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金融论文

金融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金融论文

金融统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民银行职能转换后,作为中央银行决策系统中重要支撑系统的金融统计虽有较大改善,但要充分发挥作为支撑系统的职能,现实的金融统计尚有诸多不足,亟待研究解决。

1.金融统计制度不完善,统计科目设置不合理,部分信息失真。金融统计科目的设置应通过划分科学的分类标准,设立层次分明、相互独立的统计项目,来完整准确地反映金融运行的过程及特征,并且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业资产负债相应发生变化而不断调整统计科目。现行的金融统计作为最基本的报表——信贷项目电月报、现金收支月报表,都存在统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信贷项目电月报中,对各项贷款的划分,既有根据贷款期限的长短,划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时还有一个“其他类贷款”,按现行统计制度,这个“其他类贷款”既不属“短期贷款”也不属“中长期贷款”,实际上不论“其他类贷款”属什么性质的贷款,都可以归入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出现这种状况,就在于建立金融统计制度时,所选分类标准不唯一。对“短期贷款”的划分同样有这种问题,既设有按经济部门划分的工业、商业、建筑业贷款,又设有按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的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及三资企业贷款。这种由分类标准不唯一导致的统计科目设置的不科学,使统计项目内容相互交叉,必然造成部分统计信息失真。现金收支报表则由于科目设置太久又不随经济发展而调整,造成部分项目数据代表的经济内涵与项目名称相背离。如近几年企业交易用现金较为普遍,使得用于购买商品的现金支出(收入)大幅增加,但现金科目设置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认为企业商品交易只应该用支票等票据,而没有设购货支出(收入)这一栏,造成储蓄支出(收入)及其他支出(收入)大幅增长,形成项目名称与数据反映的经济事实不一致,这实际上就是信息失真。

2.金融统计信息量小。具体表现:一是已有报表的信息量不足。现行金融统计信贷项目月报,主要反映金融机构月末时点的资产负债状况,无法反映金融机构一月的运行状况,对有关指标累收累放、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期限、贷款投向、经营效益等无统计;二是金融统计范围狭窄。目前金融统计未包括外汇业务、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信用卡业务及典当、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未能全面反映从银行业到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人民币业务到外币业务的情况,因而造成金融统计信息量不足,从而阻碍了金融统计在金融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统计人员配备上的缺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金融统计工作都只停留在数据汇总和报表平衡上,客观上为业务素质较低人员从事统计提供可能。目前在部分基层行、社,统计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使得在报表上偶有串项,漏项和错报等问题,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在人民银行,则由于人员业务素质问题影响对统计数据的深加工。如对统计数据纵向对比、结构分析等工作开展不够,利用历史资料建立金融预测模型,开展中长期趋势分析以及中短期预警预测,对金融运行所表现的带趋向性的动态变化开展专题调查等,此类工作的开展,统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而目前在较基层的人行基本还未涉足。现行统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缺陷从根本上阻碍了金融统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4.统计监督机制不完善。作为完善的金融统计,统计监督应是重要一环。随着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日益完善,目前一般二级分行都要在月初的一周内汇总本地区十几家甚至几十家金融机构报表。如果一家机构迟报、错报都会影响全地区数据汇总的及时、准确。金融统计涉及面广及准确性、时效性要求高,客观上也要求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来保证金融统计正常运作。而且金融统计监督法律依据基本完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法规已出台。但现实的金融统计监督则明显乏力,表现为:没有专门的统计检查监督员,即使对已经查出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报表报送时效性问题,缺乏有效的行政或经济处罚手段,对不同的问题如何处罚及其程度怎样均很模糊。金融统计监督乏力是金融统计工作缺陷的重要方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意见:

1.对现行金融统计制度作必要调整,解决统计科目设置分类标准不唯一及不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对各项贷款的划分,根据我国经济及金融发展现状及我国社会经济未来十年发展规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根据期限的长短,将各项贷款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第二层,将短期及中长期贷款按经济部门划分为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及其他;第三个层次再将每一经济部门按所有制细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及个体、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其他经济,根据需要还可以继续细分。也可以在划分的三个层次里面用“其中项”来反映诸如“抵押贷款”、“贴现”及“委托、信托贷款”等贷款。这种分类,从根本上解决分类标准不唯一问题,为更深入地研究贷款投向结构提供更详细资料;同时这种分类充分利用现行统计提供的资料,调整时易于操作。现金收支报表中“收入”和“支出”项目分别增设企业(包括私营及个体经济者)销货收入及购货支出,减少储蓄收支中的水份及其他收支大幅增长的不明朗性,以便更能反映客观经济现实。

2.拓展金融统计范围,建立系统、全面的金融数据库,以全面反映银行业务及非银行业务、人民币业务及外汇业务、间接金融及直接金融业务,从根本上解决金融统计信息量小的状况。一是增加金融机构外汇信贷业务、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拆借、保险及典当、租赁等金融业务统计;二是建立信贷资金投向结构及投放期限统计,贷款投向的分行业统计;三是建立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状况统计,包括对信贷资产质量、资金周转、负债成本、经营利润等方面的统计;四是建立对金融机构旬报统计制度,以及时掌握金融运行动态;五是建立和完善资金流量统计,为国民经济核算及对金融机构的流量监管提供依据。

3.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另一方面逐步调整统计队伍,逐步充实具有一定知识结构,有一定学历及富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来,使现有统计人员既能从事常规统计操作,又能及时发现金融运行的热点问题,开展各种专题调查及分析,并能借助有关的软件开展中长期预测分析,从而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使金融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建立强有力的金融统计监督机制。目前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最新颁布的《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的要求,在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及金融机构统计部门配备既精通统计业务及有关法律、法规又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的专职或兼职统计检查员,定期检查金融统计部门统计法规、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统计报表质量和统计工作情况,对检查发现的有关问题要严肃处理,确保金融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以更好地服务于金融决策。

标签:;  ;  ;  ;  

金融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