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城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及水费征收机制改革论文_王济蒙,王哲,周晓坤

浅谈陶城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及水费征收机制改革论文_王济蒙,王哲,周晓坤

阳谷县水务局 山东阳谷 252300

摘要:陶城铺灌区兴建于1987年2月,现在实际控制着阳谷莘县103.5万亩耕地,年实际灌溉面积达88万亩以上。灌区自1989年运行以来,始终坚持科学管理,坚持“以井保丰,以河补源,井渠结合,多举并加强陶城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推进水费征收机制改革。

关键词:末级渠系建设;水费征收;机制改革

“用”的用水方针。实行计量供水,灌区自1996年至2007年水费征收实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到乡镇的计收办法,自2003年至2007年水费计收标准到支渠进水口为5.5分/方。2007年,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对灌区水费征收机制进行改革,农业灌溉用水执行终端水价。07年9月,首次对陶城铺灌区灌溉用水终端成本进行核算,核算成本为22.63元/亩次。2007年12月,山东省物价局等三部门批复陶城铺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终端水价为16元/亩次(含乡镇手续费0.8元/亩次)。自2008年起,阳谷县水费征收执行终端水价征收16元/亩次。由于灌区工程现状末级渠系工程配套程度差等问题,导致农业用水无法实现终端计量,水量计收办法改革后,实行计量供水到乡镇,乡镇按灌溉亩次平均收取水费的计收办法,如此运行终端水价征收机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1、末级渠系工程不配套,田间供水计量难以实施

陶城铺灌区自1989年完全投入运行以来,投入甚少,灌区运行费用全部来自于水费,而上级批复的征收标准远低于供水成本,致使灌区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只能维持正常运行,而极少有再建设财力,极少的建设投入全部集中到骨干工程的建设上,对末级渠系建设的投入基本没有,农民灌溉多用小白龙,直接从干、支、斗骨干渠道到田间,对田间工程根本不重视不爱惜,致使原有的田间工程被拆除平掉占耕,造成引排水混乱不畅,水量调度工作困难加大,计量精确度差,水源灌溉利用率低,严重制约着终端水价征收机制的运行。

2、以往的用水方式造成乡镇农民对取供水生产费用认识不清

田间工程不配套,供水计量只能到支渠分水口(即到乡镇级),农民长期以来养成了喝乡镇“大锅水”的习惯,对于水的“商品属性”根本认识不清,个别农民认为农业用水所引起的生产性费用应予以减免。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国家对三农问题给予优厚条件,许多农民认为用水也应象对种子化肥一样,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种观念给水费征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水界不清,产生用水纠纷,农民对终端水价产生异议

目前,灌区内农村实行的依然是家庭联产责任制,每家每户地块分散,灌溉用田间工程甚少,引水跨级别大,现有的极少沟渠也是相互交错,乡镇村庄之间水界难以划清,供水计量到田间到地块难以实行,这样用水的难易程度,用水的先后早晚,用水方式的差别,用水量的多少,都使农民对统一标准分摊计收产生不满,认为终端水价计收“不公”,对缴纳水费有意见。严重影响了水费征收计划的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针对以上问题分析研究,对此,进一步推进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接下来将采取四大措施推进水价形成机制改革。

第一,进一步稳步推进包括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在内的水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同时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取水和用水成本、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及宏观调控的要求,按照法定程序调整水价。

第二,进一步完善水价计价方式,特别是继续推进居民用水的阶梯式水价制度。通过合理核定各级水量基数,在保障基本生活用水的同时,适当拉大各级水量间的差价,促进节约用水,对非居民用水继续推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方式,拉大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用水价格差。

第三,推进自来水成本公开制度。杜鹰表示,水价调整一定要让百姓接受,公开成本是提高接受度的有效途径。目前成本公开制度已在一些城市开始推行,积累了一些经验,发改委将进一步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第四,促进配套改革。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处理好水价调整与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的关系,不能因水价调整加重低收入者负担;其次,处理好水价调整和地方政府对自来水行业的财政补贴关系,在一定的阶段和情况下,财政补贴不仅不能减少,可能还要继续增加;最后,处理好水价改革和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通过促进水厂自身的改革,加快解决经营性亏损问题。水费改革与必须与末级渠系建设相结合,加大末级渠系建设的力度,实现灌排分开,田间自流灌溉,逐步实现管护措施、渠系改造和水价改革“三位一体”的目标。

末级渠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是,按照国家继续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陶城铺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精神,通过末级渠系的配套建设,引导形成新的灌溉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完善计量供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水费改革顺利进行,以经济杠杆作用提高灌区水利用率。

根据陶城铺灌区实际情况,2008年初,我们开始规划末级渠系建设工程,末级渠系建设主要选择在来水时间长、来水有保障,群众一般使用渠水灌溉的灌区上中游。首先选定十五里元、张秋、寿张、阿城、闫楼、七级、安乐镇七个乡镇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末级渠系建设的示范块,建设总控制面积22.18万亩,规模为1.14—5.97万亩。建设内容是在支级以下分水口建立灌溉泵站,修建地上衬砌渠道输水到田间毛渠,各斗、农分水处建测水口门,配套田间排水沟道,实现灌排分开,自流灌溉。在灌区下游,引水含沙量很小,推行田间管道输水,减少土地占压更有利于水量控制。

配套末级渠系测水量水设施,计量供水到田间到地块,逐步缩小计量供水单元,使各级分水口分界明确。根据大地块的情况,建设适宜的供水站,实行订单供水,按照订单水量向小用水单元供水,培训乡村测水人员,同时对用水户进行计量供水知识的培养,让群众参与用水管理,彻底改善喝“大锅水”的现象。水价征收实行成本价,水价可分静态水价和动态水价,按计划供水,计划内部分按定价收费,超计划用水的加价收费,以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

结束语:水费征收依据明确,征收工作进展顺利,便于推行按成本收费,有效改革水费征收机制,促进灌区良性运行,提高灌区管理水平。

论文作者:王济蒙,王哲,周晓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浅谈陶城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及水费征收机制改革论文_王济蒙,王哲,周晓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