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育的真谛论文_张传磊

爱,教育的真谛论文_张传磊

◆ 张传磊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中学 266000

摘 要: 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关键词: 教育 理解 尊重 爱

说到“爱”,我不由得想起刚入职教师岗位时探讨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那个话题。其中被问及到这三个人中是否有学生?如果没有,就不能算作对学生的爱。对这个问题,我感觉“爱”有很多种理解方式和方法。有亲情的爱,有友情的爱,有感情的爱,更有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等。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是振聋发聩的雷电,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是暖人心扉的炭火,雪中送炭,催人奋进。

读了《25年后的证明》一文(见《教育文摘》2015年第11期),我深受启发。文中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特别的爱换来了赵琼、祝黎嘉、杨嵩、宁玮等同学的成功,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爱。李镇西老师的很多理念也是我所追求的。阅读完后,使我茅塞顿开。对照他们对学生的爱,反思自己以前教育教学的种种,我静心思索,眼前出现一幕幕定格的画面。

镜头一:爱是理解和尊重

小P是班里的一名男生。他在平时经常接受出国务工父亲的熏陶,一心想着出国学习。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某培训机构,于是便和父母合计出国学习。起初,父亲对此事非常热心,便与某培训机构联系,通过两个多月的了解以及考虑到自己的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家长和学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而此时学生正在做着出国的美梦。当学生被告知不准出国的时候,小P恼羞成怒,赌气不上了。当我事后得知此事时,我约了学生和家长来座谈。其中谈了父母认识的片面性、学生目前的现状以及出国的利弊。当然更多的是安抚学生的心灵。站在学生的视角理解了小P的一些“出格”的做法。之后,经常性地“移情”交流,小P的心结也慢慢地打开了,开始慢慢地投入到班级中来,不再回避现实,也不再拒绝友善与真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以成人和教师的视角看待学生,看待问题。相反,我们应进行“心理置换”,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与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实到实处;当学生需要老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得到师生的情感交流。

镜头二:爱是奉献

上学期学校主办首届班主任节期间,学校要求每班写一篇我心目中的班主任的文章。当我看到学生的文章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一次早靠班,学生记在心上;我的一次不经意的嘘寒问暖,学生记在心上;我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学生记在心上;……我这小小的举动都能让学生记在心上,那像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换来的就不仅仅是25年的祝福了。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爱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如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培育是无私的奉献。只有当爱付诸于行动时,才能真正体会爱的快乐,爱的幸福。无私奉献是爱的实质。但是如果缺少了真情的投入,缺少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和谐的个性来。苏芮在《奉献》中唱到: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地问,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

我不停地问。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是否真正的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是否把学生当朋友一样看待;我不停地找。当学生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当学生思想上出现波动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当学生学习出现困惑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唯一的答案就是爱——它意味着一种关心,一种信任,一种鼓励;我不停地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2014年第6期中一篇题为《靠近你,温暖我》的文章中描述的两个生动的案例感动了我,也更加让我明确了只有付出无私的爱,才能收获温暖的爱。

“让集体因我的存在而感到温暖”,这是我的一句格言。我,作为一个班主任,作为一位教师,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李镇西 25年后的证明[J].教育文摘,2015。

论文作者:张传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爱,教育的真谛论文_张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