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情况和相关因素探讨论文_刘玲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80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的控制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间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纳入其中20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个体资料,对200例患者的疾病控制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在所有慢性非传染性患者中,其占比最高的疾病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占比率为84(42.00%),呼吸系统疾病占比46(23.00%),57(28.50%),脑血管疾病13(6.50%)。其中危险因素包括超重、吸烟、家族史、饮酒,其中以吸烟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主要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受到超重、家族史以及吸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而在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

关键词: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推动,导致我国各大城市的规模不断增加,加上鼓励农村群众进城发展,使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增加,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对工业化发展十分有利,但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的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因此,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的预防和危险分析工作,公共卫生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不仅能为公共的安全提供保障,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本文将对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间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探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的控制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间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纳入其中20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个体资料,对200例患者的疾病控制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所有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85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衡性存在,未见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社区内的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状况进行记录。本次研究发放问卷200张,回收率为100%。

1.3 评价标准

由相关医务人员对所有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患者的威胁因素以及病症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数据,由相关专业人员录入Excel表格并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0进行实验统计学计算。文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分别选择X2、T值进行统计分析,若各实验结果中p<0.05,则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在所有慢性非传染性患者中,其占比最高的疾病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占比率为84(42.00%),呼吸系统疾病占比46(23.00%),57(28.50%),脑血管疾病13(6.50%)。其中危险因素包括超重、吸烟、家族史、饮酒,其中以吸烟为主要危险因素。

3讨论

3.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程序缺乏规范

就目前来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进行防疫时,主要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进行指导。但值得注意的是民众在进行实际防治时,部分民众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意义不大,认为病症不会感染到自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而影响了防治效果。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存在缺陷

在目前我国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实习管理机制依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部分,管理单位在进行防治工作的设置时,存在明显的责任分工不均状况,部分环节存在交叉管理现象,这就导致在发生问题时,各个单位之间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

(三)人力资源缺乏

就目前来说,我国医疗卫生在发展过程中,其中的人力资源缺乏度较高,并且在现代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体系中,大量缺乏具有专业医疗知识和相关医药技巧的工作人员,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医务人员工作强度较大。一方面来说,人力资源不足,影响了实际防疫工作的开展,而另一方面来说,现代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就会导致工作过程中疏漏状况较多,无法发挥防治工作的应有效果,进而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受到影响。

3.2 对策以及建议

(一)确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的策略性

在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时,相关医疗单位应当意识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染状况,明确在发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后的各种应急措施,确保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顺利执行。而上下级部门之间也应当做好联通工作,保证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在进行政策传达时能够统一规划,使相关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二)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民众宣传

在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时,相关单位应当加强人民群众的宣传力度。而我国政府相关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应当进行联合管理,通过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等方式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普及,使现代人群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要性,加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需求和教育力度。

(三)进行定期体检和不定期抽检

医疗机构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明确不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节,根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性进行无偿社区单位的定期体检,通过免费血糖、血脂检测的方式来提高相关民众的自我保护度,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还能够使居民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综上所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主要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受到超重、家族史以及吸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而在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慧文.浅谈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8):32.

[2]宋娟,孟海英,姜晓红,李哲.2010-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03):237-240.

[3]吴菲,郑杨,程旻娜.重视危险因素监测,助力慢性病有效防控[J].上海预防医学,2019,31(02):81-83.

[4]孙卫敏.黄冈市疾控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J].华南预防医学,2019,45(01):97-100.

[5]余良军,邓祥明.生活方式管理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J].智慧健康,2019,5(04):75-76.

论文作者:刘玲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情况和相关因素探讨论文_刘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