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舒适护理观察论文_高桂艳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组病例均为我院自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8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未见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及疾病主观感受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程度,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舒适护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42-02

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被称为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近几年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患者的关注。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给予患者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等状态上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1]。本组研究中,通过采用舒适护理加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自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87例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5.8±7.5)岁。根据NYHA分级,患者中,19例为Ⅰ级,44例为Ⅱ级,14例为Ⅲ级,10例为Ⅳ级。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NYHA分级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如下:

患者入院时,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协助患者办理相关手续,尽可能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的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治疗,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与患者沟通时,尽量采用通俗易懂且简洁的语言,不宜使用过多专业术语,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知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协助患者做好相关检查,给予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在协助过程中,可询问患者感受,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根据患者喜好,适当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身体素质方面的教育,通过某些非剧烈的体育动,增强患者体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并发症的预防上,要对患者个人卫生进行护理,定期清洁、消毒被褥,病区内设置自助消毒间,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的发生。定期检测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患者血压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给予调整,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营造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病区内保持安静,在患者适宜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24h监控,使患者有护理需求时,能够得到及时护理。尽量阻止患者夜间行走、活动,嘱患者根据医嘱合理用药。病房内设置温湿度剂,调整好病室室温,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给予生命体征等监测,监护心电血压情况,按摩患者肢体、腰部等,以患者舒适为宜。定期对病室进行通风,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严格消毒,尽量减少家属探望,防止感染。卧床患者应加强个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嘱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加强自我监测。为防止术后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引起血管栓塞,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舒适程度,如有不适感,应给予适当调整。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根据患者的喜好,给予适当的饮食调节,合理摄取蛋白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饮食宜以清淡、低热量为主,尽量不宜食用高热量的食物,整个饮食结构需均衡,增强患者免疫力,预防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的发生,同时,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出院时,给予一定康复指导,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定期到院复查。给予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3判定标准[2]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冠心病机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测量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对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其评价内容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疾病感受等5个方面,其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处理,P<0.05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全部患者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未见死亡病例。对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及疾病主观感受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几年呈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受疾病痛苦的干扰、对病情的不了解、治疗本身带来的痛苦、陌生的住院环境等因素,均可能对患者身心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利于病情的康复。临床研究[3]指出,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尤其是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已从单一的医疗技术,而转向了既关心医疗技术,又关心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对护理的需求也不仅关注于病情的合理护理,更注重对患者本身的心理、生理等状态的调整。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舒适护理理念应运而生,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身心的舒适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达到疾病的有效治疗及恢复心理状态的健康。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躯体感受到心理感受,均以患者的舒适度为施护标准,以改善情况,舒缓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5]。

本组研究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加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并通过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以探讨舒适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的应用价值。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围术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程度,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0):183-184.

[2] 王晓燕.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4,9(6):761-762.

[3]李淑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及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3):128-129.

[4] 胡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06-307.

[5]刘立华.循证护理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0):232-233.

论文作者:高桂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舒适护理观察论文_高桂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