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电力企业对硬件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实际需求。因此,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应运而生,在这一全新的电力设备管理方式下,可以使电力设备使用时间延长,追求最优化的经济寿命成本。本文就对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检修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能源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电能等能量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寻求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和资产赢利能力、延长电网使用周期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成为现代电网企业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对电网的规划科研、设计、建设、运营、退役等合理规划,在电网企业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最优。一些国外的先进企业实践证明,全寿命周期管理能有效减少企业开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全寿命周期成本简析
1.1理论构成
全寿命周期成本有着其自身的理论构成。即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通常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进行分类,并且不同类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往往会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除此之外,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论构成还包括了不同检修策略下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的构建。例如在运行维护成本(CO+CM)的计算过程中,其运行维护费用通常会占到电力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总额65%,在分析其计算模型时,m和n通常是辅助设备的数量和主辅设备工作年限而E(CM)则为每次故障发生之后的维修费用,该公式为CM=T/(MTBF+MTTR)×E(CM)。需要注意的是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方法往往较多,并且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了作业成本估算法和参数估算法以及类比估算法和神经网络估算法以及工程估算法等不同的方法,在这之中的每种方法有有着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和优与缺点,因此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扬长避短,发挥优点的同时有效回避其自身的缺陷。
1.2维护模型
全寿命周期成本存在着相应的维护模型,这一模型是运行维护成本的计算模型。通常来说运行维护的费用往往会占到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的60%,并且其往往会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除此之外,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维护模型内容还包括了成本的构成表、费用类型、费用主要内容、可节约费用、增加的费用、在线监测设备投资及安装费用、检修相关人员培训费用、故障诊断系统开发和信息系统整合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是维护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维护模型还包括了能源使用成本、水资源成本、废弃物处理成本、其他成本和等内容,因此在对其进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的内容有着清晰的考虑,从而能够促进维护成本自身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
1.3故障模型
全寿命周期成本也有着自身相应的故障模型,通常来说这一模型通常和退役成本进行的计算模型进行有效的对比,在这一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考虑到相应的电力设备故障成本和惩罚成本,例如单次维修设备的惩罚成本。除此之外,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故障模型还包括了进项整体费用的计算模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检修策略人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都会造成完全不同的初始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修理成本和管理成本,工作人员应当对这些成本所代表的意义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故障模型有效性的持续提升。
2、电力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存的问题
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看,目前的电网企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和建设成本、项目使用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全寿命周期决策机制以及设备退役后的处置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对电网整体优化细化不够、各阶段工作目标不完全协调
目前的电网企业管理模式重点强调阶段性划分和顺序性,规划、可研、设计、建设、运营等各阶段都是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对电网的布局、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都有不同程度偏差,缺乏对各个阶段管理目标的有效协调,项目时序、进度的步调也不一致,各阶段管理者往往只关注于本阶段目标和急需解决问题上对整个系统考虑不够等都难以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2.2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决策机制不统一
在全寿命周期管理规划方面未能考虑到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的最优化。电网规划侧重于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未能寻求最佳的电网投资决策。在电网规划、科研等环节有待规范和协调。没有建立合适的各阶段工作的LCC方法作为决策依据,目前我国还只在少量的地方实行,没有进一步推广和展开。决策依据的不统一使工作难道进一步加大。
2.3电网设备在退役后处置环节资源优化不足
根据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电网企业的实践,其输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都长达40—50年之久,很多满足条件的早期电力设施直至现在还在使用,甚至有些企业还在考虑电力设备的延寿问题。就这方面而言,我国的电网及输电设施明显的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对于退役的电力设施未能在一定范围内统筹安排使用的机制,部分设备在没有达到退役时间就不能够利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3、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建议
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本文针对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建立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意识。在今天的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目光放长远,在进行决策之前,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进行考量。第二,对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法进行科学评估。对于电力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本核算过程中要细致突出,对各种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比较,选择最佳方案。第三,建立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仿真测算。由于电力设备的项目测算复杂,约束条件较多,因此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快速、准确的测算。第四,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独特优势,构建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平台,借助于网络信息平台,开发开放的电力设备管理系统,从而更好的实施电力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各项措施。第五,开展电力设备状态评估。所谓电力设备的状态评估,就是根据设备的全面信息,对其历史故障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而预测设备的未来运行状态,并对设备运行状态对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将其作为设备检修类型实施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电力设备的状态评估,可以明显提供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极大的方便设备的检修,提供新的检修方式,从而大大缩减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费用,进而使电力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尽可能降低,减少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开支。
4、结语
从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选择来看,状态检修电力设备检修的发展趋势,其能够降低故障次数、避免长时间的大修、延长设备寿命、减少停机所减少的投入,通过状态检修前期一次投入以及后期较小的维持成本,大幅度降低成本,周期时间越长,优势越大。
参考文献
[1]胡兵,夏涛,薛志鹏,等.一种计及检修风险的配电网检修优化方法[J].华东电力,2017,41(4):802-807.
[2]崔新奇,尹来宾,等.变电站改造中变压器全生命周期费用(LCC)模型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38(7):69-73.
[3]张勇,魏玢.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考[J].企业管理,2018,20(4):62—65.
论文作者:侯东旭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寿命论文; 周期论文; 成本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模型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