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_田琴琴,高建琼,张永菊

(新津县人民医院体检科;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为研究时段,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复发者作为试验组(n=58),未复发者作为对照组(n=62),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在临床分期、术后孕次、术前是否有痛经史、术后辅助用药史、既往宫腔操作史对比,P<0.05,具统计学差异;术后孕次、术前是否有痛经史、临床分期、既往宫腔操作史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孕次、术前是否有痛经史、临床分期、既往宫腔操作史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复发;相关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见于生育期女性,目前在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该病的发生率有了明显增加的迹象,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该病主要的病理特征是正常子宫内膜生长在了子宫之外的地方,不孕、痛经、性交通以及盆腔痛是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目前临床对于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术后5年内患者的复发率极高[1],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均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特随机选定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查究,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均满足《妇科学》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均经腹部彩超确诊,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手术患者,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为研究时段,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复发者作为试验组(n=58),未复发者作为对照组(n=62)。试验组年龄界限在22岁-42岁,平均年龄为(32.62±8.14)岁;病程在1年-7年,平均病程为(4.1±2.6)年;体质量在19kg/m2-25kg/m2,平均体质量为(22.1±1.6)kg/m2,其中28例开腹手术、30例腹腔镜手术;术前孕次在1-4次,平均孕次为(2.63±0.62)次;术前产次在1-2次,平均孕次为(1.35±0.36)次。对照组年龄界限在23岁-40岁,平均年龄为(31.82±7.62)岁;病程在2年-7年,平均病程为(4.5±2.3)年;体质量在18kg/m2-25kg/m2,平均体质量为(21.7±1.2)kg/m2,其中29例开腹手术、32例腹腔镜手术;术前孕次在2-3次,平均孕次为(2.59±0.54)次;术前产次在1-2次,平均孕次为(1.38±0.25)次。两组基线资料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对照分析。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的、存在精神疾病、沟通障碍、配合度、依从性较差、合并生殖道畸形、恶性肿瘤以及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2]。

1.2 方法

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术前血清CA125平均水平、术前平均孕次、术前平均产次、术后平均孕次、术前是否有痛经史、临床分期、术后辅助用药史以及既往宫腔操作史等。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检验,Logistic对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知两组在年龄、术前孕次、术前产次、月经初潮年龄、术前血清CA125水平方面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术后孕次、术前是否有痛经史、术后辅助用药史、既往宫腔操作史对比,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一种良性病变,在临床中有盆腔外型、阴道直肠膈型、卵巢型、腹膜型四种,对于卵巢型以及腹膜型患者临床首选手术治疗[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生物学行为与恶性肿瘤相似,侵袭能力较强,并且病灶累及广泛,经过手术治疗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患者预后普遍较差[4,5]。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恰当,极易延误病情的治疗,导致病情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痛,疼痛症状可发生在患者月经的前、中、后。本文研究示:术后孕次、术前是否有痛经史、术后辅助用药史、既往宫腔操作史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具统计学差异。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分析原因如下:①术前痛经严重的患者,大部分存在盆腔粘连情况,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病变程度会逐渐蔓延至盆腔以及盆腔肌层,术中对于病灶很难用肉眼识别,导致手术过程中无法有效清除病灶[6],明显增加了患者术后复发率。②病变范围越大,病变程度越重,临床分期就越晚,因此手术治疗的难度就越大,极易受到临床医师操作技术的影响,因此术中如果清除不彻底,则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复发就会升高。③术前宫腔操作史过多,会导致患者出现经血逆流种植,会增加术后复发率,因此临床建议女性应减少宫腔镜操作、剖宫产以及人工流产等[7,8],对于相关操作的实施,也要严格在无菌原则下进行,最大限度的降低医源性感染率。④术后怀孕会导致患者停止月经和排卵,子宫内膜发生改变,进而增加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复发率。临床医师及早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及早的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的复发率[9,10]。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对于术前痛经严重者,要引起重视和警惕,术后为其指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最大限度降低复发率。其次术后应定期来医院复查,及早的排除疾病是否复发,对于有复发迹象的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机体的受损程度。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复发与术后孕次、术前是否有痛经史、术后辅助用药史、既往宫腔操作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应当引起广大临床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高度重视,及早的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评估,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尽可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冷金花, 郎景和.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现状[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1):58-60.

[2] 赵轩, 刘俊丽, 陈世荣,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10):669-671.

[3] 秦成路, 廖莳, 王春平,等. 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215例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5):69-70.

[4] Shakiba K, Bena J F, Mcgill K M,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a 7-year follow-up on the requirement for further surgery.[J].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08, 111(111):1285-1292.

[5] Healey M, Ang W C, Cheng C. Surgical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trial comparing excision and ablation[J]. Fertility & Sterility, 2010, 94(7):2536-2540.

[6] 胡友瑞.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J]. 中外医疗, 2013, 32(16):88-89.

[7] Zhao X, Liu J L, Chen S R, et al. [Analysis of rela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recurrence of endometriosis after operation treat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06, 41(10):669.

[8] 周应芳.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1):67-70.

[9] Roman J D. Surgical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in Private Practice: Cohort Study with Mean Follow-up of 3 Years[J].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2010, 17(1):42-46.

[10] 冷金花, 郎景和, 戴毅,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与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的关系[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3):165-168.

论文作者:田琴琴,高建琼,张永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_田琴琴,高建琼,张永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