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竖新镇:“三个突出”激活代表工作“一池春水”论文

崇明区竖新镇:“三个突出”激活代表工作“一池春水”

文/蔡小宇

本届以来,崇明区竖新镇人大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工作,认真做到“三个突出”,全力推动代表当好反映社情民意的“情报员”、人民利益的“维护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激活基层人大代表工作“一池春水”。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1)营造良好环境。保证血液透析室内环境的舒适、整洁和安静,让患者对血透室的治疗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护理人员要保持亲切的态度,和患者之间多多交流,促进护患关系,护理动作要轻柔,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护。(2)观察病情。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的血透情况以及末梢血管情况。对患者的胸闷、心悸以及呼吸困难等情况要重点关注,对包扎不要过紧,不要在患者造瘘侧进行输液和抽血。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活血药物以及抗生素,对不良性反应进行监测[1-2]。

突出政治引领,筑牢代表工作根基

竖新镇党委积极支持镇人大做好代表工作。自2018 年起,镇党委正式将各村居代表工作室工作运行情况列入对村居的考核范围,2019 年,镇党委将对村委会人大工作的考核占比从2018 年的5%提高至10%,与居委会保持一致。同时,镇人大进一步细化考核细则,为提升各村居代表工作室的工作积极性,每两年组织一次代表工作室评选表彰活动,今年4月举行了表彰大会,表彰了第一批6 个2017-2018 年度先进代表工作室,竖新镇大东村代表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

竖新镇大东村在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中美化了居住环境,但绿化养护问题也随之而来。村人大代表工作室发现后主动开展调研,从三号河道两侧开始沿线走访了解情况,发现存在个别村民毁坏绿化的现象。代表们提出了河道绿化村民自治的方式,并上门宣传说明每户家庭绿化养护的区域和要求,最终83%的村民家庭参与其中,并挑选有能力、责任心强的6 位村民担任绿化养护小组长,负责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沟通,人大代表分区域定期督查,提高村民参与自治的意识。

突出功能拓展,优化代表工作系统

为进一步做好闭会期间的代表工作,竖新镇人大积极探索完善代表联系群众三级平台建设,形成了“1+23+X”的网络布局——1 个镇级代表联络室、23 个村居代表工作室和X 个代表“连心桥”微信群。

确实,驮子对我们村里人是大方的。一般村里人去他那儿弹棉花,算钱的时候,只要有零头他全会抹掉,哪怕是九块头的。比如,五十九块,他就会说,五十块好了。再比如,过年过节的,驮子也会给村里人送一些小枕头啊,小坐垫啊。尽管这些东西不是太值钱,但我们岭北人是懂得感恩的。我们岭北人就用语言东传传西传传,把个驮子说得跟圣人下凡似的好。

这一系统在镇人大聚焦水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两大重点工作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每位代表认领所在村的镇、村级河道,通过“微网格”和“连心桥”,每月对“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动发现问题,督促政府切实做好河道监督管理和保护工作;每位代表还在网格员的配合协助下,指导、服务所在村居的30 户居民家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发挥代表在社会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2018 年起,竖新镇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中与村民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有了“连心桥”微信群,网格员们发现问题立即在群内反馈,人大代表掌握后根据轻重缓急,有的直接与村委对接进行现场处理,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收集后提交镇人大,并提出解决建议,使全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得以平稳有序地推进。

今年初,镇人大借力党建“叶脉工程”,在各村居建立代表工作“微网格”。按照1 名人大代表配备10 名网格员的比例,为人大工作“微网格”配备“管理团队、工作团队、志愿团队”3 支队伍,聘请网格员作为人大代表的助手,每名代表与10 名网格员助手建立“连心桥”微信群。

突出提质增效,激发代表工作活力

竖新镇人大在代表培训工作上注重提升质量,通过“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镇人大代表前往兄弟乡镇学习先进履职经验;参加双月镇情报告会,促进代表在“知镇情”的基础上依法履职;与堡镇法庭结对共建,分期分批组织区、镇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庭审,拓展履职思路,增强法律素养。

代表履职成效的高低体现在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否得到有效落实。竖新镇瀛兴居委辖区内的部分居民区由于缺乏非机动车停车棚,居民们常常将电瓶车停放在楼道内。居委会经常要组织力量一次次地将电瓶车全部推到外面,导致电瓶车受到日晒雨淋,居民群众强烈反对。镇人大主席收集到选民的意见后,亲自到现场查看情况,并立即协调镇相关职能部门合理选址建造车棚,现已新建完成一个车棚,另外两个正在筹建中。选民的意见得到政府迅速反馈并予以落实,使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对文明城区创建的支持度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升。

但是由于一些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缺乏,使得这种模式下,相应校园文化的覆盖面与传播范围不如设立校徽、校歌等文化载体的保护与建立模式,个别学生会觉得参与感不强或是浪费时间,而对相应校园文化逐渐丧失兴趣,甚至在毕业后逐渐淡忘。

标签:;  ;  ;  ;  

崇明区竖新镇:“三个突出”激活代表工作“一池春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