品上去,成为系列品牌,如金利来开始以领带名牌而知名,之后扩散到金利来皮鞋、服装、箱包等商品上。二是一国一地的品牌可扩散到世界,成为国际品牌,如金利来市场区域的扩展由香港开始向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扩展,然后是中国内地市场,近年来向欧洲市场扩展,逐渐闻名世界。三是一个品牌再扩散衍生出另一个品牌,在“金利来”名牌效应下,衍生出另一中国名牌“银利来”,成为“金利来”的姐妹花。四是名牌产品可扩散延伸到企业上去,使企业成为名牌企业。

二、品牌延伸的优点

品牌延伸是企业推出新产品,快速占有扩大市场的有力手段,是企业对品牌无形资产的充分发掘和战略性运用,因而成为众多企业的现实选择。

1、品牌延伸可以加快新产品的定位,保证企业新产品投资决策迅速、准确。尤其是开发本品牌原产品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极强的新产品时,它的消费与原产品完全一致,对它的需求量则与原产品等比例增减,因此它不需要长期的市场论证和调研,原产品逐年销售增长幅度就是最实际、最准确和最科学的佐证。由于新产品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它的市场需求量也是一目了然的。因此它的投资规模大小和年产量多少是十分容易预测的,这样就可以加速决策。

2、品牌延伸有助于减少新产品的市场风险。新产品推向市场首先必须获得消费者的认识、认同、接受和信任,这一过程就是新产品品牌化。而开发和创立一个新品牌需要巨额费用,不仅新产品的设计、测试、鉴别、注册、包装设计等需要较大投资,而且新产品和包装的保护更需要较大投资。此外,还必须有持续的广告宣传和系列的促销活动。这种产品品牌化的活动旷日持久且耗资巨大,它往往超过直接生产成本的数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如在美国消费品市场,开创一个新品大约需要5千万至1亿美元,这显然不是一种新产品能承受的,没有巨大财力支撑就只能被扼杀。品牌延伸,是新产品一问世就已经品牌化,甚至获得了知名品牌赋予的勃勃生机,这可以大大缩短被消费者认识、认同、接受、信任的过程,极为有效地防范了新产品的市场风险,并且可以节省数以千万计的巨额开支,有效地降低了新产品的成本费用。

3、品牌延伸有益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对商标的选择,体现在“认牌购物”上。这是因为很多商品带有容器和包装,商品质量不是肉眼可以看透的,品牌延伸使得消费者对品牌原产品的高度信任感,有意或无意地传递到延伸的新产品上,促进消费者与延伸的新产品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大大缩短了市场接受时间,降低了广告宣传费用。

4、品牌延伸有助于强化品牌效应,增加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品牌原产品起初都是单一产品,品牌延伸效应可以使品牌从单一产品向多种领域辐射,就会使部分消费者认识、接受、信任本品牌的效应,强化品牌自身的美誉度、知名度,这样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也就不断增值。

5、品牌延伸能够增强核心品牌的形象。能够提高整体品牌组合的投资效益,即整体的营销投资达到理想经济规模时,核心品牌的主力品牌都因此而获益。例如,美国师林·普飞(Schering Plough)公司的防晒品核心品牌,“科普特(Cop-pertone)”延伸到防晒新产品“水宝贝(WaterBabies)”上就是成功的品牌延伸。由于消费者对日光浴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细分市场由此而出现,师林·普飞公司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决定进行品牌延伸。经过细致的准备工作之后,不但成功地推出了品牌延伸,同时也巧妙地将核心品牌的定位由“晒黑肌肤”转换到“防晒”。

三、准确运用品牌延伸策略,规避品牌延伸风险

品牌延伸策略运用的得当,自然能成为企业营销活动带来许多方便和利益,倘若品牌延伸策略运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诸多方面的害处。因此企业在运用品牌延伸策略时,要谨防以下情况发生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损害企业利益的品牌运用风险。

1、损害原有品牌形象。当某一类产品在市场上取得领导地位后,这一品牌就成为强势品牌,它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形象定位,甚至成为该类产品的代名词。将这一强势品牌进行延伸后,由于近因效应(即最近的印象对人们认知的影响具有较为深刻的作用)的存在,就有可能对强势品牌的形象起到巩固或减弱的作用。如果运用不当的品牌延伸,原有强势品牌所代表的形象信息就被弱化。例如施乐美国公司收购了一家电脑公司,把它改名为“施乐资料系统”。然而“施乐”在顾客心中意味着复印机,他们不接受不能复印的“施乐”电脑,由此,施乐美国公司损失8400万美元。

2、有悖消费心理。一个品牌取得成功的过程,就是消费者对企业所塑造的这一品牌的特定功用、质量等特性的产生的特定的心理定位的过程。企业把强势品牌延伸到和原市场不相容或者毫不相干的产品上时,就有悖消费者的心理定位。如"999"原是胃药中的著名品牌,若"999"延伸到啤酒上,消费者就难以接受。这类不当的品牌延伸,不但没有什么成效,而且还会影响原有强势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特定心理定位。

3、容易形成此消彼长的“跷跷板”现象。当一个名称代表两种甚至更多的有差异的产品时,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模糊化。当延伸品牌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时,消费者就会把原强势品牌的心理定位转移到延伸品牌上。这样,就无形中削弱了原强势品牌的优势。这种原强势品牌和延伸品牌竞争态势此消彼长的变化,即为“跷跷板”现象。美国的"Heinz"腌菜曾是市场主导品牌,而当企业把"Heinz"番茄酱成为市场领导产品时,"Heinz"在腌菜市场却被另一品牌"Vlasic"所代替,丧失了在该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

4、株连效应。将强势品牌名冠于别的产品上,如果不同产品在质量、档次上相差悬殊,这就使原强势的品牌产品和延伸品牌产品产生冲击,不仅损害了延伸产品,还会株连原强势品牌。当把高档产品品牌用在低档产品上就有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美国“派克”钢笔以其质优价昂闻名于世,被誉为“钢笔之王”,然而该企业1992年上任的总经理为扩大销售额,决定进军低档笔市场,将“派克”品牌用在仅售3美元的低档笔上,结果形象声誉大受影响,非但没有在低档笔市场上站住脚,高档市场也被竞争对手夺去大块。

5、淡化品牌特性。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形象定位,消费者的注意力也集中到该产品的功用、质量等特性上。如果企业用同一品牌推出功用、质量相差无几的同类产品,会使消费者昏头转向,该品牌特性就会被淡化。

标签:;  ;  ;  ;  

品牌延伸策略的分析与应用_品牌延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