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花卉介壳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论文_杨定

苗木花卉介壳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论文_杨定

杨定

安徽省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 237000

摘要:随着城市绿化的不断完善,对于苗木花卉介壳虫的防治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是对苗木花卉介壳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资料的整合、调查、鉴定、防治药剂筛选等系统工作,归纳目前城市中苗木花卉上所发生的介壳虫种类及主要种类的发生消长规律、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寄主范围、天敌种类等。试验筛选了防治不同种类介壳虫的最佳药剂及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综合配套防治技术规程,并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苗木;花卉;介壳虫;防治技术;应用推广

前言

此次的目的是筛选出防治苗木花卉介壳虫最有效的药剂,经过资料阅读,数据查阅,探讨出了最有利的防治时机和施药技术。并且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一定的方法,基本找出了防治发生在苗木花卉上的几种主要介壳虫的最佳药剂和有效的防治方法,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一、苗木花卉介壳虫发展规律

介壳虫属于同翅目中的蚊亚目,根据蚧虫网的统计,现已被描述的介壳虫种类超过7500种。大多数种类虫体上备有蜡质分泌物,形如介壳,介壳虫也因此而得名。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此外,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常见的有吹绵蚧、樟蚌圆盾蚧、糠片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扶桑绵粉蚧等。介壳虫形态奇特,雌雄异形。雄虫有1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跄节1节。雌虫无翅,3个体段常愈合,头胸分界不清,有的连腹部也分节不清。世界已知5000多种,每年还有新种发现。虫体一般都很小,一生大部分时期固定在枝叶上,用刺吸口器吸食花木的营养汁液,影响正常生长。而且该虫体多数布满蜡质层,防治困难。寄主范围广,为害种类多,食性广,往往一种介壳虫能为害多种苗木花卉,繁殖力强,介壳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2种。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即通过雌雄成虫交配繁殖后代,如梨圆蚧等营两性生殖,雌虫不经雄虫交配不能产卵;有的介壳虫如朝鲜球坚蜡蚧雌虫必须经数次交配,才能进行繁殖;也有不少种类至今还没有发现过雄虫,营孤雌生殖,如褐盔蜡蚧仅在寄生危害李树时,才有少数雄虫分化出来。吹绵蚧则是两性和孤雌生殖均有。介壳虫一般以产卵繁殖为主,也有胎生。如梨圆蚧在产卵过程中,由于卵的发育速度较快,在母体的输卵管中已经孵出,因而产下的是若虫,这种胎生实际上是卵胎生。多数介壳虫产的卵须经l~2周方能孵化。介壳虫的产卵方式独特。盾蚧产卵于介壳下,随着产卵,虫体向介壳头端收缩,腾出空间用于贮存卵;许多蜡蚧则产卵于身体下面,随着产卵进行腹面体壁逐渐向内凹陷,空出位置贮存卵;粉蚧、硕蚧等产卵时,往往分泌白色棉花状的卵袋。介壳虫种间生殖力差别很大。如枣球蜡蚧最多可产卵9000余粒,而柿绒蚧最多只产卵300粒。通常介壳虫能产卵数百粒,产卵数量的多少与气候和营养条件等也有较大关系。耐干早,介壳虫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各种环境因素对介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寿命和数量消长等都有直接影响,通常将这些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大类。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雨等气候因子,生物因素主要有寄主植物、天敌和人类活动等。经常密集的附着在植物根茎的表面使人看了有厌恶感,影响观赏。

二、防治现状

早期时候,人们对于苗木花卉害虫知识停留在鳞翅目等食叶性害虫、蚜虫、红蜘蛛、蛀干害虫的防治,一般也会是使用常规性杀虫剂。对于介壳虫来说,由于他们体型小,切大多数时间一直固定在枝叶上,常常不被人重视。加上对其有效地防治药剂少,针对性弱,致使苗木花卉介壳虫连年加重,很多养殖专业人员对他束手无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绿化和美化人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已成为改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苗木花卉大量增加,同时病虫害也逐年严重。介壳虫在市区绿化的苗木花卉上发展快、影响大,很快就得到很多人注意。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鉴定、防治药剂筛选等系统工作,目前对苗木花卉上所发生的介壳虫种类及主要种类有了基本的归纳。试验筛选了防治不同种类介壳虫的最佳药剂及方法,总结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综合配套防治技术规程,有效的防治了介壳虫危害。提高了城市绿化的效果,对我国的城市绿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主要的几种防治技术。

(一)吹绵蛤综合防治技术

首先要在冬春季消灭越冬虫源。结合冬春绿化管理,剪除介壳虫较集中的枝条集中消毁处理,然后喷洒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源,喷洒时要均匀周到,使每个枝条都要着药,有效地减少虫源。同时也可以选择化学药剂防治。在介壳虫的虫体幼小时,由于体被上蜡质少,对药剂敏感性较强,因此能有效地杀死虫害。

(二)紫薇绒蛤综合防治技术

首先结合修剪消灭越冬虫源,因为该虫以若虫和雌成蚊在枝干缝隙内越冬,因此剪去带虫体枝条,集中消毁,能有效的减少虫源。在该虫的孵化盛期采取药剂防治,即可取得有效的防治效果,还可兼治其它害虫。

三、推广应用

苗木花卉介壳虫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时间短,研究案例少。因此对于该虫的防治与配套的技术少之又少。专业的防治人员也是凤毛麟角。因此要想大规模的防治该虫要先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推广介壳虫防治技术必须是从头开始、从基础开始。为了让从事种植、绿化、苗木花卉养护的人员尽快掌握苗木花卉介壳虫防治新技术,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或者网络资源进行授课培训,同时还可以联合该地区的大学资源,在校园中开展各种实验,培养优秀人才。

其次要建立防治技术试验示范点,以点带面搞好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苗木花卉介壳整个虫体被蜡质层覆盖,使用一般杀虫剂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该虫的繁衍速度极快,防治时期很难进行控制,防治技术性要求高、难度大。为了确保防治质量和效果,需要建立多个防治技术示范点,使绿化管理人员既认识该虫的为害,又学会防治方法,并实施防治技术。在搞好综合配套防治技术示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了幼龄介壳虫防治和使用常用杀虫剂和速蚊灵混合喷药防治技术,目前该技术在绝大多数苗木上的介壳虫得到了控制,效果比较显著。最后,要加强理论指导,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搞好城市绿化工作。为了更好地保护苗木花卉正常生长,提高城市绿化美化质量和观赏价值,可以联合农业局、林业局、园林绿化处等职能部门,共同把介壳虫防治技术进行宣传、推广。也把苗木花卉介壳虫发生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和教学相结合,把它列入了教学、科研和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并与有关单位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搞好服务,随时解决调查、防治、试验推广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这项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苗木花卉介壳虫的防治有效地节约了更换新苗木的投资的费用。许多单位由于介壳虫的原因,栽植的名贵花木枝条小、落叶早、不能正常开花,无绿化观赏价值,只能重种或更换新树种。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绿化苗木花卉生长良好,枝繁叶茂、花色鲜艳、香气诱人,城镇居民生活工作环境大为改善。保护好苗木花卉不受病虫侵害,是促进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切实搞好苗木花卉介壳虫等主要病虫害防治,将有利用于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建勋,雷曼,杨莉.角蜡蚜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陕西林业科技,1994,(2):17-19

[2]屈邦选,王建国,刘满堂,党齐域,王远路.咸阳市园林蚜虫调查及天敌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4):31-32

[3]罗佳.园林花木常见介壳虫及其防治.福建农业,1997,(4):28-30

论文作者:杨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苗木花卉介壳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论文_杨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