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让我的语文课堂风生水起论文_朱婉贞

课本剧让我的语文课堂风生水起论文_朱婉贞

朱婉贞 江西省乐平市第五小学 333300

我从教已有20余年,曾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但是,让课本剧走进语文课堂,却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原先,认为课本剧只是玩玩闹闹的,没想到,一次课本剧演下来,我发现,班上学生的整个面貌焕然一新;在课堂上、班会课上,都会即兴演一演,孩子们在演中学,乐中学,兴趣盎然,可以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语文课上我们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编演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在本班课本剧教学与表演摸索中,大概经历了以下:我重点在读、写、演、评四个方面下功夫。具体做法是: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以演促写,以演促评。

一、读

我们先选定适合表演的文本,主要是那些故事情节生动、其中易于改编的课文,首先就是读,读通读顺是基础,理解内容是重点,而悟情则是重中之重。不仅这些,读作者、读背景、读编者也是必须的,因为你只有读懂了课文后面内容,领悟了文字下面蕴含的情感,才为表演提供了情感基础。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准备演《金色的鱼钩》时,我知道现在的学生日子过得比蜜甜,哪知道什么叫饿、什么叫风餐露宿、什么叫责任、什么叫舍己为人,所以我就布置了学生查找跟本文有关的长征资料,读了许多长征故事:如《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背诵毛泽东主席诗词——让学生充分感受战争的艰苦、环境的恶劣以及革命战士的坚强,从而理解红军长征途中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为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而震撼。这样的读不知不觉地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宽度,不仅仅为一篇文章而学,以一篇带多篇,读经典,背经典。更为表演奠定情感基础。当然表演离不开肢体语言,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因此研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必不可少,细细琢磨,拟演动作、神态、声情并茂的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写

课文是课文,不是剧本,所以,要演之前,必须改写,也可以叫编写。编写课本剧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要求学生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能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丑小鸭》,选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选为教材时,虽简单化了,要演之前,就得编写,二年级孩子那么小,怎么编呀?仿写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找了他们在幼儿园时演过的《小红帽》剧本,给他们读一读,再回忆一下,他们当时老师是怎么安排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有的说,有几个人演了谁?上场是带了什么,谁说了话,谁唱了歌,还有音乐等,我一一告诉他们,是角色、道具、说白、配乐,然后就带着他们仿《小红帽》写出了《丑小鸭》剧本,为了是舞台角色更丰富,还加了角色,如丑小鸭(白天鹅) (1女)鸭妈妈 (1女)小鸭 (6个,或女或男)等等,还有舞台背景、画外音,分了四场,为了体现小天鹅的身世凄凉,安排了丑小鸭独舞,配上《我想有个家》,以表达她在逆境中不悲观泄气,坚强勇敢,积极向上。

三、演

2009年的“六一”儿童节,在我们五小操场上,全校师生屏息凝视,原来台上我执教的五一班正在演课本剧《金色的鱼钩》。只见小演员许思琪饰演的老班长正倒在小演员王欣成饰演的战士小梁怀里,奄奄一息,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小梁端着的鱼汤。……演员许思琪饰演的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欲要伸出,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台下所有人似乎愣住了,几秒钟之后,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小演员们从地上慢慢爬起,脸上挎着泪珠,排着队向台下谢幕呢。

除了搬上舞台的课本剧之外,平时的语文课上也在上演着课本剧。今年我们班也演了好多场呢,有时候是即兴的。那次我在上《杨氏之子》时,在读通课文之后,几个学生非要上台演一演,说是要学古人的样子,他们互相约好了角色搭档之后,几分钟在教室门外合议一番,就上场了。嘿,还真有古人的样子,饰演孔君平的黄俊辉长袖一挥,朝着台上的杨梅(小家伙算计好了,早就带来了)一指,问王珊(演杨氏之子):“此是君家果?”王珊微微一笑,反问:“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全场释然,为九岁的杨氏之子倾倒。

四、评

我们是一个小学,对于演完之后的评价,当然不能从场地、背景、服装、道具,去高标准要求,而是从剧本改编方面,不能背离原文的主旨,主题明确,思想积极,结构清晰,情节完整。还要从演员的方面去评价,语言表达要清晰流畅,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富有感染力。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要到位,各个演员之间要互相配合。我们通常会在班上交流,让作为观众的同学说一说看的感觉,演员们自己也要谈谈演出体会,加深认识,反思不足。

几年下来,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我也在不断思考:课本剧本身取材于语文教材,有着良好的文学基础;其次,学生们有着旺盛的精力,他们很愿意使语文课本中的故事“动”起来,让课堂生气勃勃,自己也能学到本领、增长才干。但是,有时不正当的举措,也会离我们的教学甚远,所以,正确运用课本剧的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的课堂形式,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让语文课堂风生水起。

论文作者:朱婉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  ;  ;  ;  ;  ;  ;  ;  

课本剧让我的语文课堂风生水起论文_朱婉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