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_成人教育论文

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_成人教育论文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成人教育热点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成人教育论文,中国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全新世纪,在以信息、知识和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经济发展浪潮中,经历着社会变动——技术革新——经济现代化——政治改革的发展模式。其中,人是胜过一切的资本,最强有力的技术力量是人本身。因而,培养具有超竞争力的劳动者为未来成人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并呈现出多方面发展的热点,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成人教育及其前景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材料。

热点1: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开发人才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仍是今后成人教育发展的重点,其中突出反映在以下三类人才的培养上。

一是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级管理人员队伍。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水平、事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目前我国现有的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管理的经验。在思想观念上,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对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深入理解,尤其缺乏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诸如金融、财务、税收、法律、外贸等方面的知识;在领导决策方面,缺乏独立承担风险的能力;在人才结构方面,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高层管理人才明显不足。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2620位企业家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这些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为48.5岁,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占69.2%;这些企业家来源于经营管理干部的占37.6%,技术干部的占36.0%,党政干部的占22.5%。调查表明,目前企业长期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构成比例偏低,使其在今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潜在的不利地位。在调查中普遍反映,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业主管部门行为不规范以及缺乏相应的动力机制是制约管理人员健康成长的三大主要原因。因此,尽快转换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造就和培养一支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是提高各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据统计,1994年底我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865.9万,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56%,而新加坡、土耳其和德国1988年就分别达到2.65%、3.46%和8.3%,日本1987年达到11.2%。我国现有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0%到本世纪末将退休,高新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与高级人才相应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全国选拔的3500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45岁以下的仅占13%。另一方面,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另一方面,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7.7%,中专占37.4%,其它学历的占24.9%,而发达国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均是大学以上学历。此外,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等又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提高的方面。因此,培养具有市场经济和竞争意识,掌握现代最新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大批初、中级人才,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新世纪初期人才保障,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未来成人教育的热点所在。

三是加速各类短缺人才的培养。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各行业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才,使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本来就不充裕的各类人才数量更趋紧张,甚至部分专业出现严重短缺。根据北京市人才市场统计分析,目前北京人才市场有十大类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包括电子通讯专业、计算机专业、美术广告专业、财经会计专业、经济营销专业、建筑工程专业、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管理专业(尤其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公关人员、文秘人员等。为缓解人才供需矛盾,逐步解决人才紧张状况,北京市经委确定目前将重点培养六类人才,即:懂国际贸易、善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决策人才;懂国际营销、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高级营销人才;懂计算机,并能运用其进行专业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专多能型的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由此可见,培养各类紧缺人才的重任,必然落到成人教育的肩上。

热点2:学历教育中的热门专业继续受到市场的追崇,行将开发的新专业也将会在较大范围内形成热门。

所谓热门专业是指那些市场趋向看好,生源较为充足,录取人数较多的专业。据1995年统计,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为44.64万人(不含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部、夜大学和成人脱产班的学生数),其中经济学科招生数位居首位,为19.37万人,占招生总数的43.40%;其次为工科,招生数为8.53万人,占招生总数的19.10%;再次为文学科,招生数为7.49万人,占招生总数的16.79%;第四位为法学,招生数为3.36万人,占招生总数的7.53%。另据有关地方成人高校招生统计,热门首推会计类专业,约占录取总数的1/3;其次为计算机专业,约占录取总数的1/10强,再次,分别为英语、医学、中文、金融、法律、经贸、工业电气自动化、民用建筑等专业。热门专业的形成是与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市场需要和其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福利待遇及学习者个体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紧密关联的,顺势则红红火火,逆势则冷冷清清,尽管部分专业有其社会需要,但也成为不了热门。值得一提的是,冷与热是辩证的统一,从今后发展看,虽然部分热门专业继续受到市场的追崇,但须有其内在条件的支持,如办学与教学形式,课程、内容和方法,尤其是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否则热门专业不会持久。相反,现在暂时处于冷门的专业,今后几年极有可能会热起来,特别是一些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制定专业计划,行将开发的新专业(如科技情报与信息专业),即使生源从总需求量上并不多,但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便是教育质量和模式的竞争。

热点3:加强对转换工种职工的培训,积极推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未来社会的高度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产业化,将对劳动的重新分工产生巨大影响。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与重组,将会使劳动力的流动成为未来社会劳动的重要特征。事实上,这一特征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加快已经出现,并日趋明显。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模式正在形成;随着国有和集体单位职工的减少,私营、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的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就业比例不断上升;此外,企业下岗待业人员,自愿流动换岗人员等方面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成人教育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提高劳动者应变的能力,即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性,发展能够迁移的职业技能,使其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和接受再教育,迅速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以适应变化的需要,包括下岗前的心理准备,下岗后的行为调适,谋求新职业的应聘技巧,上岗前的职业准备,以及岗上技能的不断提高等。目前,北京市举办的就业训练定点校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就业转业培训,已成为实现再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许多参加培训的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掌握新的技能,在取得《就业转业训练结业证书》的同时,也找到了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因而被人们称为“就业转业培训,下岗职工的新起点”。在加强转岗培训,积极推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中,将突出培训过程的规范化、整体化和序列化,统筹规划,使之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形成转岗培训与就业顺序有序的整体板块。通过企业、部门、社区、行业等组织行为,采取各种学习模式,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风险教育,提高职业技能和岗位竞争能力,为21世纪培养高质量的劳动者。

热点4:各类成人技术培训持续发展,培训市场体系将逐渐形成。

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成人技术培训发展迅速,其速度远远高于其它类型的成人教育,反映了社会对成人技术培训的迫切需要。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转变职能,使企业能够依据市场导向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自主办学,通过运用竞争机制,引进教育成本核算,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把培训推向市场。其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加速各类紧缺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使培训市场异彩纷呈。第三,个人自主择业机制的形成,各级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双向选择,以及人才的广泛流动,使培训市场日趋繁荣。第四,劳动者个体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对职业风险意识的加强,使一人持有多种证书的现象随处可见,加之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无疑为培训市场的繁荣犹注一针催化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将会持续走强,培训市场体系将初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建立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培训市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随着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使培训主体能够运用价值规律作用,通过自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自己的培训行为,以适应市场变化,达到理想的运行目标。

——培训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信息市场的基础要素,在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管理,实现技术、信息功能的过程中,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加快科技和信息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培训市场自身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法制建设的加强和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保障了培训主体的办学自主权,规范其办学行为,不断增强培训市场的透明度,使之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总之,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教育内部深化改革,在21世纪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较为完善的成人技术培训及其市场体系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今后成人教育发展的热点走向之一。

热点5:老年教育异军突起,行将成为我国社会的热门领域。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世界人口史上规模最大的老年人口增长。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递增。到1994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1亿,占人口总数的9.5%。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和山东在全国率先迈入“老年型”省市行列。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至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5%,我国也将因此成为“老年型”国家。到204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至3.74亿,占人口总数的24.48%。也就是说,那时我国每4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

人口的绝对数、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变化,决定了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本世纪末和下个世纪继生育高峰之后人们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把老年教育作为适应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对策,以其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发挥老年人的作用”为目标,将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由于我国老年教育是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老年群体的需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消费方式,文化、教育、娱乐方式,以及伦理道德、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要求,在老年教育的层次、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各方面深化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协调一致,同步实施,促进老年教育发展,是我国老年教育未来发展的热点所在。老年教育的崛起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老年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老年教育作为未来的一项永恒事业,可以预料面向21世纪的老年教育前景广阔,令人鼓舞。

热点6: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构建将成为未来成人教育的热门课题。

实现终身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其理想是建立一个学习化的社会,造就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并发挥个人独特才能的创造者。自本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终身教育理论以来,终身教育、回归教育、继续教育的概念与理论被迅速接受并应用到教育实际当中,受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条款。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为终身教育展示了美好蓝图,社会的需要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人们都渴望通过终身性的学习,掌握更多、更好的知识和技能,完善自己的个性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过去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向熟练多种技能转换,教育方式也应由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多层次多类型的全程教育转变,终身教育思想正在日益深入人心。然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国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仍较薄弱,从理论到实践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大多停留在一般认识的水平上。随着终身教育社会的日益贴近,国际性终身教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未来我国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将会广泛开展,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方向与主流,不仅在选题范围上更加广泛,而且在研究的层次与深度上都将会有新的突破,并实际应用到教育(包括成人教育)的各个领域,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反映。因此,21世纪将是终身教育的世纪,终身教育将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及与中国国情的紧密结合,在我国获得更大发展。

标签:;  ;  ;  ;  ;  

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