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走课”的教学策略_政治课论文

政治课“走课”的教学策略_政治课论文

政治课“走班”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浙江省2017年将试点新高考改革方案: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统一高考为六门科目:三门必考和三门选考。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选考科目是考生根据自身兴趣及想报考学校的专业要求,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科目中,选择3门。新高考方案促使学校课程安排从“整齐划一”走向“个性多元”,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选择性需求。因此,普通高中将打破原有的行政班级教学格局,对选考或者学考科目实行“走班”教学。

      政治“走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将学生分为选考和学考两个类型,组成新的政治学科教学班,教师面向特定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地提高不同类型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能力。“走班”教学与传统的行政班级授课相比,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如何在“走班”教学中更好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政治“走班”教学的特点分析

      彰显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发展。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所有学生按同一要求上课、做同样的练习,忽视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而“走班”教学,打破了以往行政班级固定、统一的授课形式,从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按学习能力、发展需要、兴趣特长对自身进行评估和规划,有的放矢地选择学习,从而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的教学班有自己的教学目标,不强迫达到统一的要求,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按照所教类型学生的学情实际安排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实现与自己相适宜的能力培养。

      班级类型分明,学情相对接近。教学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状况、学习目标有较多共性,学情相近的学生相对集中。把政治学科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一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学科探究欲望和学习能力也较强,学科考核目标要达到高考要求;而把政治作为学考科目的学生正好相反,或是不感兴趣,或是政治学科能力相对较差,学科考核目标只要达到学考要求即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学情调整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沟通交流受限,师生情感淡漠。由于教学班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就分散到不同的行政班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学班,以往只需要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熟悉的学生随时交流就能了解有关学生的情况,现在却由于教学班级的学生可能彼此来自不同的行政班,选考情况也有差异,加上学生的学习在行政班和教学班之间不断变动,师生之间了解和交流机会减少,给学情掌握增加了难度,师生之间的感情相对淡漠,对教学效率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管理难度加大,违纪现象增多。传统的行政班授课制,由于班主任的统一管理以及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对任课教师的纪律管理要求较低,这使他们更能够专注于教学。“走班”教学则属于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级或继续新的“走班”,学生学习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学生来自多个班级,原有的班风学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同,班级文化有差异,虽可互通提高,但学生间不良影响互传的几率也会加大。尤其是把政治作为学考科目的教学班,学生要么对政治学科不感兴趣,要么政治学科学习能力较低,再加上学考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很可能出现逃课、不遵守教学纪律、作业不完成等不良现象,管理难度加大,这都给学科教学带来较大挑战。

      二、提高政治“走班”教学实效的策略

      转变角色,强化责任,创新管理机制。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管理”角色。在“走班”教学中的任课教师同时兼任临时班主任,不但要承担与传统行政班级一样的教学任务,而且是教学班的管理核心,要承担本学科教学班的日常管理任务,比如班级教学纪律、班级卫生、公物爱护等。教学班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育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学习管理知识,探究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是组建班干队伍,创建管理机制。首先,组建教学班的班干队伍,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成员组成最好能涵盖本教学班所涉及的各行政班,以便及时迅速传达任课教师的有关信息;班干人数不需要太多,但要分工明确,如负责点名、卫生、开门关窗、平时表现记录等;要承担课代表的职责,根据班级成员分布的具体情况,及时收发作业,并督促同学按质按量完成。其次,要制定教学班学生守则,规范教学纪律,从上课纪律、班级卫生、公物爱护等方面对学生加以量化考核,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品质。再次,要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可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作为班干负责作业收发、日常考勤等任务,不同小组之间定期交流,竞争评比,从而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二是加强沟通反馈,提升管理效能。要与原行政班班主任及时沟通交流,因为行政班班主任对学生了解更加全面,既可以当面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所属该行政班的教学班班干向班主任进行日常表现反馈,通报上课听课、作业收发等情况,使学生经常得到来自多方面的帮助和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合力;定期抽出部分时间开展教学班班会课,主要与学生交流纪律、卫生、听课、作业等情况反馈,并及时适度关注学生心理,提出班级发展要求,给学生指明发展方向;定期与家长联系沟通,就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平时表现进行交流,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优化目标,丰富策略,改进教学评价。一是优化目标设计。依据“走班”类型,确定教学目标,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能力提升。对于把政治作为高考科目的选考学生,由于对政治学科比较感兴趣,学科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教师在目标设计时,应适当提高要求,在尊重课标的基础上,注意知识挖掘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学考学生,在设计目标时,要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重在夯实基础,强调基本的知识领会巩固和情意目标达成。

      二是丰富教学策略。可通过情景、激趣、悬念、复习等方式导困教学主题,并运用快慢有变化、动静有交替、疏密有间隔、起伏有波澜、张弛有错落的教学节奏,使相对应班级学生的心理活动集中到其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上来。由于不同类型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要求各不相同,在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差别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调控授课节奏、升降教学要求、增减课堂容量来适度调节。对于把政治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要多设置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寻根探源,通过自我领会、合作探讨,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合作意识、提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对把政治作为学考科目的学生,则要放低要求,稳扎稳打,采用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政治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是改进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实行量化管理,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强调上课表现,又要重视作业反馈,并将结果作为评优树先的参考标准。通过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理性辨识社会现象的意识,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升华思想境界。根据选考和学考的不同要求,通过复习、测试、分析、矫正、总结等环节,达到知识巩固、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要研究选考、学考试题特点,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政治课程标准,紧扣重点,体现基础性、综合性、针对性,科学设计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布置要区别对待,学考学生的作业以打基础、固知识为重点,选考学生则要在基础上强化,注重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数量适度,真正做到体现差异,因材施教。严格作业上交、批改、讲评、反馈制度,作业的上交要及时,并清点人数;对于作业的批改情况,教师随时做好记录,定期反馈给学生和行政班班主任,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关注情感,加强交流,畅通互动渠道。政治课教学既是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通过交流互动取得互信,有利于政治课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要采取积极开放的教学方式。根据政治“走班”类型,结合社会现象和时政热点,设置教学情境,重视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理性思辨,畅所欲言,鼓励师生之间为某个论题进行争论,在观点的交锋中,促进情感对流,实现心灵共振,帮助学生展现个性。其次,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要善于捕捉课堂信息,适时适度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对于选考教学班,要多给予学生启迪,激发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对于学考教学班,要适时鼓励,及时展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再次,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要素,既要重视显性情感要素,又要利用隐性情感要素。如在学习“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入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从而使学生对马克思产生亲切感和崇拜之情,继而在情感的迁移之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产生兴趣,由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创造课外互动机会。由于课外互动的时间和地点相应发生了变化,氛围较课堂轻松,交流更开放自如,教师能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向教师请教,展现自己的想法、特长,获得与在课堂上不一样的体验,促进自我成长。不仅如此,师生在取得互信的基础上共同进步,还可以开展一些兴趣社团活动,借助此类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提高学生交往和活动能力。对选考教学班的学生,倡导他们参加一些与政治学科知识联系较紧密的活动和社团,如在当前高中开展的“模拟联合国”和“青年企业家联盟”等社团,在培养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师生情感的同时,渗透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素养;也可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个性辅导等形式,畅通交流渠道,发现教学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融洽师生关系,使教学班级秩序井然,不断提升教学实效。

标签:;  ;  ;  ;  

政治课“走课”的教学策略_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