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论文_刘庆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论文_刘庆

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大面积的建筑施工随处可见,类型多样化和功能齐全化已经变成了行业内部共同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建筑业大部分还是选用混凝土结构构造,这从另一个层面告诉我们,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不过在追求提高工程施工率和建筑物使用性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控工作,只有在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为建筑的长久使用服务。才能提升企业形象,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混凝土的简称为“砼”,它其实就是由胶凝材料把集料进行胶结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通常我们所提到的混凝土大多都是指用水泥当作胶凝材料,然后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拌和,然后进行搅拌而得到的混凝土。这种材料已经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按其使用功能分类主要有结构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火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类型。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

第一,混凝土其实就是指通过将水泥,砂石以及水等原料进行充分的拌和,使其能够产生水化反应,并逐渐产生凝胶而得到的水泥浆,可以让沙和石紧密地粘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自身的强度以及耐久性等。此外,由于混凝土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它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过程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能够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其中具体包括制作工艺、配合比、以及原材料的质量等。

第二,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概况。在实际施工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浇筑技术,这就需要尽量降低建筑物出现裂缝的情况。一般而言,之所以建筑物会出现一些裂缝,主要是温度降低的过程中会发生收缩现象,由于受到地基等条件的约束,在混凝土的内部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如果拉应力自身的强度远远超过抗拉强度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逐渐出现裂缝。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确保混凝土处于自由状态,这样即使出现较大的收缩,基本上内部不会出现拉应力。

第三,在对混凝土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混凝土的骨料以及水泥等材料的配合比进行合理控制,注意各种材料添加的顺序,此外,还需要合理控制拌和的时间。对于那些强度等级不同的原材料,不可以进行混合使用,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阴雨天气,那么就需要对含水率进行实时检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用水量,还需要对材料质量开展严格的检验工作。不断提升混凝土实际试配频率,然后根据实际的适配结果来对各种原料的掺量进行合理设置。应当把掺量的误差控制到低于总量的2%~3%,在搅拌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其均匀性,尽量避免由于局部外加剂过多而导致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在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对实际施工中用到的设备以及器材开展严格检查,从而确保混凝土拌制的质量,需要制定出更加严格的原料质量检查制度,当原料进场之后,要对其进行复检。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

2.1 全面分层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采用全面分层的方式,当第一层完全浇筑完成之后,再实施第二层的浇筑工作,直到全部浇筑完成。如果采用这种方案,结构平面的选择不能够太大,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从短边开始,然后沿着长边的位置实施浇筑。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从中间开始向两端同时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分段分层

如果使用全面分层的浇筑方案时,通常浇筑强度非常大,如果现场的机械设备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分段分层的措施。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尽量从底层进行浇筑,当第一层浇筑基本完成之后,再进行第二层浇筑工作。对于那些厚度比较小的结构,则更加适合采用分段分层的浇筑方案。

2.3 坡面分层

对于坡面分层来说,经常会用在结构的长度大于厚度三倍的时候。在浇筑的时候,由于混凝土会形成斜面,斜面的坡度大约是1: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必须要从浇筑层底部进行,然后依次向上移,从而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结构截面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很容易出现裂缝。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包括两种,也即是指降温与收缩。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地控制,才能够降低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在实际浇筑期间,一定要合理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使混凝土自身具有较强的抗裂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尽量选择低热硅酸盐水泥,然后再向其中掺入减水剂,同时要适当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通常情况下都会使用中粗砂,以及粒径相对比较大的石子。当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在原料放置场地上搭建一些简易的遮阳装置;是当地扩大浇筑面,合理控制浇筑的速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水进行降温;当浇筑工作顺利完成之后,需要及时覆盖保温,防止温差过大造成裂缝。

2.4 振捣的要求

一般而言,混凝土从吊斗口位置下落的高度应当低于两米,如果在高于三米的情况下则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用串桶等。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分段分层进行,而高度的选择则需要按照结构特点来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是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大约1.25倍,最长不能大于50厘米。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3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材料,而且混凝土自身质量的优劣会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的时候,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好坏是确保混凝土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确保施工过程中操作规范,避免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果浇筑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否则会形成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陈祥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7(06):104+108.

[2]张华.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05):103-104.

[3]王大志.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08):154-155.

[4]楚大平.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中国外资,2013(11):230.

论文作者:刘庆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论文_刘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