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

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

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

苗月新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摘 要] 发展绿色经济对于西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交通运输、水资源缺乏等因素制约,西部地区很难复制东部地区发展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西部地区应以发展绿色经济为支撑,重新梳理产业优先顺序,把自身经济优势发挥出来。

[关键词] 西部地区;绿色经济;互联网

1 前 言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障。西部地区由于整体生态环境比较薄弱,不合理的经济高速增长容易造成环境破坏,因此在发展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观念,把绿色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西部地区各个省份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并不相同,因此在制定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时不应套用一个模式或沿着一个方向发展,而应当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式中:用户u喜欢的物品集合(设置喜欢阀值4分);N(k):用户k喜欢的物品集合;user_averu:表示训练集中用户u对所有物品的平均评分;user_averk:表示训练集中用户k对所有物品的平均评分;item_averi:表示训练集中所有用户对物品i的平均评分;F:相似度高于0.6(阀值)的好友数目。

2 西部地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西部地区由于大多数省份深居内陆,受海洋文明为主导所形成的劳动分工和产业格局影响,在接收科学技术、商业信息等方面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形成了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传统经济协作和分工模式下,受制于地理区位影响,西部地区企业在参与国内、国际市场活动中,必须设置覆盖面较大的生产加工制造网点以及商业批发、零售、外贸等营销渠道,这种中间环节多而且通常需要设置跨区域业务网点的经营活动,无形中加大了生产销售成本,因而使资源禀赋优势不能够充分发挥。这也是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计算机、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革命为破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制约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全球经济高度融合进程中,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扩散正在加速,而且不再受制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地理区域等条件制约,这使西部地区可以从传统分工格局中解脱出来,重新塑造符合自身优势的产业格局,围绕发展绿色经济这一中心来调整现有产业布局。通过互联网平台把生产资源信息、市场需求与国际、国内市场直接对接,进而完成生产定制和产品配送。因此,新技术革命为西部地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有力实践,也为西部地区更快速地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西部地区发展绿色经济对于拓展我国与中亚、东南亚、西亚、欧洲各国的经贸关系,有着重要带动作用。

3 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但是,目前来看西部地区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比较独特,每个省份都有其自身优势与劣势。尽管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上在全国并不处于领先位置,但是如果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观察,这正是西部地区的潜力所在。因此,发展速度慢或者经济总量不大并不是劣势。西部地区许多省份自然资源丰富,虽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但是如果能够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把自身优势和发展机遇进行有效配置,就可以取得高质量发展,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西部地区每个省份都应当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产业发展规模和现状等方面对自身优势做出准确判断。比如,甘肃省在西部地区中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四川、陕西、宁夏、新疆之间,具有重要的商业贸易桥梁作用,同时在少数民族文化上与周边省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也增大了与周边各省份进行优势互补、市场兼容的可行性。

3.1 交通不便和水资源缺乏对发展绿色经济的制约

Dynamic Simulation of Impact of Shipping Services on Port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东部地区通过“引进外资、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加工制造企业迅速发展”这种路径,在资源和市场技术、经验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这个过程也导致了低水平引进、重复建设、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以及市场份额丢失等问题。特别是自然环境破坏所导致的治理费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引进外资所带来的正面作用。在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劳动力资源充裕、生产资源价格低廉、市场巨大等条件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劲拉动作用,因而东部地区在推行外向型经济,加强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现阶段这些条件已经发生改变,因而东部地区发展模式及经验对西部地区而言,许多方面并不具有参考价值。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都形成硬约束的前提下,如果习惯性地沿袭东部地区发展路径,必然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西部地区必须建立新的发展路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3.2 西部地区在发展模式选择方面总是习惯性地借鉴东部的经验

由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自然资源禀赋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基于传统区域合作模式下的分工协作关系,西部地区通常处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生产供应链的上游环节,既为东部地区提供矿产资源和农牧产品,又提供大量劳动力资源,而在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方面则处于下游环节,即在消费领域是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产成品的巨大销售市场。此外,在通向国际市场的营销渠道方面,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产品需要通过东部地区口岸出口。因此,这种区域分工格局形成了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技术、信息的依赖性。在外向型经济发展初期,东部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吸引了一大批生产加工制造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以及市场覆盖能力,对西部地区同行业企业形成了竞争压力。随着外向型经济向着纵深发展,西部地区市场开放程度提升,外资直接进入西部地区投资设厂,形成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生产、流通领域的竞争局面。尽管如此,西部地区在相当一部分领域仍然落后于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各个省市由于区位差异,受交通运输不便和自然资源缺乏困扰程度并不相同。重庆、四川受盆地因素影响,交通运输能力虽然近年来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仍然与其发展绿色经济的总体要求不匹配;贵州、云南、西藏、青海,主要受山地较多、高原地貌影响而导致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陕西、甘肃、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则主要受制于干旱少雨等气候条件影响而导致生产、生活用水短缺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环境条件,只有破除这种硬性约束才能把地区经济发展潜力释放出来。因此,解决交通不便的根本途径就是要继续加大西南各省、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力度;而解决水资源缺乏的根本途径就是要不断加大引水工程的投资建设力度。西部地区发展绿色经济,必须改善物流运输环境,同时也要把基本生产、生活资源解决好。以农业种植为例,西部地区12省市中的西北及北部省份由于水资源缺乏,导致农业基础设施中的引水灌溉设施投入成为重要条件。随着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水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如何合理分配,成为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

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情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目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功能以及广西的地理区位与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来看,广西申请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战略定位可以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先行地、两廊一圈主对接平台以及边境开发开放示范区。

3.3 西部地区对自身优势认识不到位

9.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错乱。多元文化使学生价值观形成多元化,在面对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时,统一的标准难以形成,引起在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错乱。

对于自身优势的分析,目的是找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道路。在产业发展中,对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增强本地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仍以甘肃省为例,在进入新时代的产业布局规划中,一改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发展顺序,而推动“三、二、一”,强调第三产业优先地位,降低矿产开采业比例,同时大力扶持绿色经济尤其是生态农业发展,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贯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又如,内蒙古自治区在近年来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做大做好生态畜牧业以及乳制品生产加工业,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把我国北部边疆建设成了美丽的风景线,起到了民族地区在践行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理念方面的良好示范作用。

4 西部地区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策略

西部地区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走出困境,破解发展绿色经济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就在于可以不再重复东部地区在发展中曾经出现的先污染再治理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速的路径,而是直接从绿色、生态、可持续这样一个新的起点来开展各项工作。不可否认的是,西部地区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也曾出现因套用东部发展模式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有的地方目前还陷入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无法解脱。这无形中加重了这些西部省份在推行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时的转换成本。为了应对类似问题,西部地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求对策。

首先,从宏观政策层面上寻求对发展绿色经济的支持。这些支持包括来自中央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倾斜,以及重点项目和基础工程专门投向西部地区的战略安排。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水资源环境的整体改善,除了西部各省自身的财力外,还必须依靠国家建设资金的支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应当适度地向西部地区的绿色经济领域倾斜。比如,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应当加大对西部地区旅游、文化、商贸等领域的资金支持,繁荣西部地区的服务行业;在第一产业方面,应当对西部地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进行重点扶持,特别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从全国各地协调发展的高度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

其次,西部地区在坚持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时,要对已有产业和行业做出合理排序。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追求与东部地区相同或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事实上并没有实际意义。西部地区所需要做的工作是把自身产业优势发挥出来,同时能够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西部地区尽管自身建设资金不足,财税来源总量上不能够有效地满足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在财政资金使用方向上可以有所聚焦,在绿色经济相关产业上增大资金投入,压缩低回报、高污染的投资项目。创办一些国家级绿色经济发展试验区和试点城镇,提升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最后,西部地区要积极借鉴不发达地区走上富裕之路的国际经验。在绿色经济发展中,要加大科技要素的投入,加强对沙漠、戈壁治理工作的科研、实验支持力度,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借助互联网营销渠道把西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推广,以绿色、环保、健康、科技为引领,使产品和服务更快地走向国际市场。一是通过旅游等第三产业吸引产业和资金进入西部地区;二是要把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但是鉴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西部地区现阶段应当把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市场放在国内消费者群体上,同时兼顾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林建华,李琳.西部大开发20年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历史进程、存在问题与未来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4):32-43.

[2]邓生菊,陈炜.乡村振兴与甘肃美丽乡村建设[J].开发研究,2018 (5):98-103.

[3]吕静.贫困地区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以甘肃礼县为例[J].2018(17):30-31.

[4]贾慧.新常态下甘肃经济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J].智库时代,2019(3):47-49.

[中图分类号] F061.5

[作者简介] 苗月新(1966—),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营销渠道、营销税收。

标签:;  ;  ;  ;  

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