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江聪

心电图检查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江聪

(安徽省安庆市海军安庆医院 安徽 安庆 246003)

【摘要】目的: 对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对20 例VMC患儿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和价值。结果:20例患儿中,症状显示分别为:显著窦性心动过速8例,三分支传导阻滞患儿6例,和6例不完全性的三分支传导阻滞。诊断结果为三分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三分支传导阻滞的患儿,经过治疗之后已经恢复健康,只有3例患儿由于病情发展比较快,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存在三分支传导阻滞症状,需要考虑是否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运用心电图检查支气管炎、脑炎和胃炎患儿,如果存在窦性心动过速和三分支传导阻滞的症状,也要考虑是否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关键词】心电图检查;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073-02

引言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病毒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临床表现为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等。早期诊断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猝死率比较高,常规的检查很难保障准确性,因此临床中主要运用心电图检查。笔者通过分析我院就诊的20例VMC患儿,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VMC患儿,其中有8例为男性患儿,有12例为女性患儿,年龄在0.5~12岁之间。入院后经过诊断,结果如下:8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支气管肺炎,4例病毒性脑炎,2例急性胃炎,2例外科急腹症。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分别为:10例全身发热,6例面色苍白,心悸5例,心前区不适为3例,还有两例患儿抽搐晕厥。

1.2 方法

用CARDIMAX FX-211心电图机对12例患儿进行检查,并手动记录12导联心电图。用PHLIP SM1700A心电图机检查8例患儿,描记同步12导联心电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针对特殊儿童急性鉴别诊断,并延长记录时间,做特殊导联。

2.结果

20例患儿中出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的共计有8例,心率为180~200次/min。其中,3例患儿到我院就诊的原因是因为心前区不适,经过心电图检查之后发现是窦性心动过速,并有心源性休克情况。经确诊后合理采取药物治疗方法,康复后出院。有2例患儿就诊原因是因为支气管肺炎,经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为窦性心动过塑,经过合理用药后,恢复健康出院。有3例患儿入院治疗是因为外科急腹症,由于病情发展比较快,经抢救无效死亡。

20例患儿中出现三分支传导阻滞症状的共计有6例,其中2例患儿心率为150次/min,QRS 波群存在宽大畸形,心率为 54次/min,确诊后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已经康复出院。4例患儿为束支传导,经过抢救之后恢复到三分支传导阻滞症状,逐渐恢复正常的心室内传导。

20例患儿中存在不完全性的三分支传导阻滞有6例,其中2例患儿在心电图的描述过程总,注射了阿托品,QRS波群宽大。1min 之后出现P波呈现3:1~1:1至传心室。2min后描记心室停搏,经心电图检查之后确认为不完全的三分支传导阻滞。经过合理用药,并安装临时起搏器。另外4例患儿在治疗三天后,传导阻滞小时,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成为不完全的右束支传导阻滞,1周后恢复正常。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重症疾病,是新机组之出现炎症反应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肌间质炎性渗出及纤维变化、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等。这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病毒的入侵、繁衍和复制造成的,同时也与小儿自身免疫反应存在很大的关系,会造成小儿心肌细胞出现应激性、自律性和传导性病变,从而引起小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缺血和心律失常等种种表现,其中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早搏以及束支传导阻滞等,发病时心电图改变现象通常在两种以上,如果症状比较轻,患儿可以自行愈合,如果是重症患儿,在及时确诊和有效治疗之后,可已痊愈,否则,会引起心源性休克、急性猝死等现象,具有很强的病死率。

心电图检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重复性、无创性和便捷性等方面,特别是在临床检测和诊断中的,得到普遍运用。VMC 起病急,发展快,而且隐蔽性也比较强,容易引起患儿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因此在急诊检查心电图过程中,需要认真诊断患儿是否处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在首次进行心电图扫描的时候,如果患儿存在三分支传导阻滞,就可以作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来考虑,这里提到的三分支传导阻滞,分别指的是左后分支、左前分支和右束支等部位传导出现阻碍,但是阻碍程度不同,产生的组合也各不相同,如果是三分支是Ⅲ度阻滞,那么室性逸搏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均是三分支传导阻滞。在临床诊断VMC的时候,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分支传导阻滞。如果能够及时确诊病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如果患儿的交替阻碍,出现在左后分支、左前分支、右束支等部位,QRS 波群多变,采取心电图诊断方法会比较困难,如果遇到这类患儿,心电图医师需要严密注意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手动操作描述心电图,并尽量延长诊断记录的时间,取得明确的诊断结果。本文的研究选择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VMC患儿20例,对他们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存在三分支传导阻滞症状,需要郑重考虑患儿是否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为支气管炎、脑炎和胃炎患儿做心电图检查,如果存在窦性心动过速和三分支传导阻滞症状,也需要考虑是否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综上所述,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能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现象,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全面的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能够在以后的了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田灵芝.60 例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7):738-739.

[2]周惠明,梁慧,谢嘉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 190例分析[J].中国医药,2011,6(1):117-118.

论文作者:江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心电图检查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江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