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伏贴的护理体会论文_黄彩兰

中药三伏贴的护理体会论文_黄彩兰

黄彩兰(厦门市第一医院鹭江门诊部 福建 厦门 361000)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70-0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三伏贴的原理和疗效,并就具体案例,简要探讨了中药三伏贴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三伏贴冬病夏治护理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具有中医学特色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体虚性感冒咳嗽和慢性哮喘等疾病,连续帖敷3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治疗。

1原理三伏贴的原理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就是阳气最充盛之时,即三伏天利用温热性功效的中医方药,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以治疗慢性、虚寒性等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1]。所谓“冬病夏治”,“冬病”指的是因体内阴寒比较重,而在气候相对寒凉的秋冬季节发病的一类疾病;“夏治”是指借助夏天旺盛的阳气,能更好地把体内的阴寒祛除[2]。三伏天(每年7月中旬~8月上旬),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人们驱散体内寒气的最佳时间。因此,也是穴位贴敷治疗虚寒性疾病的最佳时间。该疗法疗效确切,具有简便、价廉和速效的特点[3]。

2体会案例我们门诊部曾连续两年开展三伏贴治疗,现将这两年来三伏贴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1前期的准备工作在三伏贴开始前三个月,准备三伏贴的健康教育内容,并通过医院的板报、健康教育栏、微信群等对三伏贴的开展进行广而告之,宣教内容包括: 1)三伏贴的贴敷时间:即每年夏季三伏天的第一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当天,是“三伏贴”的最佳治疗时间。2)三伏贴的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容易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妇产科疾病,包括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其他类疾病,包括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的人群。3)三伏贴的禁忌症不适宜贴敷的情况有: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两岁以下儿童。4)三伏贴的注意事项:贴敷其间的饮食指导: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宜多饮温开水。贴敷当天不要让空调、电扇对着吹,室内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忌游泳、不要从事剧烈的活动。贴敷后4—6小时不能洗冷水澡等。

2.2病人的预约和筛选在三伏贴开始前一个月由中医科开始门诊预约和筛选病人,对于三伏贴适应症的患者门诊登记其姓名、联系方式,并每人发放一张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处方上附有门诊部和医生的联系电话。便于病人的咨询。

2.3药物及贴敷材料准备药物组成:白芥子、玄胡、细辛、麻黄、甘遂、肉桂、山甲、冰片等,分别研磨为极细末和匀备用,临用时用鲜姜汁调制成膏。药用的姜汁每日采用鲜姜现用现榨。敷贴材料选用无纺布材质,与人体适应性好,过敏反应少,大小约6cm×6cm,内面带胶,附离型纸,中间留置约直径2cm的空间放置药物。使用前将离型纸揭下,将按配方现配好的半固体状药物放置在敷贴中间,等待贴敷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三伏贴的贴敷1)贴敷环境要求每年初伏、中伏、末伏每伏的第一日前后,尤其当日,前来贴敷的患者最多,大批患者短时间内涌入医院,有一个相当长的排队等候时间,天气炎热,等待的患者会比较烦躁,所以应该提供一个宽敞的等待场所,空调温度在26—28℃,提供温水,侯诊大厅备有书报杂志、大厅电视播放三伏贴的宣教片内容,按照先来先排的原则,由导医护士排号和引导,耐心做好解释安抚工作,缓解病人在等待过程中的急躁情绪,让病人有次序地安心等待。

2)操作方法贴敷时一般需要暴露患者的身体,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男女分为两边贴敷,中间用隔帘隔开,室内光线充足,空调调到适宜的温度,病人一般取坐位或者俯卧位,充分暴露穴位,贴敷前,清洁皮肤,擦干汗液,或者用75%酒精擦拭皮肤,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好穴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护士协助贴敷,将备好的药物贴敷在标记的皮肤上,贴敷时要稳妥的固定,避免患者出汗或者走路运动使药物脱落影响疗效。一般四肢穴位,在贴敷上下缘用两条胶布固定,背部的穴位在全部贴完后,用宽胶布上、中、下缘固定,颈部的穴位,处于经常活动的部位,则需要在敷贴上下左右都要用胶布固定,防止活动时脱落。

3)贴敷时间在诊室醒目地方张贴贴敷时间,并再向患者强调一般贴敷时间为成人3~4h,儿童0.5~1h。皮肤敏感者适当缩短贴敷时间。4)贴敷后的健康教育a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b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c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医院就医。5)皮肤过敏的处理:在贴敷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如果皮肤感觉到灼热或者出现搔痒等症状时,要及时的将贴敷去掉。皮肤出现水泡时,应覆盖纱布,避免摩擦使水泡挤压,让其自行吸收愈合。a如果出现了皮肤过敏的时候,要选择比较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b过敏的皮肤部位要随时保持清洁,清洗的时候水温一般在40℃左右即可,洗澡的时候避免对皮肤有过度的搓洗,避免使用热水及用碱性强的肥皂。c避免对破损的皮肤部位的搔抓或者是摩擦。d贴敷的数量还有时间要熟练的掌握,每一个穴位的贴服药量一定要足够,一般为花生米大小。贴敷的时间根据患者皮肤的具体情况决定。e皮肤出现大水泡时,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从水泡最低处抽出渗出液,再涂上烧伤湿润膏或抗生素药膏,保持局部干燥,防止感染,一般3~5天就会痊愈。

3结束语“三伏贴”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配合了现代医学“透(经)皮给药系统”理论,体现预防为主的疗法[4]。穴位贴药后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血清IgE含量降低[5],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三伏贴”不但具有经皮给药的优势,而且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阳气虚弱的慢性病人治疗及康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治未病”的重要治疗方法[6]。

参考文献[1]时素华.找准穴、取对穴按摩必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65.[2]李仁癉.中医特色疗法—三伏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39.[3]张寅.三伏贴治疗虚寒型泄泻5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42.[4]黄永辉,陈杰彬,杨晓红,雷正科.从冬病夏治浅析“三伏贴”的治病机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96.97.[5]陈铭.三伏灸疗法与ET、IGE及肺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医研究, 2005,18(2):44.46.[6]刘冰冰,许立峰,路丹,高翔.冬病夏治三伏贴理论浅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6):1187.

论文作者:黄彩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  ;  ;  ;  ;  ;  ;  ;  

中药三伏贴的护理体会论文_黄彩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