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现状(摘录)_图书馆论文

上海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现状(摘录)_图书馆论文

上海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节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上海地区论文,文献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科学教育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上海地区不仅是蕴藏了极其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也拥有数量众多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者群体。上海地区39所大学的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所构成的高校图书馆系统,由科学院、企业、研究机构所构成的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和遍布全市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是担负上海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地。仅公共图书馆为例,在1978~1987年改革开放的20年间,已有原来的1,064万册的藏书量发展到4,780万册,利用者人次也从422万人次发展到1997年的1,103 万人次。1993年,上海地区的19所主要图书馆率先组建了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协作网。现在其成员馆已经发展到近30所,基本上涵盖了上海的三大系统的主要的图书馆。协作网通过协议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包括开展了外文书刊的协调采购,目录查询、发放通用阅览证、馆际互借和委托复印、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

上海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数量的统计,我们选择了占经费的主要部分的外文报刊和外文图书、CD-ROM的收藏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 结果如下:上海地区图书情报机构1998 年外文期刊的订购总数是10606种,其中科技类是8650种,人文社会科学类是1826种,报纸是130 种。但是和1993年相比,科技类的外文期刊的总量减少了672种, 如果以1993年为基数,则负增长8.89%。

上海地区外文图书年购入量的精确数据较难统计。根据我们对24所协作网图书馆的问卷调查中,外文图书的品种在1993 年为32133 种,1998年为19981种,如果以1993年为基数,则在5年间总数下降了62.18%。

另据问卷调查,有18所明确注明购买了进口CD-ROM。这18 所图书馆总共购置了97种CD-ROM。根据《世界CD-ROM总览97》的统计,目前一年共出版有8534种CD-ROM,其中商务类、科技类、 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估计接近千种,我们保守估计,上海地区的CD-ROM 资源不到世界的适合图书馆收藏的CD-ROM资源的十分之一。

2 书目信息共享的情况

书目信息共享可以分成文献馆藏信息的共享和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共享的两个方面。

2.1 馆藏信息的共享情况

了解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藏于哪一所图书馆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的前提。这主要是通过建立馆藏联合目录的方式来实现的。目前对期刊的馆藏的联合目录,特别是外文期刊的联合目录,由于总量比较小,所以一般通过印刷本的方式就可以解决。但是,对于图书等馆藏资源,由于数量庞大,一般除了个别的主题或学科可以编制一些专题性的联合书目以外,主要是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它的资源共享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联合编目和回溯转换等方式建立网络内部的统一的联合目录数据库;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因特网的WWW功能和telnet 的功能访问他馆的OPAC。前面的方式由于可以一次性地批量检索,往往是目前国外网络采取的最主要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上海地区还没有形成。我们主要调查的是后一种方式。 在我们问卷调查的对象馆中, 建立本馆的OPAC的有17所。在这17所中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的有12所。但是WWW 网页调查要低于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即使取前一个数据,协作网图书馆的一半的馆藏目录还不能被本馆服务对象以外的读者所利用。

2.2 文摘索引类信息数据库的共享情况

目前上海地区的图书馆所购CD-ROM主要是书目信息数据库。在本市所购买的97种CD-ROM 中, 大部分为书目数据库。 但是根据我们的WWW网页调查,目前除了2所是可以通过校园网内部使用以外,基本上不能提供给外部机构使用的。另据我们调查表方式的调查,目前通过网络的方式将外购的数据库上网的有7所图书馆, 但估计是校园网内部使用。所以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目前的书目信息数据库还没有进入到共享的阶段。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外购的书目信息数据库,由于版权等各种原因有许多利用限制条件。所以,如果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络,作为网络集体契约的话,是不可能改变上述的分散利用状况的。

在利用联机检索方面,提供联机检索服务的图书馆有10所馆,占调查馆的41.7%。

3 文献传送服务

文献传送服务的概念目前已经包含了馆际互借(ILL )和电子文献传送服务(EDD)两个内容。

3.1 馆际互借的开展情况

通常的馆际互借(Inter-Library-Loan)是指通过邮寄、电传、快递、网络内部的运输系统为基础的图书馆之间的借还业务,并不包含通过共同借书证而实行的馆外读者的外借或阅览服务。这种馆际互借不仅是指原件的借还,还包括了复印品,即也包括了馆际互复的业务。但是由于目前所理解的馆际互借也包含了通过共同借书证的馆外读者服务的,所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海地区的协作网基本上实行了本地的馆际互借。但是实施邮寄方式和专人传送的分别是4所馆和9所馆,也就是说,通常意义上的馆际互借并没有得到普及。在异地的馆际互借方面,提供服务的有8所馆,可以实施邮寄方式的有5所馆,电传的2 所馆。在委托复制方面,开展这项业务的有19所,占被调查馆的79.2%。上述的数据只是说明开展了该项服务,但是由于没有实际开展情况的统计数字,所以很难判断这一项服务开展的实绩和效果。同时,作为开展馆际互借服务的必要的条件的馆际互借的信息系统和文献传送的物流系统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

3.2 电子文献传送服务

这里的电子文献传送是指印刷型的期刊通过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提供期刊论文的一种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弥补本地的印刷期刊的不足。由于电子文献传送服务和电子期刊的调查(存在着一部分只有网络电子版而无印刷版的电子期刊)有交叉,同时和CD-ROM的调查(部分的CD -ROM中一部分的文摘索引是和全文论文可以同时提供的)有重叠, 其数据并不一定非常精确,但是可以了解基本的情况。一般的电子文献传送服务的调查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项目:通过联机检索方式或WWW 检索的方式,在文摘索引检索的同时获得的全文文献,如UNCOVER 、 DIALOG 的SourceOne的检索而获得期刊论文全文; 通过订购因特网发行的电子期刊而获得原文; 通过CD -ROM 的利用契约,

如ADONIS (ArticleDelivery Over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 )和UMI 公司的ProQuest获得期刊论文全文。目前在协作网的部分图书馆已经能够获得这种服务。但是根据问卷调查,只有4 所馆在主页上建立了电子期刊的连接,共连接了电子期刊621种刊。可以使用DIALOG 系统的图书馆只有6 所馆。上述情况说明能够实施这类服务的图书馆还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的图书馆的读者来说,还不能利用这种服务。尽管从理论上,只要能够使用因特网就有使用这种服务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费用支付上的原因,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图书馆的读者自己还不能利用这种服务。所以必须要通过建立相应的集中枢纽,才能进一步发展这种服务,开发和利用这种信息资源。

4 基本结论

①上海地区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经费的主要部分是用于国外文献,特别是国外期刊的经费上。国外文献应该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

②电子文献,特别是电子文献的经费要远远高于平均的文献信息资源费用的增长速度。电子文献的资源共享问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③上海地区的外文期刊和CD-ROM 的年购入量估计不到世界出版量的十分之一,外文图书年购入量只有世界出版量的10%。依靠增加投入全面提高本地区国外文献收藏量并不可取。

④受到计算机系统功能、网络能力及其它制约,上海地区主要图书馆的OPAC一般是不能提供共享的,而文摘索引类的书目信息数据库基本上是不能共享的。所以,和发达国家相比,上海地区的书目信息共享的水平目前只是起步,基本上是处于分散利用的状态,这是制约上海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一个瓶颈口。

⑤上海地区图书馆的馆际互借还没有业务日常化,缺乏馆际互借的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的基础性的设施。这也限制了上海地区开展真正意义的馆际互借的开展。

⑥我们已经建立了利用电子文献传送服务的技术条件,但要充分发挥这种服务的效益,降低利用成本,使读者能够廉价地使用这种服务,必须实行网络化的方式。

标签:;  ;  ;  

上海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现状(摘录)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