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论文_徐小群

(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确诊为痤疮的89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采取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和治疗组(47例,采取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3.8%低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6%,治疗组患者的丘疹个数、脓包个数、结节个数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数量少,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组间对比分析(χ2=0.686,P>0.05)。结论:痤疮采取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皮损,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杨酸;红蓝光;痤疮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4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salicylic acid combin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Metho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2016 to August 2017 diagnosed 89 cases of acne pati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ouble blind metho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2 cases, take coated vitamin A acid cream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group (47 cases, take salicylic acid combin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treatment),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2 groups.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3.8%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3.6%,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number of papula pustule, the number of nodu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ess compara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2.3%,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2.1%,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χ2=0.686, P > 0.05). Conclusion Acne treated with salicylic acid combin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can improve the skin lesions of patients, the effect is obvious, and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Salicylic acid; Red light blue; Acne

前言

痤疮属于慢性具有炎症性的皮肤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最近几年来,痤疮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多发生于20~28岁患者,临床表现为粉刺、囊肿、脓疱以及结节等症状,多位于面部等较为明显的部位,因此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和影响。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痤疮患者予以早期的治疗,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色素沉着现象,改善患者的皮损程度[1]。在临床中痤疮的治疗方法很多,例如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水杨酸联合红蓝光对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89例临床检查确诊为痤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将89例患者采取双盲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共4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20~36)岁,平均(26.8±1.6)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9±1.5)个月,42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囊肿症状,有18例出现结节症状,有9例患者出现丘疹症状;治疗组:共47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患者年龄(21~34)岁,平均(27.3±1.3)岁,病程(2~6)个月,平均病程(5.1±0.8)个月,47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囊肿症状,有24例出现结节症状,有5例患者出现丘疹症状,所有患者对光敏性药物无过敏现象,没有严重的肝脏、肾脏等内脏疾病,在最近的1~2周内没有服用过痤疮治疗药物,将上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临床症状等基本的临床资料数据输入至统计学中进行分析,P>0.05,无差异,可以进行组间数据的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42例患者均采取外涂维A酸乳膏的方法予以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在用药前,先将患处清洗干净,然后根据患者的皮损程度取适量的维A酸乳膏(生产厂家: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241)轻轻的在患处均匀的涂抹,睡前1次,对于稍严重的患者2次/d。

1.2.2治疗组治疗方法 治疗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采取红蓝光予以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1)水杨酸治疗方法:患者应用超分子水杨酸进行治疗,即采取面膜的形式,让患者先将患处清洗干净,然后将2%的水杨酸凝胶、2%的水杨酸进行调至成糊状,在患者的受损部位进行涂抹,睡前1次,严重的患者2次/d,在涂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开患者眼部周围的皮肤,保证涂抹的药物在面部保留20min左右,并用清水清洗干净。(2)红蓝光治疗方法: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为防止对患者眼部造成伤害,可以让患者带好眼罩再进行治疗,将由武汉贝林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优瑞YR-580A的红蓝光治疗仪和患者的面部保持垂直位,控制患者的面部和红蓝光治疗仪的距离在20cm左右,用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先用红光照射,时间大约在10~15min,然后调节红蓝光治疗仪,调至蓝光继续进行照射,蓝光的照射时间同样在10~15min,患者每周共照射的次数为2次,一个疗程共8次,在患者治疗后,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冷敷,时间在30min左右,同时叮嘱患者需要涂抹保湿霜或者涂抹防晒霜。以上89例痤疮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的皮损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三个,分别为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皮损的恢复情况(丘疹个数、脓包个数、结节个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通过对三个指标结果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痤疮采取水杨酸联合红蓝光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判断标准

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皮损消退>70%,且色素沉着现象明显好转;(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皮损消退在40%~70%之间,色素沉着现象减少。(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皮损消退<40%,色素沉着无变化,总有效率用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表示[2]。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版本为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说明两组数据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3.8%,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6%,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用表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表示。

2.3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面部干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过统计学比较,(χ2=0.686,P>0.05),安全性较高。

3.讨论

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性疾病,在皮肤科较为常见。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痤疮的主要发病部位在皮脂腺部位,例如面部、胸部以及背部等,且该疾病的发生与雄性激素、丙酸杆菌感染等具有密切的关系[3]。痤疮如果从中医角度分析主要是因为脾胃蕴热、阳热上升造成,因此,临床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泻火。维A酸类药物是痤疮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其作用原理使通过对上皮细胞角化的抑制以及皮质角化的抑制,并将受损部位覆盖,同时通过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实践发现应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不仅容易产生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还容易出现皮肤菌群失调的症状,治疗效果欠佳[4]。

红蓝光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痤疮的治疗中,其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对照射的频率进行调节,从而有助于病灶的吸收,与此同时,还可以破坏单态氧,利于细胞内氧反应的发生,可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杀灭,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采取红蓝光照射治疗,距离患者的患处距离较近,能抑制皮质分泌,此外,红光还可以刺激细胞,利于纤维细胞的增生,降低疤痕的形成率,对受损细胞的修复起到促进的作用。水杨酸具有抗菌、抗炎等效果,对局部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少,在本次研究中选取的超分子水杨酸为控缓剂型,可以根据患者的皮肤温度对其浓度进行调节,从而减轻对患者皮肤的刺激,作用效果相对较好。联合应用水杨酸、红蓝光治疗痤疮,可以促进细胞的新生,减低瘢痕的发生,利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促进患者的患部的恢复,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以减少丘疹、结节的个数,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痤疮在临床中采取红蓝光、水杨酸联合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皮损现象,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薛琨.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58-159.

[2]祝霞,孙丽玲.红蓝光、强脉冲光联合新型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6,25(6):65-67.

[3]周雁英,郭若沁.自制痤疮面膜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分析[J].当代护士旬刊,2015(1):28-29.

[4]李艳艳.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J].母婴世界,2016(14):156-157.

论文作者:徐小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论文_徐小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