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论文_李丹1,马海静2

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论文_李丹1,马海静2

1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 河北廊坊 065000;2河北省地矿局探矿技术研究院 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就是水文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因为水文水资源直接影响水利发展与农业进步,所以通过强化水文水资源管理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本文中详细分析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措施分析

引言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北方雾霾、川中泥石流及西南大旱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这些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正常生产生活的进行。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不断健全水文水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实现水利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水文水资源环境概述

根据实际的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洪灾现象,而且相对于其他国家比较严重,由于洪灾的出现,我国930万m³的地域面积受到了严重的毁坏,大约有6.4%的农业播种面积被破坏。另外,生态环境也因为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以及破坏而不断的恶化,同时,气候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使得水文水资源的变化频率不断升高,从而加快了洪涝灾害现象发生的频率,而且根据数据资料显示来看,我国土地的受灾面积不断的增加。由于目前我国防洪工程还不够健全,不够科学,使得水文水资源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水文水资源管理特点

2.1项目琐碎

在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中,通常是将水文站作为单位,基本上一项工程建设就是使用一个水文站进行改造或者建设的。建设项目内容通常包含站房、征地、仪器设备安装、水文监测设施、办公和辅助设施等。其中,水文测验设施包括观测道路、水位自记井、水尺、水文缆道等,仪器设备包括蒸发器、自动雨量计、普通雨量计、巡测设备、流速仪和缆道操作系统等,办公设施包括电脑、空调、桌椅等,项目比较琐碎。

2.2工程量小

在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土建工程量比较小,通常站房建筑面积在200㎡范围,最多不超过300㎡,而观测房、缆道房只有十几或者几十平方米。中小型的测流缆道,投资通常不超过30万元。工程位置通常较为偏远,运料不方便,并且工程量比较小,施工环境差,成本偏高。造成大规模的施工单位不愿意干,小规模的施工单位没有能力干,给施工管理带来许多的困难。

3、水文水资源环境现状

3.1研究经费投入有限

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水文水资源的研究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满足领域内研究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空间跨度较大,涉及时间较长,往往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研究经费也大幅度增长,此种情况下,使得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水文水资源领域内存在复杂的水文问题,水文研究失衡,对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有着较高标准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相关理论及技术仍存在不足,导致水文水资源领域相关研究不到位。

2.2 水文监测设备数量不足

水文水资源领域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对水文监测设备的性能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优化的设备性能以及充足的设备数量能够保证水文监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当前我国在这一方面仍存在不足,高精度、高效率的设备并未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内得到科学化应用,依然通过人工方式开展水文水资源领域内的相关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水资源管理不到位

就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通过水总量来对水资源加以管理控制,但此种方式下水文水资源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节水制度与技术有待完善,水量监测、用水模拟以及节水治污等无法得到准确落实,导致水资源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4、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

4.1加强先进科学新技术的应用

水文水资源领域预测与监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有效预防水文水资源灾害方面,水文水资源领域预测与监测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有效地避免洪涝与干旱等灾害现象的发生,应当进一步加大水文水资源领域预测与监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近年来,全球的气候在不断变化,使得我国水文水资源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并开发更为高效的预测与监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水文水资源领域配置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几年来对水资源方面的消耗逐渐增加,使得水文水资源方面的问题表现的更为凸显。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工业与生活用水在逐渐地增加,巨大的消耗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紧张问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用水紧张的局面进行缓解。利用水资源的调控与合理配置技术,能够使得水资源管理体系不断的完善,从而使得全国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更加协调可控。

4.2防洪预警系统应用

1)防汛指挥系统的信息源分为: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四类,主要针对水情雨情信息采集,补充完善信息采集设备,重点开通防汛部门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信息采集的实时化、规模化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2)将实时接收的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及时地处理,通过中间件技术把这些异构数据整合到一起,并建立综合数据库,其中包括云图库、气象信息库、水雨情信息库、工情信息库、历史洪水库、社会经济信息库、地理信息库、图形库、动态景象库、文法库、灾情库、超文本库等。还有专用数据库,主要存储:防汛预案数据,洪水预报模型,防洪工程概化图、防洪调度经验与知识。3)防洪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要实现主要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基础信息和综合信息资源,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满足其对各种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能够及时、有效地为防汛综合决策会商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4.3完善各类防洪预案

目前,虽然很多城市已经根据具体的防洪减震情况编制了相关的防洪预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洪涝情况的改变,很多措施已经不符合当前的防洪需要。因此,防洪预案的制定必须要进行动态化管理,并结合社会现状,定期补充、完善现有的预案。同时,各流域防洪预案的制定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经济发展情况、人文地理情况等。并将洪灾风险管理与地方的经济建设体系挂钩,明确不同部门在不同时期的职责与义务,以充分发挥该预案抵御洪灾的作用。

在开展防洪减灾工作中,政府的主要功能是为灾害的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为其相关的一些公共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地区防洪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做好这项工作,政府可以采取相关手法来加强广大群众的防洪意识,一方面督促工作人员做好防洪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做好对群众的防洪宣传工作,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把防洪的相关知识归纳进教材中,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学习基本的防洪措施。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形式,向群众宣传防洪减灾的重要性,使当地人民逐步树立防洪减灾的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5、结语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增长,我国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以及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水文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以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对于实现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洪涝、旱灾等灾害现象的发生。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同行提供一定经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千武.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2):23.

[2]陈亮.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J].江西农业.2017(13):114-115.

[3]王翠银;詹祯圭;桂良友.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03):78.

论文作者:李丹1,马海静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4

标签:;  ;  ;  ;  ;  ;  ;  ;  

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论文_李丹1,马海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