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浙江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浙江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

□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劳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浙江就业结构和劳动力供应结构的影响,建议从短期的优化劳动力需求和长期的改善劳动力供给两侧精准发力,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同时完善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浙江就业平稳有序。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这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的重大创新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传统的需求侧改革主要侧重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侧重于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从强调需求侧管理,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的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更加注重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劳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

浙江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使就业更加充分,结构更加优化,保持了就业形势的长期稳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就业政策从“统分统包”到“三结合”,再到推行“就业市场化”,实施“再就业工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经过了一系列转变,实现了就业方式的深刻改变,就业观念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就业市场保持基本稳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成为人口和劳动力流入大省。全省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劳动年龄人口(16-64岁)从2000年的330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155万人,10年间增加855万人,年均增幅为2.3%,大大高于全省户籍人口0.5%的增速。为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将调好味的藕片以每袋100 g的规格装入密封袋,抽真空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0 ℃灭菌18 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确保浙江就业平稳有序,应从短期的优化劳动力需求和长期的改善劳动力供给两侧精准发力,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同时完善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浙江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外省农民工到浙江就业,他们大多从事制造业、建筑业中的一线生产工作,以及住宿餐饮等服务业中的普通岗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部分企业减少了用工需求,这对农民工就业造成一定影响。2017年全省企业用工调查显示,约1/3的企业反映缺少普通技工;2018年四季度,36.4%的企业认为目前不存在“招工难”问题,与前三个季度相比,比重逐步上升。长期来看,随着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等高端新兴产业的比重日益加大,以及薪酬较快增长,缺少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在企业的眼中性价比降低,用工比重可能会逐渐下降。但这一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民营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用工缺口较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浙江就业结构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将宝贵的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增长空间有限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电解铝、光伏、造船和炼油等产业和“僵尸企业”中释放出来。浙江的产业结构升级走在全国前列,民营经济和新经济发展较快,相对于一些资源型省份,产能过剩行业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去产能对浙江就业的结构影响相对较小。与此同时,浙江还可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发挥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从去产能任务较重而又无法消化剩余劳动力的中西部地区吸收部分优秀人才,为本省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去产能过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更多采取兼并重组而不是大面积直接破产的方式来化解产能过剩,对就业的冲击被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典型案例如杭钢集团关停半山钢铁基地,通过将部分员工安置在省市属国有控股企业、鼓励自主创业、到其他民营企业择业等多达12种方式,完成了1.2万名员工的分流安置工作,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和推广。

方案三:公路—汽车—半移动式破碎站—胶带联合开拓运输方案,场内公路汽车运输至破碎站平均运距0.96km,场外平均运距5.3km,年剥离总量1408.4万m3需新增108t 级矿用卡车39 辆。首期在露天采场出口1 805m处建立破碎站,随着采剥的推进将破碎站分别搬迁至东帮1744m 平台和北帮1684m 平台,岩石场内采用公路汽车运输至破碎站,岩石经破碎系统破碎后,通过转运胶带接力运输至落家井排土场由排土机排土,其余岩石由矿用汔车直接运输排土场。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从总量上看,浙江的劳动力市场已经从供过于求到适度供不应求,总体上基本平衡。从内部结构看,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失衡已经成为浙江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和突出表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发展更多优质企业等,对浙江的就业结构和劳动力供应结构产生影响。

从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浙江的一、二产业就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逐年上升。尽管目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仍然超过第三产业,但按照目前趋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久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表1)。

表1 2014-2017年浙江省各产业就业人员数及其比重(万人)

电子14、15级的具体教学内为:以基于8051系列的单片机实验板的硬件电路和程序设计调试为载体,以流水灯、抢答器、电子时钟、大屏幕广告牌等为具体教学项目,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将单片机几方面的内容如融入教学项目和任务,使学生学会调试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重点教会大家典型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式和调试方法。

在三次产业中,浙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及特色产业,推进各产业融合互动、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八大万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数字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金融、文化及特色产业从业人员数逐年增长,就业结构逐年趋好(表2)。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劳动力供应结构的影响

目前,浙江的劳动力市场具备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劳动力供应增长缓慢,用工成本持续增加。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减,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问题,尤其是工资相对较低的一线生产和销售人员更难招。二是对劳动力质量要求持续提升。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新经济的发展,不少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对劳动力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职工薪酬、“五险一金”等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和劳动力供应增长乏力,企业逐步采取机器换人等手段,减少对普通技工的依赖。三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持续存在。高学历人才“就业难”与普通技工的供不应求同时存在。

表2 2014-2017年浙江省万亿产业年末就业人数(万人)

职业院校毕业生相对于农民工来说无疑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其就业状况强于农民工和普通大学生。截至2018年8月31日,浙江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7.92%,高于本科生2.21个百分点,高于研究生1.05个百分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依然看好。

县级异地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异地视频会商,充分发挥了协同指挥和调度功能;同时,卢氏、栾川、南召等8个县的异地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了乡镇。异地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已成为各级水利部门召开视频会议、进行防汛会商的主要平台。2012年7月3日,河南省防办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县级防汛视频会商系统进行了应急演练,并对防汛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平顶山等市随即召开了所辖县视频会议,对迎战7月4日的强降雨进行了紧急部署;省、市、县三级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为应对此次强降雨提供了有力支撑,效果显著。

相对于农民工的低工资要求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高性价比,普通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好的素质和能力,但其供应量增长较快,就业压力加大。2017年浙江本专科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7.7万人,是2000年的8.7倍,而全国同期是7.7倍。此外,由于国内高校改革步伐相对滞后,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增加了普通大学生就业难度。

对策建议

但从2010年开始,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现“民工荒”,支撑东部发达地区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开始逆转,劳动力市场的天平逐渐从买方向卖方倾斜,务工人员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数据显示,浙江劳动年龄人口2018年为4124万人,比2010年减少31万人。浙江作为典型的劳动力输入大省,用工紧张程度逐年上升,用工成本快速上涨。众多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优化用工结构,不断提升竞争力,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简称“三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兴力量。要继续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就业比重。同时,要防止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纺织、皮革、造纸和食品等行业就业岗位断崖式缩减,通过机器换人,逐步有序向中西部等内陆地区转移,实现就业平稳过渡。

继续发挥浙江民营经济优势,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使其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降低企业注册门槛,鼓励企业创业创新。同时制定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打造较为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降低青年人创业难度。

(二)加强劳动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劳动力素质

一方面,要加快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有效引领和匹配社会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产业动能的转换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层次得到有效提升,其对劳动者专业结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建议高校应当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学科门类和专业布局,更好地发挥对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技能蓝领已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紧缺人才,应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和设备投入,积极引导学校同相关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加大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专科(高职)毕业生比重。积极实施“蓝领国家千人计划”、“国家工匠”等工程,加快在中小城市发展一批职业院校,培养当地产业发展亟需的实用人才。

根据林雪川的说法,黎永兰倒下之后,左边耳朵就流血出来了,嘴里也吐白沫,他自己也吓倒了。林雪川将倒地的黎永兰通过出租车送到了广安市人民医院。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提高对少数就业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强化政府兜底。加快建立适合农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差别化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加强商业性保险在养老和医疗中的比例,加快推进社保跨省转移。同时在子女教育、户籍政策等方面为省际转移的劳动力提供更多便利,促进劳动力省际流动。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供需匹配效率。调整和完善现行就业培训政策,着重提高培训质量,强化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就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对中年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群体要适当倾斜。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方式,加大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课题负责人:郁志君

课题组成员:潘强敏 沈 曦

赵 静 叶鑫潮

巴 博

执 笔:叶鑫潮

标签:;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浙江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