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缺陷及改进路径研究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缺陷及改进路径研究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缺陷及改进路径研究

周特特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摘 要: 货币政策作为我国调节经济形势的基本政策,是所有经济政策的基础。它对我国经济经的稳固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序、畅通等。因此,政府要重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所存在的缺陷,比如货币政策缺乏时效性、利率传导机制不通畅、金融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等,都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国中央银行要随时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状况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针对存在的缺陷及时寻找合理的改进路径,及时扭转发展的不利局面。针对我国当前的状况,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坚持加大利率市场化力度等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

从 1949 以来,因为受到本国金融体制的差异的影响,每个时间段的货币政策也不同程度的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而言,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征划分成七个时间段:

3.3.3 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可使动静脉张力升高,导致中心静脉压值升高。而静脉或吸入麻醉药,以及扩血管药物可使周围血管扩张,导致中心静脉压值下降。

第一时间段是从 1949 到 1978 年,属于是货币政策的待发展阶段即压制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直接控制调节货币政策的时期,它具有“统存统贷”的显著特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过程是各个分支机构经由中央银行传导到市场的实体经济中去;

第二时间段是 1979 年到 1997 年之间属于货币政策的作用释放时期;

第三时间段是从1998 年到 2000 年之间是货币政策渐渐成熟时期,这二、三两个时间段属于货币政策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我国货币政策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转变的时间段;

第四时间段是从 2001 年到 2010 年,是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步入了间接调控的时间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保证货币稳定,并以此为基础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第五时间段是从 2011 年到现在,这个阶段属于货币政策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起重要作用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远景计划的时期,其最终目标仍然是稳定货币。

管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观点:70%的管理问题是沟通。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更重要的需求是被尊重。沟通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培训公寓来说,管理者只做好本职事务管理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沟通无论是对员工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还是对于共同工作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缺陷分析

图像细化,是将图像的线条从多像素宽度减少到单位像素宽度过程的简称,其细化结果常被描述为“骨架线”或“中轴线”,在二值图像处理中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环节。而数学形态学做为一种新兴的图像分析方式,主要原理是运用一套运算概念和算法来描述图像的基本特征,具有算法简单、可并行处理、速度快、易于实现等特点,目前在图像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H1、H2两个假设成立,即游客对于属性层的价值感知显著影响游客对于游客中心使用结果的价值感知;游客对于游客中心使用结果的价值感知显著影响其对于使用游客中心最终目的的价值感知;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职业、旅游方式对于回归模型无明显影响。运用标准化回归系数以及显著性结果,进行游客感知价值层次模型可视化描述,虚实线分别表示负向影响与正向影响(如图5所示)。

(一)发挥传导信号作用的利率被当局管制,缺少灵活性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比例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贷款部分依然是按照政策导向,将款项贷放到国有大型公司、国家支持工程项目、社会设施建设等大中型部门机构,以此实现服务于国有企业的目的。但是由于这些商业银行一般都缺少信贷管理风险的经验,另外还有自己本身的资产质量低下,导致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倾向并不高。最终的结果就是,下降的利率不仅没有实现非国有企业的投资额上升,相反的情况是却在一年一年的降低。同时,我国延续下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软预算约束问题依旧很是突出,国有企业资本由我国政府提供与担保,投资相对于利率来说缺少弹性。

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本国经济体制,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利率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导致的利率管制问题的出现也在所难免。

(二)作为传导中介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低

1.利率管制降低了央行运用利率实现对经济控制的有效性;

(三)利率传导机制下的效率较低

在我国货币市场,存贷款利率的控制、总体利率水平高低的调节不是以市场供求与客观的经济规律来主导决定的,却是在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公司等的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基础之上来主导的。

最近几年间,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问题不断出现,为应对这些状况,央行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有效性的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控制、对准备金率的提升、继续执行信贷的规模控制、不断地提高利息,中央银行的力度还是很大的,从某种程度来看,经济的过快发展和严重通货膨胀问题得到了应有的解决,但是,这些措施带来的最终结果却并不是很好,央行减少需求的预期政策目标实现存在困难,其根本源头在于政策机制的缺陷。

利率管制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的两个点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从图中可知,蓝色越深,代表任务越密集,该区域越繁华,则价格越低;反之蓝色越浅,越接近黄色,代表任务越稀疏,该区域离中心城市越远,则价格越高。

当前情况下,我国货币市场发育不成熟,还不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传导中介的功能。在我国,货币市场由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等多个子市场构成,形成了规范、一体化的市场结构。但总的来说还不够完善,虽然回购、拆借市场的发展迅猛,但大部分市场中,国有及其他商业银行仍然占主体,且大多数的交易都是在内部组织展开的。然而大部分的中小机构、公司及个人在市场交易中的参与度不够,市场规模小、交易品种少等问题的出现就难以避免了,最终就会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不利影响。

2.利率管制打破了利率的内在平衡机制;

在扩张经济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贷款的下放量与利率的下滑关系不大,前者的扩张并与后者的下降不构成因果关系,只不过是增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加深了信贷过度扩张的程度。在经济低迷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变小,也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带来信贷过度紧缩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演变,我国货币当局除了应对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计划的控制问题之外,还要尝试创新,制定出适合国情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一切行动和措施,努力加快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速度。

结果,用于发挥调节功能的利率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那么就会掩盖中央银行在利率传导机制中所要加大的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三、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改进路径分析

(一)要逐步完善市场的监督管理体制,并充分发挥货币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建立起货币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独立执行权利,这样不但可以规划货币市场的管理,还会由于专门执行货币引导职能来落实货币政策,推动着货币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由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两大部分构成,而且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运用货币市场来协助融资功能,金融机构才能将储蓄存款转化为投资。货币市场的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发展到而来的,是市场在发展过程的产物,两者的相互联系,贯穿始终,资本和货币市场分离的现象才不会出现。

第二,定期召开国外记者论坛以及驻华记者峰会,尤其是让那些海外的记者来中国,近距离观察和了解中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他们对中国的偏见或错误认识。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谁控制了媒体谁就控制了国际话语权。 美国著名国际传播学者威廉·哈森谈到:“从通常意义上说,实力强盛的国家一般也拥有强大的新闻势力。”[12] 那么要想“控制”媒体,我们就必须要先拉拢媒体工作者——那些国外的新闻记者,让他们树立对中国的正面的、积极的和客观的印象,这样才能消解他们对中国的某些偏见。

(二)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在现实中的独立性

我国中央银行的正常运行是在政府的管制下进行的,如果政治上施加的压力过于大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到央行的正常运转,进而无法使他行使正常的职责。如果政治利益和货币政策的目的有着冲突的话,就应该分离政治权利和货币政策的行使权力,确保经济的正常稳健的运行。这是不论国家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都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1.优化中央银行行长的任免机制,实现中央银行对国务院的隶属关系向对全国人大或人大财经委负责转变。

2.规范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优化货币政策机制。

(三)增加经济市场的交易主体数量,提高交易市场的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发展报告》指出机构投资者正在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交易的主体。报告还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投资结构的完善,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在进一步的扩大。在具有宽松的市场监控机制条件下,为了增加更多的交易主体的数量,要准许更多的金融与非金融机构步入金融市场,参与经济的运行,进行货币的交易。同时还要继续发挥金融机制在货币市场上的主要作用,还要想法设法继续增加企业、个人等的交易体的数量,国家调整国债期限结构,转移重心向着短期国债期限机构上移动,结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进行合理的经济调控。

硫化钠的过量添加会造成砷滤饼发生量的增大,提高硫化钠的利用效率会减少硫化钠的使用量,目前硫化钠的添加方式是从硫化钠添加槽通过泵接在反应槽底部添加的方式,此方式可改为硫化氢直接吸入式,提高利用率。通过岗位操作人员对硫化ORP值(氧化还原电位)稳定控制,均衡硫化钠控制量,从而达到减少砷滤饼发生量的目的。

通过增加市场交易主体的数量,拓宽其覆盖面的手段来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进而使得货币市场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状况,货币政策的使用情况,尝试寻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的缺陷,并寻找如何去改进的途径。这些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使其对当前我国的经济情况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对实施货币政策更简洁容易,对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效性,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无阻,高效率。对加快利率的市场化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规范货币市场行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等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使我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目标明确,稳固前进,不易受到别国经济的波及。

参考文献:

[1] 刘登、黄新飞:<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 12 月第 4 期。

[2] 王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载《商场现代化》,2006年 5 月总第 467 期。

[3] 王朝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演化》,载《商业研究》,2009 年 4 月。

[4] 齐天翔,李文华:《消费信贷与居民储蓄》,载《金融研究》,2002 年 2 月。

[5] 陈平、王曦:《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分析与汇率制度的宏观效应》,载《经济研究》,2002年 6 月。

[6] 杨莉:《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经贸论坛》。2015 年2 月。

[7] 张姬:《我国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载《山西财经大学论》,2015 年 5月。

作者简介: 周特特(1995-),男,汉,河南禹州,全日制金融硕士,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

标签:;  ;  ;  ;  ;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缺陷及改进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