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_体验式教学论文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_体验式教学论文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阅读教学论文,体验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学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处于改革前沿的阅读教学改革,不断地推出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为什么要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呢?

1.阅读教学的现状。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目前,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存在着“以对语言的研究取代对语言的学习,以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取代对语言材料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失误,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改革,开创一条新路,就成了当务之急。

2.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教师吸收人类文化和教育的先进思想,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始创于20世纪四十年代的体验学习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美国。由于体验式训练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国内外许多小学在体验教学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学校“潜能教育”的办学理念,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新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学生为本的理念。体验式阅读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英国教育家德朗特里认为:教学民主的真正含义是“教师与学生就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教师应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进步等问题,共同作出决定的课堂风格”。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认同教学的目标,甚至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确定,明确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向清楚,兴趣浓厚,从而沉浸在语文学习的快乐之中。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时也是参与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心思考、张口品读、亲身感受,通过整体的感知、感受、把握、体味、揣摩、领会,终于悟知、悟情、悟理。学生主体在品读中升华,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

二、教学特点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过体验感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1.情境性。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开始的阶段。”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应创设典型场景,充分利用形象,激起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把训练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让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2.参与性。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即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选择学习内容,运用恰当的学习评价。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自主的能力。而自主性是一种积极的动机,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不但会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能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3.发展性。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得对文章情感、内容和审美独特而积极的体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发展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创新性。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进取,畅所欲言,直抒己见,对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创新,锐意进取,不因循守旧、不满足现状、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书本,勇于抛弃说教和灌输,努力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策略

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抽象知识的感性化、形象化,使具体感知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激起学生对新问题探索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联系生活。叶圣陶先生指出:“学语文,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越逼近原型,理解越快、越真。对于课文中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而对某种缺乏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去亲历,加强体验,促进感悟。如《捞铁牛》一课的教学,可结合这样一个小实验: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桶水,一个铅球(或石块)。先让学生把铅球放入水桶中,然后从水桶底拿到水面,再把铅球从水面拿出水桶。如此反复几次,感受到铅球在水中和水外的重量变化。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对浮力这个概念有了形象的感知,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兴趣浓厚,达到了良好效果。因此,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角色扮演。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给予学生表演的机会,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如在教《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狼和老山羊。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狼”从装出伪善的面孔到露出凶恶本性以及“老山羊”不轻信花言巧语,一步一步地识破狼的诡计、凶残本性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文章所描绘的形象有了更真切的体验。

3.展开想象。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关键处进行拓展,运用想象,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加强语言实践,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升华情感体验。如在《生死相随的海鸥》一文的教学中,可多处运用想象体验,当小海鸥的叫声惊动了其他的海鸥,他们成群结队地赶来营救时,可想象这一场面的气势;在写到只有一只海鸥与受伤的海鸥生死相随时,可想象它们是什么关系;在两只海鸥随波而去时,可想象它们的结果……通过想象,使学生与海鸥一起飞翔,与海鸥一起受伤,与海鸥一起随波而去,与海鸥一起体验感悟友情与亲情。

4.补充资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而且他们与作者所处的年代不同,所以在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与文本都有相当大的距离。要让学生真切体验文本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因此,适时适度地补充相关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走”完长征的婴儿》一文时,由于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比较远,对小学生来说体会长征精神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除了让学生品读文本中描写红军遇到困难的语句外,还可以补充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录像,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体验感悟时,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的。在彼此交流感悟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较深刻地体会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四、教学案例

【课例一】去年的树

[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创设情境,感受小鸟和大树的情意。

2.整体感知。轻声读课文,思考:在第二年春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和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的大树。

3.研读重点。

(1)读课文,划出鸟儿在寻找大树过程中与树桩、大门和小女孩对话的有关小节。

(2)请几个学生分别扮演鸟儿、树桩、大门和小女孩,体会鸟儿的急切心情。

4.感悟中心。

(1)读最后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训练说话: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______”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又好像在说:“______”然后,鸟儿恋恋不舍地飞走了。

5.续编故事。

(1)提示:去年的树不见了,鸟儿看着灯火恋恋不舍地飞走了。他会飞到哪里呢?他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2)根据提示续编故事。

在《去年的树》一文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体验的策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深深体会到鸟儿与大树的亲密关系;在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揣摩鸟儿的三次问话时的不同心情,体会到鸟儿在寻找好朋友大树的过程中感情是多么的急切,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强烈,又在扮演鸟儿、树桩、大门和小女孩时得到表现,无论是扮演角色的,还是在座位上的,都会深刻地体会到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谊的品质;凭借文本,想象说话,续编故事,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鸟儿失去好朋友大树的悲伤情感,激发了保护环境的意识。体验式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以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例二】给予树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读题理解。

(2)检查预习:指导理解“圣诞节”和“援助中心”。

2.整体感知。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

3.重点研读。体会金吉娅的美好情感。

(1)读第三小节,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什么是“沉默不语”?联系上文,“沉默不语”的她在想些什么?

(2)默读第四小节,想象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

提问:①如果你是金吉娅,你来到挂满心愿卡的给予树前,会想什么?会说什么?②你们知道金吉娅除了帮小女孩买洋娃娃,她还送给小女孩什么?③出示: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学生朗读感悟。)体会亲情:母亲在了解金吉娅用心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④孩子间在互相馈赠前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⑤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4.总结拓展。

(1)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收到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帮小女孩把她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评议。

在《给予树》一文的教学中,教学“圣诞节”和“援助中心”等有关的词语,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就补充了一些材料,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些词义。在体验金吉娅情感时,假设自己是金吉娅,在回家的路上“沉默不语”时会想些什么?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在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教学中紧紧抓住“沉默不语”这一重点词语,创设情境,扮演角色,透过词语想象人物的内心。在教师的引领下经历了一个认识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情感上由无情到动情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才不会让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就会在体验中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感受故事情节,享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以上笔者仅以几篇课文作为例子说明,其实很多课文也可以灵活地利用其中的方法或创造性地去开展体验式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体验的快乐中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认知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

五、教学收获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决定一切”。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内驱力。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尝一尝”。对课文的感悟同样也是如此。以往的阅读教学,教师讲得特别多,学生说得少,一节课下来,基本由老师的主导给“承包”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根本得不到体现,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发展。现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主动感受文本的丰富情感、生动情趣、丰满形象和优美语言,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学生丰富独特的体验感悟,有时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表现,有时在学生互相提问题和互相回答中呈现。这样,在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了。

2.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彰显个性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离开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只能是一句空话。阅读能力不只是表现在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能够独立地阅读并理解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地进行阅读体验。在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3.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在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能自主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化得以张扬,个性化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学生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和创新水乳交融,就能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体验感悟的时间,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应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交流自己的感悟体验,同时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原有的认知得到提升,情感得到深化。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及时地认识自己,纠正自己,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不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体验的快乐中尽情地学习。

标签:;  ;  ;  ;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_体验式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