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弹力图对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意义论文_左岩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 目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弹力图对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归纳为实验组,术前、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并筛查血栓弹力图,将抗血小板药物患者选出,并相应加大药物用量,或给予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方式治疗。然后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进行随访,对比血栓等病症发生率。结果:在靶血管支数对比较中,实验组比对照组多;在MACE发生率比较中,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且P<0.05。MACE发生率和分叉病变、肾功能不全等为正相关关系。基于血栓弹力图信息对抗栓药物剂量进行微调,能够降低MACE发生率。结论:以血栓弹力图记过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应用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法进行微调,能够降低支架内血栓、相关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此类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血栓弹力图;抗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159-01

1.引言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弹力图对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合理调整的临床指导意义进行分析。

2.一般资料及方法

2.1 资料分析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归纳为实验组,然后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方法治疗后,最后,对所有患者治疗1年后进行回访,对比支架内血栓等发生率。

2.2 方法分析

患者手术之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然后基于患者病情状况,适当给予他汀、硝酸酯类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用法: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时,第一次服用300mg,日后每天服用一次,100mg/次,饭前服用。氯吡格雷药物第一次服用300mg,日后每天早餐后服用一次,75mg/次。

实验组患者服药3日后,早晨起床应空腹进行静脉抽血检查,设备为TEGR5000血栓弹力图仪、药剂为高岭土、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激活剂F。

采集的血液应放在3.2%柠檬酸钠与肝素钾的采血管里,然后在2小时内使用血栓弹力仪检查。利用计算机计算花生四烯酸与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抑制率。然后对最大血块、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等强度进行记录。患者在标准二联抗血小板的基础下,若血小板AA/ADP抑制率>50%认为达标,AA/ADP抑制率<50%认为未达标。AA抑制率未达标患者加用阿司匹林300mg/d,1个月后改用100mg/d,长期服用;ADP未达标患者改氯吡格雷为150mg/d,1个月后改用75mg/d,二者均未能达标者加用西洛他唑100mg 2次/d联合阿司匹林10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1]

对照组患者选择过往常规临床治疗方法后获取的数据信息。

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再发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重建等不良情况发生率。

2.3 统计学研究

本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整理、解析,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Logistic回顾分析多项因素等,若P<0.05,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2]

3.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在基线资料比较中,除靶血管支数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外,其余各项资料对比均无差异,且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中,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

3.2 Logistic回顾分析

患者自身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和多支病变、左主干支架置入、肾功能不全、分叉病变血栓弹力图调整剂量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OR分别为:3.53/4.82/6.48/4.75/0.11、95%CI分别为(1.79,6.89)(1.06,21.73)(2.06,19.35)(1.58,13.32)(0.02,0.34)P<0.05。基于血栓弹力图结果对抗栓药物计量进行微调后,能够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4.讨论

研究发现,在靶血管支数对比中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中,实验组小于对照组。通过血栓弹力结果将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患者选出后,通过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及时调整,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出现率。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多支病变、左主干支架置入、肾功能不全、分叉病变为正相关关系,相关因素是诱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要利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方法及结果,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情况,从而调整药量及药物。[2]这样不仅能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奠定基础,还降低了患者术后死亡几率,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林剑,等.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及发展[J].安徽医药,2015(05):817-820.

[2]张华巍,杨庭树.血栓弹力图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01):46-47.

[3]徐桂中,刘显灼,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05):459-460.

论文作者:左岩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阐述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弹力图对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意义论文_左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