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魏自强

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魏自强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要提高其施工建设水平,就需要充分落实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中,落实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没有将施工技术的落实充分重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所以,就有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相关基础施工技术加以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导言: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依然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其作用极为突出,如满足农业灌溉、发电、防洪等。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性、有效性,切实有效的做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基础施工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而通过对以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落实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基础部分的施工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基础部分的坚固性、稳定性不高,致使整个工程稳定性、坚固性及耐用性深受影响。对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分,科学、合理的运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做好的基础部分的设计与施工作业,为真正提高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奠定基础。由此看来,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与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操作手段、施工环境及施工场地等方面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使得的此项工程基础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即:(1)施工范围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水库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子工程的建设的,这使得水利水利工程施工范围较大。这也使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2)地形复杂。既然水利水电工程的是服务于农业、电力等领域的,所以为了满足应用需求,一般会将水利水电工程设置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或水流湍急的位置;(3)施工技术类型较多。水利水电工程包含多项子工程,这使得其涉及的专业较多,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明确相关规定及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慎重的选用施工技术,为有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创造条件。这充分说明了水利水电工程还具有施工技术类型多的特点;(4)施工要求较为严格。作为我国基础设施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多种作用,利于提高国民经济。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规模大、施工复杂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方面的因素对施工产生一系列的阻碍作用,诸如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岩层、土质等等,都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基础建设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总体来看,影响基础处理施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稳定性是影响基础处理施工的首要因素。如果地基的稳定性保证不了,缺少必要的抗滑性,稳定系数也会在低位运行,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就无从谈起。即使水利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其实际的作用也很难发挥正常,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必将受到极大的缩减。

2.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渗漏

地基在具备了稳定性的基础上,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渗漏出现。主要是由于渗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施工造成影响。换句话说,如果在具体的施工中地基空隙过大,就会容易出现工程地基渗漏情况,以致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造成一定的破坏,严重时很有可能产生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经常检查地基是否有渗漏的情况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中是很有必要的。

2.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

基础沉降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由于地质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水利水电施工基础出现沉降的情况是很难避免的。沉降的幅度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使工程结构产生变形,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基于整个工程的,不仅会毁坏,安全也是无法保证的。这就需要在地基施工中就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考量,然后进行综合具体研究,这也是有效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最为可靠的方法。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地基处理的目的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2)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

(3)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1)换填垫层法

1)基本原理: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辗压或夯实换填材料。垫层按换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砾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垫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适用场合: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3m。

(2)振密、挤密法

1)基本原理: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

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2)适用场合: 有很多方法,可以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土体和场合。

(3)排水固结法

1)基本原理:软土地基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比减小,产生因结变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地基抗剪强度相应增加,并使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2)适用场合:适用于软土、粘土地基的加固。

(4)置换法

1)基本原理:是以砂、碎石等材料置换钦土,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2)适用场合: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

(5)加筋法

1)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土层中埋投强度较高的土工合成材料、拉筋、受力秆件等提高地基承裁力、减小沉降、维持建(构)筑物或土坡稳定。

2)适用场合:用于路堤填筑等工程。

(6)胶结法

1)基本原理是在软届地基中部分土体内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固化物,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成小沉降。灌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土搅拌法。

2)适用场合:岩土体等各类工程。

(7)冷热处理法

1)基本原理:通过人工冷却或渗入压缩的热空气,使地基温度降低到孔隙水的冰点以下,使之冷却,或加热土体提高强度,从而具有理想的截水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2)适用场合:此法适用于饱和的砂土或软粘土地层中的临时处理措施。

5、水利水电工程中常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

5.1锚固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通常来讲水利水电工程都在山区进行建设,而山区的复杂环境就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应用问题,以及具体的施工建设安排。锚固方法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利用减少工程质量安排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提高了施工建设的水平,大大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稳定性。

5.2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说,保证其工程的高质量才是第一要务,在进行预应力管桩的设置中,应该保证不同做法的作用效果相同,维持一定的预应力管桩技术基础,在常见的注水方式基础上进行静压沉降的方式,通过桩机进行管道的装填工作。

5.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主要指的是淤泥质土、腐泥或者是其他一些含水量较高、承载能力较低、压缩性大的土,这部分土大多呈软塑或者流塑的状态。因为这部分土较软,遇到高压时容易产生压缩变形、滑移、挤出或者是侧向膨胀,会直接影响到上部的建筑物的稳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法:第一,排水固结法。这种是解决软粘土地基沉降与保持软粘土地基稳定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由加压和排水两部分工序组成。第二,换土法。如果淤泥土层的厚度比较薄的时候,就可以把那部分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淤泥使用水泥土、灰土、粗砂或者是沉井基础等方法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第三,桩基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淤土较厚,含水率比较高,孔隙比较大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就很难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深处理,所以使用打桩法进行加固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第四,灌浆法。这种方法是把水泥砂浆、粘土浆、水泥浆等各种化学浆材进行液化,然后把这些浆液注入到建筑物与地基中的空隙部分,从而对淤泥软土进行加固。

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基础施工是保证整体施工水平的重要前提,而只有将施工技术落实到位,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就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将施工技术落实到实处,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4).

[2]张丽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

论文作者:魏自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魏自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