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在哪里?_文学论文

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在哪里?_文学论文

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路在何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面积论文,教学质量论文,路在何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写作是一种高难度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相应会多一些,如果缺乏内部动力,学生往往就知难而退。倘若教师在教学中又一味地施加压力或加大“运动量”,结果使学生丧失兴趣,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的“好心”没有好报。因为学习动机的心理成份,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学习的直接兴趣。有自觉性,可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动;有直接兴趣,可产生对学习内容力求认识的倾向和积极的情绪状态。因此,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写作动机的激发及写作兴趣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或许由于出版业、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竞争气氛的日益浓厚,90年代的学生的成就欲尤为强烈,他们都想当“元帅”。于是我们就从成就欲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我们采取各种办法,让学生的作文获得发表的机会。一方面我们积极地开展指导和组织学生向报刊的投稿活动,但被选用的机会太少;另一方面我们就自编油印的作文选,有童话集、诗歌集、寓言集,让更多的学生取得“成就”。不过随着学生写作情绪的不断高涨,油印的集子显得还不够刺激,我们又利用校办彩印厂的条件,自行编辑、绘图、排版、印刷了《写给幼儿的故事》一书,在本校内部分发,图文并茂,情趣丛生,质量不亚于正式出版的书刊。这一下子可使七八十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书刊”上,获得“成就”的面积更广泛了。我们还鼓励学生“冒尖”,给写作比较突出的学生发表专辑。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其次,我们从语言的交往功能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语言的交往功能表现在写作上是语言的运用。学习写作,最终也是为了交往。因此我们就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写作活动。主要有:①组织学生与兄弟学校联欢,让他们结识一些新朋友,然后进行通信联系,沟通心灵,增进友谊。②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进行展览、观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③指导学生学拟电报稿或物品、产品等的“广告词”。总之,让学生在许多“实际需要”之中进行写作训练,缩短了“作文”与写作欲望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动机,培养了兴趣。

第三,不断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文学家或“小作家”的故事和本校刻苦学习写作的同学的事迹,以此形成一股学习写作的内部动力。

二、创设氛围,扩大参与

一所学校是否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往往取决于学生自觉投入写作训练的面是否广泛。为此我们力图以创设浓厚的写作氛围,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我们除了在学科课程上加大力度,积极开展作文教改教研活动外,在环境和活动两大方面增加密度,加强渗透。

在环境上,我们注重环境的布置,要求各级级的墙报、园地、黑板报及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展览室期期有学生的习作,突出作文教学的位置。

在活动课程方面,一是开展“三个一”活动。所谓“三个一”,是指每一学期搞一次作文教学成果展览;每月搞一期全校性的“幼苗”征文活动:每周搞一次“作文桥”广播节目。征文活动至今已有42期,每期出一个题目,学生投稿率达95%以上,收到稿件累积一万五千多篇。在每周组织的“作文桥”节目上,让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向全校播读。“三个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群体写作欲望。二是组织作文兴趣小组。我们有校级作文兴趣小组4个,学生上百名。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各班培养了写作骨干。

此外,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各年级的学生举行多种形式的作文竞赛活动,以此强化学校的写作氛围。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上述“氛围”的驱使下,自觉地参与,积极地写作,争取不让一位学生“掉队”、“离群”。

三、抓住时机,提前起步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运用语言文字是作文的核心,而据现代专家研究,在5~6岁的幼儿期和7~12岁的儿童期,词汇量增加特别显著,语言发展飞快,是智力、创造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而我们以前,把作文教学的起始年级定在三年级,没有充分利用这段“最佳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放弃这段“最佳期”,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展将会受到影响。现在我们把作文教学提前到一、二年级,让他们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说话、写可、写话的初步训练,先要求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明白,把标点符号点正确,把行款写规范等,一步一步地提高,以至会写整段、整篇的文章。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效果显著。低年级学生学写句子、童话、小故事的兴趣特别高,对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特别听得进。一项一项练,容易一步到位。通过测试,一年级末,学生一般能写近二百字万篇幅的小故事,优秀的可达四五百字,而且句子基本通顺,标点、行款也比较正确,这相当于以前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水平,而且怕写作文的学生很少,两极分化现象也不严重。本学期我们又在幼儿部进行“听读游戏识字法”实验,为作文“提前起步”做好准备。

四、重视常规,提高效率

作文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很多方面与学生有元良好的写作常规有密切关系,这些常规有属智力因素的,也有属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它们就像催化剂一样制约或促进写作活动的效率,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其中我们十分强调下列几个方面:

(一)先想后写。就是要求学生想好一句写一句,想好一层写一层,想好一小节写一小节,以及到高年级想好全篇结构、提纲,再动笔。

(二)写作环境。要求写作环境十分宁静,在学生动笔时,教师不再开口,学生不许问生字等,以让人人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三)写作速度。一律要求学生当堂作文,一气呵成。对书写端正的学生不要求打草稿,力争低年级学生每分钟写5~10个字,中高年级学生达到每分钟20~30个字,以此训练学生把内部言语迅速地转换成书面的语言。随着学生先想后写要求的做到,写作速度也相应提高。

(四)作后修改。要求学生写完后认真复读,养成边读、边想、边修改的习惯。

对这些常规要求,同样要“提前起步”,并与整个作文教学同步,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常规,将会终身受益。

五、大量读写,以读促写

首先是增加阅读量,这就要加强语文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大量阅读,不仅使学生开拓了知识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以及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总结的重要写作经验。所以我们把加强课外阅读作为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点来抓,我们不仅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可以看自己带来的课外书籍,而且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大阅读”课。即每个班级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去阅览室看课外书,并带好摘记本。要求前面的3/4或2/3的时间阅读,后面的1/4或1/3时间再做读书摘记或阅读心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提倡阅读的课外书,是指除“习作选外”的各类适合儿童的读物,因为这类优秀习作选,像经过加工的“营养液”一样,反而不如自然食物营养丰富与合理。学生读了它以后往往走“捷径”,生搬硬套,弄得不伦不类,甚至隔靴抓痒,结果收获不大。其次是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不断地加强课内的写作量。单靠全学期的8篇作文的隔周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首先从课堂教学改革做起,要求教师精简冗长的讲解和无效的提问,挤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其次是要求学生勤动笔,除语文课安排的一些片断训练外,平时勤记日记或周记。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基本的途径是大量地读写。大量读写如双翼齐飞,最终是能飞上蓝天的。

标签:;  ;  

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在哪里?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