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奖惩论文

浅析清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奖惩论文

浅析清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奖惩

孙冯睿/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摘 要: 监察官员责任重大,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是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监察官员选拔、奖惩制度,本文对清代监察官员的选拔、奖励、处罚进行探讨,对这一制度的利弊作出评价。

关键词: 清代 监察官员 选拔 奖惩

在监察制度的运行中,监察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对监察工作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监察官只有具备刚正不阿的品质和良好的工作能力,监察制度才能良好的运行,起到惩贪治腐、严肃纲纪的作用。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监察官的选拔和管理,清朝统治者也不例外。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国古代最为细密完备的监察制度体系,可以说清朝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集大成者。清朝监察制度中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和奖惩有着严格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

一、清朝监察官员的选拔

清代的监察官职权范围十分广泛,由于监察官的权力大责任重,并且监察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监察效能的发挥,因此清政府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建立了一套法制化、系统化的监察官选拔制度。清朝监察官的任职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德要求

由于监察官负责检举不法官员,要面临很大的压力,甚至遭到打击报复也时有发生,因此选拔监察官,要求监察官必须是品行正直、不畏权贵之人。清政府要求监察官要“有骨鲠之气,朴质之风。勤敏练达,立心正直。上之则匡过陈善,下之则激浊扬清,务求知而不言,言无不尽。”

(二)监察官员的出身

清朝官员出身分为正途和偏途两种,正途在官场上受重视,偏途受轻视。据《大清会典》记载,进士、举人、贡生、荫生、监生等,均属正途之列,偏途即为通过举荐、捐献或其他途径进入官场的官员。康熙时规定,汉官非正途出生的,就算有人举荐,也不能参加御史考选。据《国朝御史题名》记载:清朝科道官3087人,其中汉人为2153人,95%的汉人御史来自正途,这当中进士出身的约占80%。唯独例外的是,清政府中的满员御史并没有出身正途的要求,因此满员御史中出身进士者寥寥可数。据王德昭先生统计,清代曾任左都御史者共430人,进士出身者221人,包括满、蒙在内,这个比例也达一半以上。可见,清政府对监察官员的文化素质要求很高,高于一般官员。

(三)监察官的选任程序

清初规定,中书科中书、太常寺博士、大理寺评事等官员任职满两年的,以及地方知县,都可以是六科给事中和监察御史的选拔对象。在京官员由各部院主官推荐,在地方任职的由各地督抚推荐,然后由吏部组织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吏部官员带领面见皇帝,皇帝亲自进行面试,然后皇帝选出中意的人选,登记造册,将名单存于吏部,等候任命。等到监察官员职位空缺,由吏部根据名册上登记的顺序,选择三名官员供皇帝挑选,择一人任命。任命之后,有一年的试用期,待一年之后由都察院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正式任命。

(四)监察官的任职限制

第二,结党营私。监察官为治官之官,如若监察官也结党营私,将极大的败坏朝廷风气,对监察官员参加朋党的要严厉惩处。《大清会典事例》规定:科道官员若缄默苟容,颠倒黑白,徇私报怨,明知奸恶,庇护党类,不肯纠参,而诬陷善良,驱除异己,混淆国是者,定行重惩。

为了考察东亚夏季风对两类El Nio事件的响应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对比850 hPa风场在两类El Nio事件发生时的空间分布,比较两类El Nio事件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差异。

二、清朝监察官员的奖惩

清政府对官员实行考核制度,凡是现任官员一律接受考核。考核分为两种,对地方官员的考核称为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对京官的考核称为京察,清初为每六年举行一次,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考核中将官员评定为称职、勤职、供职三等。监察官员虽然职责特殊,是其他官员的监督者,但同样也要接受考核。

(一)奖励

清政府对于考核中考评为优秀的监察官员有很多种奖励方法,一般有以下五种奖励方式:

第四种是赏赐衣物或赐匾、赐字、建立祠堂等,这也是一种特别的荣誉。

第二种是升官、晋级或加薪。一般只要考核评定为称职者,都升职加薪,政绩突出的还可连升两级。

第三种是入旗或改旗。众所周知,清朝实行八旗制度,八旗子弟在科举、司法等方面享有诸多特权。所谓入旗,即是受到褒奖的监察官员加入八旗,成为旗人子弟,享受诸多的旗人特权。八旗中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直属于皇帝,地位较为尊贵;受到褒奖的监察官员,其家族原本属于下五旗的,改编入上三旗,即为改旗。

第一种是引见,引见属于一种名誉上的褒奖。如京察中褒奖引见,一般是升级、加等,作为将来升迁的后备干部;大计当中褒奖引见的官员,升一级,回原职等候升迁。

第五种是加恩追赠,荫及子孙。即授予被褒奖的监察官员官职爵位,并且这一官职爵位还追授上一代人,同时荫及后代子孙。这一奖励一般授予因忠实履行职权而蒙冤受罪的监察官员,是清朝官员们追求的最高奖赏。

(二)处罚

清政府为了督促监察官员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不仅制定了对立功称职官员的奖励措施,并且对不称职甚至违法犯罪的监察官员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在清代,监察官员如有以下几种行为将受到处罚:

新兴支付方式的急速发展和普及对传统银行这一老牌的支付行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银联支付新品牌——“云闪付”便成为了顺应支付发展趋势、旨在满足市场多元化要求的产物,它借势将“互联网+银行”的模式打入人心,重新抢占支付市场的份额。

监察官员作为“治官之官”,责任重大,日常工作涉及行政、司法、财政、军事等领域,要求监察官员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并且还要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因此,清政府规定,监察官以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老年官员为主,要求必须要有三年的知县任职经历才可考选监察官,经验不足的年轻官员不能充任监察官。如嘉庆四年,清政府规定:“各衙门保送御史,其年龄过轻者,固不便率行保列,如年逾耆艾各员,精力尚强者,仍准保送,以六十五岁为率,逾此者不准保送。”为防止各种裙带关系影响监察官的公正执法,清政府制定了系统的任职回避制度。任职回避包括回避原籍和亲戚,首先,官员不得在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周围方圆五百里任职,即便是邻省也不行;其次,三品以上京官以及地方督抚官员子女不得担任监察官员。

第一,上奏不实。虽然要求监察官员“务求知而不言,言无不尽”,可以“风闻言事”,但是监察官员也不能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清白的官员。清朝统治者强调监察官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实”,康熙九年规定:“言官如将贪婪官员列款纠参,审问全虚者,降二级调用。”

第三,泄露机密。为了行使监督职权的需要,清朝监察官员可以广泛查阅各机关的机密档案,但不允许把档案私自带出机关,泄露档案内容,一经发现,便予以重罚。

在《钦定台规》中还规定了对监察官员处分的几种形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第一,罚俸,即为停发监察官员的工资一定时间。根据监察官员过失的大小,罚俸的时间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甚至两年。第二,降职。对于违法或者无能的监察官员,降低职位,调出监察机关,退回原单位工作。第三,勒令退休。监察官员中年老体衰,不能胜任工作的,朝廷勒令其退休。第四,革职。对于犯了严重错误的监察官员,解除其一切职务,要么回原籍成为平民,要么充军发配边疆。

目前,单一控制算法已经无法满足对复杂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往往采用模糊控制等算法与PID控制或自适应控制相结合方法,这样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效果能实现多种控制方法融合的优点,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第五,举荐不实。向朝廷推荐优秀人才是监察官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保证监察官员推荐人才的质量,清政府对推荐人才不实的监察官规定了严格的处罚。康熙六年规定:“督抚徇情荐举不实者,发觉之日,将督抚各降二级调用。申详之司道府等官,各降三级调用。”

第四,贪污受贿。监察官员承担着反腐倡廉、激浊扬清的重任,若监察官员自身都不能品行端正,又怎么能对其他官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因此,清代对于监察官员贪污受贿有着比一般官员更为严格的处罚规定,《大清律例》规定:科道官受人馈送财物,以及买卖多取价利,较其他官员罪加二等处理。

包括11个步骤:(1)界定测验目标:围绕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核心能力;(2)建构测验蓝图;(3)设计考站;(4)研发考题案例:考题要经过专家的效度审查;(5)决定及格标准:确定每一站的通过标准以及考试通过的标准;(6)预测试与修订;(7)招募并训练标准化病人;(8)招募并训练评分委员;(9)考场行政规划;(10)举行 OSCE;(11)试题分析与检讨。

三、结语

高校学生骨干,泛指学生党支部党员、各级共青团组织所属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各学院年级、班级学生干部等。他们作为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校园、融洽师生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他们也是学校各项政策和工作任务的具体贯彻、落实和执行者,是学生管理队伍值得信赖的助手和伙伴。

注释:

综上可以看出,清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监察官员选拔、奖惩制度,是在总结历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监察官员选拔、奖惩制度。这一制度在清代对于反腐倡廉、严肃纲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解决不了清代吏治腐败的问题,更无法挽救清末消沉的国运。清代监察制度是生长于专制政治制度之下的,监察官不可能有独立的人格和执法权,皇帝才是最大的监察官,一切监察事务都由皇帝裁决,监察制度运行的成效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因此,即便就算建立了一个精巧完备的监察制度,也不能解决清代的官员腐败问题,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清代监察制度的局限性。

①《钦定台规》(光绪朝)卷1《训典一》,12页。

②黄叔敬原辑,苏树藩增订,《国朝御史题名》清光绪刊本第五册。

酒店热交换间设在10层避难层,热交换设备为3组,分别供地下2层及7~9层酒店配套用房热水、11~17层酒店低区客房热水、18~24层酒店高区客房热水。每组均设2台HRV型半容积式水加热器,互为备用。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热媒为暖通专业提供的95℃高温水,经盘管交换后,变为75℃水回流至锅炉房。酒店配套用房水加热器补水由地下1层酒店变频给水设备供给;低区客房水加热器补水由裙房低区太阳能储热水罐供给,低区太阳能储热水罐补水来自25层酒店客房低区生活水箱;高区客房水加热器补水由裙房高区太阳能储热水罐供给,高区太阳能储热水罐补水来自屋顶层酒店客房高区生活水箱。

③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4:58.

上周(11月12日-11月 16日),市场供应偏紧,钾肥价格稳中有升。11月19日中国氯化钾批发价格指数(CKPI)为2317.00点,环比上涨11.74点,涨幅为0.51%;同比上涨412.75点,涨幅为21.68%;比基期下跌973.59点,跌幅为29.59%。

④《钦定台规》(光绪朝)卷2《训典二》,16页。

⑤《清实录》卷24《圣祖仁皇帝》,339页。

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史(修订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2]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关汉华.清代监察官员考选制度述论[J].广东社会科学 ,2002(6):17~23.

[4]李巧.清代监察官员之选任与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7(1):55~58.

[5]徐明一.清代监察官员管理制度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5(3):58~63.

[6]刘艳勤.浅析清代监察官员管理制度[J].理论观察 ,2014(6):98~99.

作者简介: 孙冯睿(1993-),男,汉族,贵州安顺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6级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法治建设与党的依法执政。

标签:;  ;  ;  ;  ;  

浅析清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奖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