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交通企业出路在于管理机制的转变_股份制论文

国有交通企业出路在于管理机制的转变_股份制论文

国有运输企业的出路在于转换经营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经营机制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过渡阶段,运输市场发育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本文针对国有运输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国有运输企业摆脱目前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努力转换经营机制,主动、自觉地走向市场的见解。并根据运输企业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包括单车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提出了与现行承包制衔接的先包后股,完成向股份制过渡的转换模式。关键词:运输市场;运输企业;股份制

市场是由多元化的主客体因素构成的经济复合体。企业进入市场,优胜劣败,不进则退,别无其它选择。运输企业所面对的运输市场,除具有一般市场的属性外,更具有它的特殊性:市场的开放性和交换行为的隐蔽性;劳动的密集性与社会运力的竞争性;时间的波动性与空间的区域性;运输方式的可替代性与派生关联性。这些都决定了运输市场的复杂性[1]。

1 运输企业面临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过渡阶段,运输市场发育不够完善,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运输企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在[2]:

(1)政出多门的行政干预,使企业成为强化行政手段的实施对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成了简单的对偶,间接的宏观调控体系未健全,把企业推向了市场,又没有给企业相应的经营决策权,造成了企业的政策性亏损。

(2)名目繁多的乱摊派,价格体系的扭曲使企业的效益被吃掉,企业负担日益加重,自我积累、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缺乏,企业求生存、求发展步履艰难。

(3)运力盲目增长,运输结构趋向畸形,运输市场机制难以形成。运输企业在畸形竞争的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使得货源大量流失,运量下降,效益滑坡,生产陷于困境,出现了“私盛公衰”、“副盛专衰”、“劣盛优衰”的不正常现象。

(4)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承包机制不完善,领导科学管理意识薄弱,对企业走向市场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以钱代包”,“以包代管”、“以罚代教”的倾向严重,致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凝聚力。

2 运输企业的出路

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冲击,运输企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以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强化内部管理,努力转换经营机制,主动、自觉地走向市场。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机联系着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经营活动运行的机能体系,是企业活力的内在动力[3]。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就是要落实企业法,健全企业领导体制,建立自主经营机制;推进企业间优化组合,建立淘汰落后企业的机制;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公平税负,建立企业间平等竞争机制;搞好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内部竞争机制;搞好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和定期考工升级制,使职工收入同其岗位、技术等级和实际贡献挂钩,建立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参与竞争,形成自负盈亏的风险制度;依靠科技、建立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机制。

运输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企业的自我改造,无论从外部保持良好的循环还是从内部启动造血功能,都需要科学地设计程序与方式方法。外部环境的创造方面,要理顺政企关系,完善市场体系,健全法制法规,社会保障统筹等。在企业内部,需要解决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劳动分配,科学决策,管理现代化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落脚点,就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与利益分配协调问题。而股份制正是联结二者的纽带[4]。

2.1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年改革,为了搞活运输企业,完善运输企业的经营机制,在运输企业中推行了各种经营责任制,其中最典型、推广最普遍的是承包经营(包括单车承包)责任制。通过签定承包合同,确定了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承包制同旧的体制比较起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实践中很快就取得了一包就灵,一包就活,一包就变的成效。在一定的时期,使运输企业自我积累机制增强,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初步形成,在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承包制的本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只能作为运输企业改革的过渡模式,这是因为[8]:

(1)承包后的运输企业不能完全摆脱行政干预,经营决策权没有完全下放给企业;

(2)承包合同是由发包与承包双方以“一对一”的谈判方式来确定,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缺乏竞争机制使得承包基数不尽合理;

(3)发包方与承包方责、权、利不平衡,承包合同签定后发包方取得固定收益,经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经营权,又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4)运输企业生产经营受价格、季节、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合同确定的承包基数不变,这时合同难以实现,承包者无本负亏,致使合同软化;

(5)承包者行为短期化,不顾长远和全局利益,拼车辆、拼设备,发展后劲不足。

诸如上述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承包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所有者可以选择经营者,而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听命于所有者,依赖于所有者。也就是说承包制没有从根本上改革企业制度而是一种过渡性的企业改革形式。

2.2 推行股份制

实践证明,要使运输企业真正具有活力,必须对我国国有运输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使运输企业真正具有法人所有权,使产权主体多元化。股份制是一种产权关系明确而又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企业制度,是搞活企业,发展生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最佳选择。股份制可以使国有资产管理者由企业外部管理进入企业内部管理,能较好地界定现有企业资产。用发展眼光看,使企业产权商品化,货币化,证券化,市场化,使企业各方面都活跃起来,这对促进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有好处。另外,从各种利益主体分配关系的角度看,按股分红,简单明白,也较规范,省掉了很多讨价还价的纷争。从长远看,能促进现有利益格局的重新组合,将资产社会化,能真正实现两权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近几年,不少运输企业(特别是新组建的运输企业)实行股份制,大都上得快,效果好,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国有运输企业股份制模式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在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滑坡的情况下,推行股份制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是搞活国有运输企业有效的企业经营模式。

运输企业有着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在推行股份制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和探索合适的股份制模式,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股份制经营的路子:

一是股份制的基本内涵如产权明晰化,资本主体多元化,风险共担,利益分享,风险利益一致等原则不能丢掉;

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本企业特点,推行股份制时,不强求一步到位。在总的目标指导下,考虑与现行承包制的衔接,对于新组建的运输企业,可先股后包。对于已实行承包制的运输企业,可先包后股,股包兼行,求同存异,因势利导。在完善承包制同时,使企业的发包单位逐步变为法人化、实体化单位,为将发包单位转化为企业董事会做准备,完成向股份制的过渡。另外,发展全员承包,建立风险基金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基金,如果盈利,可以分红,如果亏损,用该项基金补偿,为向股份制转化创造条件[5];

三是科学评估资产,合理划分股份,贯彻等股等利,先留后分原则。现行国有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项资产和无形资产界线不明,产权关系界定不清。在评估资产时,要有一定原则,使资产评估规范化,定量化,同时根据资产评估情况,合理确定国家股,企业股,内部职工股,社会发行股的份额,防止财产的不合理转移。在等股等息、等股等红原则下,既要维护股东的均等收益权,又要使企业留有后劲,不要因考虑到企业发展而挫伤股东积极性,造成投资渠道不畅,也不因一味考虑股东利益而置企业发展后劲不顾。因此,在股利分配上,应当在偿还债务,留足各项基金后,有多少,分多少,有利分利,无利分亏;

四是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原有国有运输企业改建的股份公司,国家股占较大的比重。目前,国家股的代表机构尚未形成,主管部门仍行使行政管理权,干预较多。董事会及经理班子又是原企业负责人,公司内部没有形成不同利益主体间相互制约的机制,董事会难以发挥作用,经理也只能听命于主管部门。不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股份制只是一种形式化。因此,在推行股份制的时候,注意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有职有权,总经理独立自主地管理公司事务。为保证股份制企业社会主义方向,保证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要发挥党、群组织的作用,党、群组织可选代表参加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讨论公司发展规划及重大问题,反映职工意见和要求,监督公司各项工作[4]。

国有运输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受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外,在时间上必须与政府宏观调控相匹配,在空间上必须与整个国家新的经济体制相协调。

标签:;  ;  ;  ;  ;  

国有交通企业出路在于管理机制的转变_股份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