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论文_尹桂莲

云南省腾冲市中医医院 云南腾冲 679100

【摘 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清热解毒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以来,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12例。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56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56例,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07%),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热解毒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其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症状缓解显著,因此,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清热解毒法;临床疗效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神经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患者,主要指的是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狭窄、闭塞,造成血流阻滞不畅,从而使得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等病变,最终导致患者脑部神经功能及血管功能出现障碍[1-2]。机型缺血性中风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且容易诱发患者在语言、感觉以及运动等多种功能障碍[3],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均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随机选择自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1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抽签法将他们划分为平均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清热解毒法治疗,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现将详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神经内科进行就诊的11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患者的年龄基本在47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9.2±4.3)岁;女性患者48例,男性患者64例;病程时间大约在2d~49d之间,平均病程时间是(6.8±1.2)d;合并症中,40例患者高血脂,29例患者糖尿病,11例患者冠心病,32例患者高血压。参照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6例,年龄基本在47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8.7±4.6)岁;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33例;病程时间大约在2d~49d之间,平均病程时间是(6.2±0.6)d;合并症中,17例患者高血脂,16例患者糖尿病,5例患者冠心病,18例患者高血压。观察组患者56例,年龄基本在47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9.8±4.7)岁;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31例;病程时间大约在2d~49d之间,平均病程时间是(7.1±1.0)d;合并症中,23例患者高血脂,13例患者糖尿病,6例患者冠心病,14例患者高血压。经过临床诊断,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确诊标准,并且在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以及临床症状等基础病历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均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西医基础治疗,包括脑保护治疗、等规格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纠正水液代谢紊乱治疗、神经细胞营养治疗等。同时,对糖尿病患者要给予降糖治疗,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治疗。

1.2.2 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清热解毒法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中药黄连解毒汤进行治疗,其药方为:黄连9g,栀子6g,黄柏6g,黄芩6g。冷水煎煮,1剂/次,2次/d,分早、晚各服用一次。同时,给予静脉滴注清开灵(通用名:清开灵注射液;生产商家:河北神威药业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0880;规格:10ml/支)进行治疗,20ml/次(融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

1.3 评价标准

1.3.1 治愈 患者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视觉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日常活动及行走功能正常;

1.3.2 显效 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视觉功能显著改善,日常活动及行走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1.3.3 有效 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视觉功能有所改善,日常活动及行走功能显著恢复,但存在轻微障碍;

1.3.4 无效 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无减轻,视觉功能无缓解,日常活动及行走功能无改善;

1.3.5 总有效率=(治愈患者+显效患者+有效患者)/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9.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表示。若差异值P<0.05,则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分析

统计学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持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之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对比的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我国中医学理论中,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主要临床病机是热毒和血瘀。患者因气血运行失调以及脏腑功能紊乱等导致病理及生理产物的排出不畅,蕴积体内产生热毒,进而损伤脑络,诱发血瘀,从而形成持续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临床治疗是,应该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化瘀为辅。黄连解毒汤,又名清热剂,出自《肘后备急方》,具有较强的解毒、泻火、清热的效用,主治三焦火毒证。方中的黄连、黄柏以及黄芩均具有显著的泻火清热的功效,栀子具有引邪排毒的作用。清开灵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剂,主要由胆酸、珍珠母、栀子、黄芩苷、板蓝根、金银花以及水牛角等组成,具有显著的安神镇静、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研究显示,在本次随机择取的11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清热解毒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其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且显著低于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并且他们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86%,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66.07%),组内及组间比较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诊治中,采用中医清热解毒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更好的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宋文婷,郭少英,钟相根等.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系统综述[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01):106-109.

[2]赵方方.“熄风化痰、活血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3):138-140.

[3]程发峰,王庆国.试析清热解毒活血法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重要治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03):156-158.

作者简介:

尹桂莲;(1978年29月—);女;汉族;云南腾冲人;本科;医师;主要从事内科。

论文作者:尹桂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论文_尹桂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