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论文_张晔

让“错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论文_张晔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 200234 

摘 要: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精彩……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随时都会面临学生犯的各种各样的错,那么这种课堂就一定不精彩吗?当然不是,作为我们教师要明确这种“错误”肯定会伴随我们教学过程始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以此为契机,把学生的错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预防学生再犯错误,让“错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关键词:错误 小学数学 亮点

一位著名的教师曾在演讲中发表这样的见解:直接告诉学生1+1=2的老师是位合格的教师,询问学生1+1=?的教师是为优秀的教师,能从1+1=3入手的教师是特级教师。这位名教师的见解其实在向我们传达着用“错误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重要性。将学生的“错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应该是我们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正如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更加说明了我们每位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善待学生犯错,积极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捕捉“错误”中的亮点,让“错误”成为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那我们应该如何将“错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呢?以下我将从三方面入手来阐述该问题。

一、悦纳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所以它其实是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如果没有错误,那它肯定是不完美的。试想,如果课堂能按教师预设的那样完美无缝地进行,那么学生还是学生吗?课堂还是课堂吗?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希望自己的课堂尽善尽美,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要不就是以一个“错”字来堵住学生的嘴,要不就是接二连三地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更有甚者忽略推导过程,全部的课堂过程由教师“一手包办”,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因为无论答案是对还是错,都是学生内心思维的呈现,都有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思维过程,悦纳他们的错误。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包容的心来看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让学生把自己的错误思路说完整,这样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挫败感”转向“成功感”,不再惧怕学习,进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搞不清楚树与树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出示这样一个例题:每两棵小树之间相距6米,那么第一棵和第四棵小树之间相距多少米?许多同学脱口而出是24米,我就请了一个同学来回答他的思考过程。他说,这道题目非常简单,第一棵树和第四棵树之间有四棵树的间距,已知每两棵小树之间相距6米,所以 6×4=24(米)。他的回答也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可。这时,我没有反驳学生的错误思维过程,而是在黑板上画了四棵树,让学生仔细观察,第一棵和第四棵小树之间到底有几个间距。没过几秒那个回答题目的同学说错了,应该是6×3=18(米)。我就问全班同学这个同学的回答你们认可吗?大家一致认可,犯错误的同学脸上也露出自信的笑容。我想,如果我直接指出学生犯的错误,那么他们有可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让他们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与正确的思维过程进行对比,才能强化他们对该问题的思维正确性,防止今后再犯同类问题。同时对于回答题目的同学我没有进一步斥责他,而是通过引导他让他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让他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功感,激发他学习数学的内动力。

其实课堂上学生犯错误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有时候错误也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学生往往能从错误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在经历失败之后感受到更深刻的、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诱导错误,激发学生学习思辨力

古训曾言“吃一堑长一智”,告诉我们经历过失败之后更能增长自己的能力。同时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如果单靠教师的正面提示或者反复的练习是很难纠正的,必须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才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愿望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解决认知冲突,使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这种理论,主动诱错,可以通过预先设置一些错误陷阱,让学生往里面跳,或者在教学中有意识编造一些迷惑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解答,让学生通过失败增长知识,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诱错,换句话说就是:“坑学生的老师”,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学生对我的喜欢。记得我大四在一所小学实习的时候,上了一堂关于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课。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正方形,已知它的边长是4厘米,请问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这个题目并不难,很多学生脱口而出:“周长是16厘米,面积是16平方厘米!”接着,我又出示了一道判断题: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学生瞬间反应是对的。我笑而不语,有学生开始迟疑,我再次提问,有一位学生大胆地说出:“错!”我继续追问:“哪里错了呀?都是16呀!”那个学生继续思考,想必思维经历着激烈地挣扎和碰撞。我让那个同学先坐下,让全班同学说一下那道判断题中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全班同学一起回答:“16分米,16平方分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黑板上写下答案,这个时候那个回答“错”的同学突然大声说:“啊,16分米,16平方分米,单位不同呀!”我不依不饶,问:“单位不同,分别代表着什么呢?”学生恍然大悟:“一个是周长,一个是面积,无法比较。”还有的同学这样解释:“这个问题就像是十个苹果和两米的床比较的问题,两个不同的维度是没办法进行比较的,更不要说是一样的了。”一个诱导出错的问题,虽然一开始学生掉进了陷阱,但是通过这个陷阱打破了他们原本的思维定势,不仅知道了这一问题,还能从多个角度来解释问题,加深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没想到学生不经意间的小错误却恰恰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成为该节课最有亮点的地方。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之后,不仅知道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还能举出更加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散。所以,教师要善于设错,让错误成为学生自己探究的生长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当学生出错的时候,教师不是正面纠错,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自己举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让“错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三、反思错误,激发学生学习深思力

犯错不怕,最怕的是出错之后不知道反思。所谓的反思就是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数学教学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反思,反思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反馈,更是学生学习层次升华的表现。而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反思的对象,学生在错误中的反思可以更快地巩固数学知识、更好地成长。

在教学“分解质因数”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分解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很模糊。有一次我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把210分解质因数,应是(210=5×6×7)。很多学生都认为它是对的。但实际上这道题的答案是错误的。我和学生一起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反思中较为统一的结论是:“分解因数”和“分解质因数”这两个概念区分不开。于是在第二天上课我针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上了一堂专题课,帮助学生彻底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不同。“分解因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分解质因数是分解因数中的一种特殊情况。错题中分解出来的一个因数6,还可以再分解为2×3,故正确的应是210=2×3×5×7。在我给学生上了这样一堂专题课、帮他们分清“分解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之后,很多同学恍然大悟,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学生的错误率下降了很多。在错误发生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也不是以批评为主,而是和学生一起反思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能够在反思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深思力,从而实现错误资源的最大价值。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是一种教学资源,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真实、鲜活。我们要将错误作为一种提高学生情感和智慧的教育资源,要把它作为一杯苦涩的咖啡慢慢品味。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检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考验着教师内在的教学素养。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时,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并因势利导,而是包办代替,只顾灌输正确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在课上会更加不愿意发言,有“别出心裁”的想法时也不敢告知教师,整个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教师不仅收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上课。同时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想象力极为丰富、自尊心和自信心强烈的阶段,如果教师对于他们所犯错误严厉训斥,会让这些处于萌芽并日益长大的想象力种子扼杀,也会对这些孩子的一生产生不利影响,在生人面前变得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新课程的理念是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要巧妙、合理地处理好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亮点,让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汪惠敏 浅谈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J].考试周刊,2017,(10),103。

[2]王加芝 “错误资源”运用的检测与修正[J].小学科学(教师),2013,73。

[3]仇中巧 “错误”也绽放光彩[J].考试周刊,2013,(8),65。

[4]丁玲 利用错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7),19。

[5]潘宇 以“错”为媒,打造智慧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8),8-9。

[6]张友东 以“错”为“媒”[J].新课程(中学),2012,(12),178。

[7]张金茹 谈如何利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错误资源[J].好家长,2016,213。

[8]董达武 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的亮点[J].数学天地,2017,(1),43。

[9]张新梅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见错误辨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1,(4),22-24。

[10]庄绵绵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错误分析[J].读与写旬刊,2016,13,(6)。

[11]郑杰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张晔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让“错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论文_张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