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论文_吴国平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论文_吴国平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培养路径。由于高校生源质量不一、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及多元化网络思想影响等,使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面临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高校通过积极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路径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指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高职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挖掘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的育人功能,实现各方面的协同效应。以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及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和探讨了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的生源质量不一、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及受多元化网络思想影响等因素的挑战,探寻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解决路径,以期使“课程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为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通过挖掘和融合各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系统整合各学科的教育资源,形成教学合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不断创新和发展“课程思政”。通过融合教育资源、理论成果和教学实践平台,降低教育成本和教育资源,实现互动共享,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通过协同,各学科相互促进。“课程思政”是当代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在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上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核心地位,也要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1.以中央为主导方向,增强“课程思政”的政治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中央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示,反映了我国“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状况,揭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课程思政”前进的方向。“课程思政”的创新建设必须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展方向紧跟中央步伐。“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着眼于党中央的指示,紧跟于党中央的步伐,落脚于党中央的目标。始终保持同党中央的紧密联系,保证“课程思政”前进方向的政治性、先进性和准确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该意见规定了“课程思政”建设未来的任务目标和科学方向,告诉我们“课程思政”建设最终目标和方向是要培育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类课程与德育结合起来,不仅教授专业知识,更需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更多做人道理,先学会做人,再做学问,科学统筹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教育。协调好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既需要避免专业“课程思政”化,又需要避免对思政课程通识化两个形而上学的误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着各种新情况、新挑战,高校应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符合高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近几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不断要求要突出思政教育地位,探索“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强调以思政课为核心,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为补充,建设思政教育体系,通过学校教学内部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和改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将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纳入所有专业课程中,强化高校意识形态管控,加强校园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特色校园文化;强化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与考核,加强高校校风班风建设,注重诚信教育,为“课程思政”提供政治保证。  

3.建立“课程思政”特色专业群

高校教育始终以特色专业人才为重心,始终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专业教育改革,根据行业和产业需求,建立“课程思政”特色专业群,以各行业的发展规划为指引,优化专业人才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不断建设和推动高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通过以行业的精准对接培养与行业契合度高的特色专业点。另外,高職院校通过现代学徒制及校企合作产业共建等方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4.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制定符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详细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要求。将“课程思政”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中。通过“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来扩大思政的教师队伍,动员其他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积极挖掘各个专业学科和领域中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构建高校协同育人体系,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职人才。高校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及高校的实践训练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5.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文化育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应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培育良好的网络校园文化,通过职业教育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建立开放型“课程思政”,打造思政校园文化,突出思政教育文化特点,塑造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实现校园的全过程育人。高校通过举办专业技能比赛、杰出校友专题分享等方式,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高校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相融合,承载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培养具有社会正能量的高级技能人才。  

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改进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要求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针。因此,充分认识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高校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探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途径,从而提升高校开展思政政治教育实效,推动高校“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闫丽.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8,11.  

[2]谭星.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南方农机,2018(20)

[3]魏芳.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及路径[J].现代交际,2016(21):209.

[4]李杰伟.“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改革路径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1):69-72.

论文作者:吴国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论文_吴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