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必须致力于发展高科技工业_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香港必须致力于发展高科技工业_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香港必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致力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香港得益于其具备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特区政府坚定悍卫港元联系汇率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之相对于东南亚其它国家和地区所受的影响较小。但也暴露了香港经济太过于侧重房地产、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长期忽略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这种过于依赖内部消费支撑的表面繁荣,资本价格太高,必然会削弱香港的竞争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速度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因此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已成为竞争的焦点,高新技术产业化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

今天的香港制造业仅占GDP的7%,而包括贸易、金融等广义服务业占香港GDP83%,香港经济已成为全球服务业比重最高的地区。

香港的企业界和诸多人士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经济体系,如果缺少了制造业作为其中的一大支柱,就会变得十分不稳定,极易遭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但产业的升级转型已不可倒退逆转,已经北移的劳动力密集及高土地成本的传统制造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重回香港。唯一的办法是发展本港的高增值和高科技工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增长点。通过香港自身的努力和调整并借助内地的经济发展动力,香港一定会迅速克服整体经济的“空心化”和“泡沫化”,以稳定繁荣的崭新面貌跨入21世纪。

特区政府已采取若干手段扶持中小企业,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香港优势,致力于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尽快建立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它的创造性魅力,在于它能开创新的产业,创造巨额财富。其中最令人兴奋的例子就是美国硅谷。从本世纪初开始,几乎每隔10年就会爆发一场全球性的技术革命,而过去30年中的全球性技术革命均起源于硅谷,包括7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个人电脑和90年代的网络,每一次革命都创造了巨额财富,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在,硅谷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一财富中心。在那里,每星期诞生11家企业,每5天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上市, 每天能造就62个百万富翁。硅谷的总市值达到5000多亿美元,大大超过以生产汽车闻名的底特律,后者的市值总和仅为1100亿美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风险投资。

一个在硅谷广泛流传的笑话很能够说明问题。硅谷有一条以风险资本集中而闻名的街道,名叫桑德希尔大街(SAND HILL), 街道的两旁种满了橡树,风险投资家就蹲在橡树上。如果有人有好的想法并想创办企业,但又缺钱,那他就可以冲着一棵橡树踹上几脚,就会有几名风险投资家跳下来,这时这个人只要说出一连串诸如“INTERNET”、 “WEB”等最新的科技名词,投资家就会掏出百万进行投资。几年以后,企业创办人的财富剧增,他就会把公司卖给别人,自己也跳上橡树成为风险投资家,等着别人来寻找资金。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风险投资在硅谷发展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今天的香港要发展高新技术离不开包括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第二股票市场等组合而成的风险投资体系。因为这是当今社会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尽快产业化的支持系统,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欧洲在高科技方面落后于美国,并不是由于欧洲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而由于风险投资方面落后于美国10年。”足见风险投资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作用。

建议特区政府能拨出一定资金,参与组建风险投资公司,进行先导性、示范性风险投资操作。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并逐步实现风险资本多元化,风险投资公司社会化。同时要尽早设立第二股票市场,以使风险资本有一个适时退出的理想出口,才能依法驾驭风险,使资金增值。这样风险投资体系就会富有生机活力,相应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欣欣向荣。

2. 设立高新技术项目保险公司

高技术产业固有的投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高新技术是全新的技术,能否转化为实现生产力存在明显不确定性,存在技术失败而造成损失的可能)。市场风险(市场能否接受以及什么时候能够接受这项创新产品,其扩散速度和竞争能力都存在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投资预算很难完全确定,投资回报没有确切把握)。尽管风险投资公司对每个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但终究带有风险,有近15%的投资要泡汤。法国政府80年代提议成立了法国风险投资保险公司,公司的宗旨是为中小高新企业创建和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的风险投资提供保险。公司自有的资金分两部份:注册资本8亿法郎,(国家投资34%, 其他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分别占47%和19%的股份),可参与金融(股票)市场业务,以便增加自有资本。另一部份是国家财政拨款10亿法郎作为保险金。这种混合股份公司采用私营公司的管理方式,重大的投资项目由董事会裁决。对投资项目收取总投资0.5~ 1.0%的保险金, 保险赔偿额为该项目损失的50%。根据估算,公司的每100万法郎可调动800~2000万法郎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和新创企业。

香港可以参照法国模式设立高新技术项目保险公司。特区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必要的。新加坡、台湾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影响较小,主要是得益于两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台湾在80年代末就投入大量资金从事电子信息产业。其中当局的资助是显而易见的,台湾当局通过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为信息和能源技术等领域提供大量的研究和发展经费, 1998年达17亿港元。香港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亡羊补牢还是应该的,通过保险公司的模式给予高新技术项目予以扶持也是客观可行的。

3. 借助洋专利

专利作为工业知识产权之一,具有独占性和公开性。独立性是指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时期和地区享有制造、使用、销售的独占权利;公开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必须以专利公告及专利说明书的形式,将其技术内容向世界公开。这种公开,一来宣告专利技术的所有权属,二来作为技术情报交流,既有利于专利技术及早转化为生产力,也有利于防止重复研究,推动新的科研发明问世。可惜的是,对于专利“公开性”的重视和利用程度还很不够。一旦专利权人不再续缴专利维持费,这样的专利技术发明提前失去专利保护,转化为社会公有的财富。通过光盘检索确认其“失保”之后,任何人都可免费拿来使用。

像摩托罗拉和通用电气,从1983年至1998年4月间, 这两大企业各有发明专利8307件和10178件,其中“失保”402件和2235件。同时期的美国发明专利达1,379,337件,目前“失保”329,531件,这相当于中国内地1997年专利申请总量的3倍!

对国外失去保护的专利,我们应该重视检索,利用起来。这对技术开发力量和技术投入资金有限,又急于发展高新技术的地区和企业而言,也许不失为一条可以无偿“引进”或借鉴新技术来调整产品结构的捷径,进而提高香港技术开发和竞争的起点。

4. 广纳优秀人才

发展高新技术关键是人才。人才流动是科技中心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科学兴起,欧洲大批科学家移居美国,科技中心也逐步移到美国。从1943年到1997年,美国有170 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占同期得奖人数的53%,其中很多著名科学家是从全世界移居去的。美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离不开移居科技人才的贡献。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持有博士学位的美国居民中有23%是在外国出生的,其中主要是中国、印度、日本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移民带来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10年完全能适应美国就业的需要,并将推动革新和开拓,成为21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美国各种机构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采取多种形式资助亚洲留美学生(占全美留美学生51%)继续学习,就是为了将来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亚洲留学生。

借鉴美国经济发展成功经验,香港可制定适宜的法规(包括移民规定)以利于广纳人才。同时要在社会唤起这样的共识:高层次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绝不会加剧就业的竞争,而是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繁荣香港的经济;使香港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崛起。

标签:;  ;  

香港必须致力于发展高科技工业_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