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管理的演进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论信息管理学的进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学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CLASS NUMBER G350

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受其它学科解决不了的问题和任务所驱动。信息管理学的产生是顺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我们从社会信息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出现以及学科整合趋势等种种迹象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其学科进化过程。

1 从信息管理实践的发展看信息管理学的进化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交流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社会信息现象复杂多样,社会信息的无序性与人类需要的特定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信息管理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特定的人能够在特定的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活动。从广义的角度说,自从世界上有了人类,形成了人类社会,也就有了人类信息交流行为,产生了社会信息管理活动。

1.1 古代信息管理时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最初是利用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交际手段——自然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语音信息传播的时空范围都有限,为此,人们使用了结绳记事、刻画等办法,后来又创造了文字。文字的出现要求解决记载材料与记录方法的问题。自远古以来,人类曾先后采用过泥板、莎草、甲骨、兽皮、金石、竹木、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直到汉代中国发明了植物纤维纸,才终于结束了人类直接利用天然物质材料来记录信息的历史。但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献的产生完全靠手工抄写,信息管理的规模是极为有限的。印刷术的发明虽然扩大了人类的文献生产能力,但古代社会对文献信息的管理仍然是以藏书楼式的孤立管理为主,没有系统的社会组织。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信息交流活动是自发的、无组织的,信息记载材料是天然的,信息记录方法是手工的。由于信息活动主要集中在个体层次上,社会信息量不大,信息管理活动也是零星的、片断的,主要是对信息载体进行封闭式的物理管理。

1.2 近代信息管理时期

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信息活动的发展。以蒸汽机为核心的动力技术与活字印刷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文献生产效率;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文献资料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以电力技术为基础的电信技术则为人类信息交流创造了新的手段。与此同时,近代科学的发展也为近代信息管理活动开辟了广阔的舞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科学研究活动从科学家个人的自发研究成长为有组织的社会事业,科学交流从自发组织的各种科学团体、学会发展到国立科学院等正规的学术管理机构,致使科学劳动的成果成倍增加,文献信息的数量和需求也在急剧增长。因此,图书馆作为社会上最早出现的有组织的文献信息管理场所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很快的发展,文献资料的加工整理方法成为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以文献信息为中心,以图书馆为主要阵地,以解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与传播报道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基本上是以人力和手工为主并辅之以部分机械化作业,主要管理者是图书馆员。

1.3 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将信息管理活动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现代信息管理时期。这一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1)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阶段。50年代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技术上的突破,把计算机应用从单纯的数值运算扩展到数据处理的广阔领域,为计算机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于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纷纷建立:50年代出现了自动数据处理系统(ADPS),60年代兴起了管漓信息系统(MIS),70年代又先后产生了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等等。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管理对组织管理的作用贩围和重心逐渐发生了变化,由管理“金字塔”的底层——事务处理和业务监督逐步向高层——战略决策转移。这些系统都大量采用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虽然推动了组织的信息化进程,但在进入战略决策这种高层次管理之后,却因其先天不足而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反映出难以完全拽持高层管理的现实。[1]这一阶段信息管理的特点,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管理系统为主要阵地,以解决大数据量信息的处理和检索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计算机化,主要管理者是MIS经理。

(2)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阶段。人类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平。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IRM)概念确立了将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和竞争资源的新观念,强调信息资源在组织管理决策与竞争战略规划中的作用,从而使组织形成了新的信息管理战略,这就是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和竞争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以增强竞争实力、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80年代末期,一种体现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战略信息系统(SIS)迅速兴起。这一阶段信息管理的特点,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以战略信息系统为主要阵地,以解决信息资源对竞争战略决策的支持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网络化,主要管理者是信息主管(CIO)。

信息资源管理的提出,表明了现代社会管理活动对于信息资源的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实践自此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与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与竞争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资源观就在不断地扩展。组织的竞争焦点先是从自然资源转向金融资源,紧接着,人力资源成为组织竞争中的制胜法宝。本世纪中叶以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信息在人类社会所有活动领域的重要性都大大提高了,于是,一种新的资源观——信息资源论正在逐渐形成。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信息管理作为组织管理和竞争的最新热点已受到普遍的关注。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信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达成这一目的,人们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方法,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使得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在不断增加着愈益丰富的内容,并逐渐形成一门新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信息管理学。

2 从专业教育的改革看信息管理学的进化

信息管理实践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个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从而向教育机构提出了培养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强烈要求。为此,传统的图书情报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教育、工商管理教育等专业教育领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被迫)地进行着改革,以适应信息管理的发展需要。

计算机信息管理教育兴起于60~70年代信息管理计算机化的热潮之中。为适应当时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信息人才的急切需求,在国外,不仅许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与信息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课程,而且还逐步设立了信息系统、信息工程和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以培养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和数据处理管理协会(DPMA)都制定了有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我国1979年成立了第一个MIS专业,截止到1995年底,全国1080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共设置了31个MIS专业,31个信息工程专业、26个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此外还有两个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专业。自1992年起,国家教委又在继续教育领域设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并于1995年开办本科段。虽然计算机信息管理教育一般来说都过于偏重技术,不能完全满足组织管理的需要,但毫无疑问,它对信息管理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工商管理教育涉足于信息管理则是出于现代组织管理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视。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引入必然对传统的管理思想(观念)、管理过程(业务)、管理机构(组织)以及管理理论和方法产生影响深远的冲击,组织管理的变革将不可避免。现代组织的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习惯,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为此,管理人员对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资源要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掌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从80年代起,国外一些著名的工商管理学院,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等的管理学院纷纷增加信息管理方面的相关课程或设置诸如经济信息管理、工商信息管理、金融信息管理之类的系、科专业,以培养既拥有信息管理知识,又懂得经营管理之道的CIO。我国高校现有经济信息管理类专业89个,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增长速度最快的专业教育领域之一。

图书情报教育是最早开展起来的信息管理相关专业,前已指出,信息管理一开始主要就是对文献信息载体的管理。一个多世纪以前诞生的图书馆专业教育和本世纪中叶兴起的情报专业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为文献信息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只不过情报专业教育更加强调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置了。图书情报教育曾有过辉煌的发展时期,但自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信息技术的猛烈冲击和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世界各国的高校图书情报院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著名的图书情报学院先后倒闭。[2]仅以图书情报教育最发达的北美为例,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可的硕士点数量锐减,从1978年的65所学校下降到1992年的48所学校,硕士毕业生人数也从1973~1974学年度的6084人下降到1991~1992学年度的4699人。[3]对此,图书情报教育界当然不甘沉沦,要探索应对之策。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对传统的图书情报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综观各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的轨迹,大致有下列几种不同的改革思路:[4]

(1)全面的革命: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情报学院为代表。该学院重组为信息管理与系统系后,不仅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完全更新,而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变。这种改革对于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由于变革过于激烈,易产生“转轨错位”,导致现有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2)渐进的改革:这类改革占目前图书情报教育机构的大多数。在培养目标上,从培养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拓宽到培养能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各行各业信息管理专门人才;教学计划上在既保持传统图书情报核心课程优势的同时,又有计划地逐步增加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力求做到新旧教学内容的融合。这种稳妥的改革有序渐进,较易见效,但改革进程中“新”与“旧”的合理融合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3)局部的改良:仍以传统的图书情报教育为主,只是在教学计划或个别课程上略微增加新的内容。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在某些教学机构仍然存在,但如果他们继续抱守传统,就只能是惨淡经营,走向倒闭的边缘,最终关门大吉。80年代以来美国16所图书情报院系被迫停办就是典型的例子(参见表1)。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图书情报教育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继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率先改名为信息管理系后,截止到1995年,全国55个图书馆情报系科专业已有30个正式更名为信息管理或其它类似名称。当然,改名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调整和革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逐步从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向信息资源管理方向转变,以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急切需要。1997年,国家教委主持召开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论证会又正式提出设立信息管理专业,隶属管理科学门类。这充分反映信息管理教育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信息管理教育、工商管理教育和图书情报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向信息管理教育拓展,一方面意味着信息管理教育领域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彼此间的合作,使信息管理教育体系得以发展完善。事实上,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育、工商管理教育和图书情报教育已纷纷开始合作办学,使信息管理教育呈现出逐渐合流的趋势,从而为一个全新的统一的科学研究领域——信息管理学的诞生积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和知识基础。

3 从学科的整合着信息管理学的进化

从古代的藏书楼,近代的图书馆,到现代的信息中心,人类社会的信息管理活动源远流长。然而,对信息管理实践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却起步甚晚。纵观信息管理研究活动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管理问题的研究首先起源于文献领域的信息管理研究,并于文献领域较早地形成了系统的文献信息管理研究学科——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19世纪诞生的图书馆学可以说是在文献领域研究信息管理活动的最早的学科。经过100多年来的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和其它相关学科一起从文献信息的角度出发研究信息管理问题,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信息管理学的重要应用研究领域。但是,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基本上局限于“静念”文献信息管理活动的研究,信息管理的意义和范围破局限于“物化”的固有文献载体和“正规化”的图书情报机构之中,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管理实践的全面发展需要。

50年代以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重点逐渐向信息处理领域转移,从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大批量数据处理,到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信息系统,信息(数据)管理成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时,信息管理的意义和范围扩展到信息系统管理层次,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MIS、DSS等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但总的说来,以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仍然是以静态数据为核心,对孤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技术管理,难以满足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环境下信息管理实践的发展需要。

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信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面对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不得不进行彻底的变革。组织管理的重心曾经历过从物资管理、资金管理走向人才管理的过程,现在正开始转向信息管理,并要将信息管理与组织的战略决策联系起来。基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竞争战略成为组织竞争的最新战略。于是,工商管理界对信息管理研究的兴趣明显增长,有关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信息管理研究自此从“为组织信息管理而进行信息管理研究”走向“为组织经营管理而进行信息管理研究”的新时期。这时的信息管理研究是针对信息资源整体和社会信息活动的整个过程展开的,而不再是仅仅对其中某一方面或某种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信息管理的意义和地位也由此上升到战略高度。

正是由于信息资源逐渐成为组织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竞争战略决策的关键手段,信息资源管理(IRM)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信息管理的新领域和新方向被提出来了。[5]以霍顿(F.W.Horton Jr.)和迪波德(J.Diebold)等人为首的ISM专家是这一方面的研究先驱。在他们的推动下,一批重要的信息管理研究成果陆续出现,如美国学者辛诺(W.R.Synnott)和戈伯(W.H.Gruber)合著的《信息资源管理:八十年代的机会和战略》、[6]马阐德(D.A.Marchand)和霍顿合著的《信息趋势:从您的信息资源中获益》、[7]英国学者克罗宁(Croin,B.)所著的《信息管理:从战略到行动》、[8]日本学者海老泽荣一等人所著的《情报资源管理》[9]等等。与此同时,工商管理界、图书情报界和计算机界竞相开展信息管理研究,对这一新兴学科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开拓;著名的商业管理期刊《哈佛商业评论》和《斯隆管理评论》中有关信息管理方面的文章在迅速增加;自1977年以来,美国信息学会年会的主题大多与信息管理有关(参见表2);美国信息学会的《信息科学技术年评》也在1982年、1986年和1988年连续三次出现了相关的专题综述;[10-12]有关信息系统开发和组织信息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工具不断出现。此外,有多种信息管理专业研究杂志,如《国际信息管理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81-)、《信息管理评论》(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view,1985-)等相继问世,为信息管理研究提供了专门的论坛。一些专门的信息管理研究机构,如南卡罗莱纳大学商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政策研究所、牛津信息管理研究所等的学术研究活动也日渐活跃。1987年以后,在美国、荷兰等地先后数次举办国际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会议……。这一切进展说明,信息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正在迅速形成和发展。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和工商信息管理研究对信息管理研究领域的共同开发,一方面为信息管理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方向,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管理的研究内容,并终将使信息管理学的体系结构不断得以完善;另一方面,虽然它们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但由于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信息管理,其研究基础都建立在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活动四个要素之上,研究目的和研究环境也大致相同,因此,三者在学科建设上呈现出一种逐渐整合的趋势。这种整合既不是对原有学科的盲目改名或简单替代,也不是要把有关学科强行合而为一,而是在一个更高的研究层次——信息管理学的水平上追求统一的学科结构,并且使各个相关学科都成为这座科学大厦的独立支柱。在这一学科体系中,既有统一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内容,又有各自独立、相互支持的学科源流、理论方法、研究重点和应用方向。信息管理学就是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两大学科群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性交叉科学。这种学科整合式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科学日益走向积分化、整体化的大趋势。

4 信息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信息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普遍原理和通用方法的科学,社会信息管理现象的综合性、广泛性和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而信息管理学研究范围的扩展则与人们对信息管理对象的认识程度不断深入是密切相关的。

4.1 信息管理的对象的分析

社会信息现象是普遍存在着的,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并且,随着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信息管理的规模不断扩大,信息管理的对象也愈益复杂。所谓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因此,信息管理的对象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两大方面。

(1)信息资源。对于信息资源这个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即狭义的信息资源概念和广义的信息资源概念。

狭义的信息资源概念是把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即只是指信息本身的集合,无论它是以声音、图形、图象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还是以文献、实物、数据库等载体记录下来的,其信息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信息当然是构成信息资源的根本要素。人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但信息并不等同于信息资源,而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这是因为,信息效用的发挥和信息价值的实现都是有条件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等等都必须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才能得以实施,信息的有效运动过程必须有特定的专业人员——信息人员——才能对其加以控制和协调。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这就形成了广义的信息资源概念。

因此,广义的信息资源概念,就是指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它是一个涉及到信息生产、处理、传播、利用等整个信息劳动过程的多要素的概念。其中包括信息劳动的对象——信息(数据),信息劳动的工具——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劳动者——信息专业人员,如信息生产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服务人员等等。所谓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正是由信息人员运用专门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种原始数据进行搜集选择、加工处理和分析研究,形成信息产品,然后传递给需要者使用的。上述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具有统一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系统。

(2)信息活动。信息的生命表现在丰富多采的信息运动过程之中。信息从产生、传播到收集、加工,再到吸收、利用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我们把与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以及系统开发、技术更新、运行维护、管理决策等等信息行为有关的全部社会活动统称之为信息活动。换言之,信息活动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包括三个基本层次:即个人的、组织的和社会的信息活动。个人的信息活动表现为个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其效率与个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有关,并且受个体信息环境的影响;组织的信息活动常以各类信息系统的形式出现,信息系统的发达程度能够反映出各级组织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随着信息活动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日益显著,在社会整体上就体现为一种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每一层次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十分复杂的牵扯到许多因素的活动,因此,对信息活动的管理比起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来说难度更大。

作为信息管理的静态方面,信息资源的管理关心的是信息资源被开发利用的程度,即信息活动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表现形式;而作为信息管理的动态方面,信息活动的管理更关注个人、组织及社会与信息资源相互作用的方式,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如信息资源对决策分析的支持作用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信息管理就是一种以资源和信息活动为对象的管理。只有通过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才能实现与信息管理范围相一致的整体目标——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但由于信息管理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致使信息管理的目标在一项具体的信息管理实践活动中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4.2 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门科学的研究内容由其研究对象决定。信息管理学是以人类社会的信息管理行为——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活动管理——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普遍原理和通用方法的新兴学科。它面向人类社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主要研究人类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用技术方法。信息管理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信息管理学研究内容的综合性。

从管理层次看,信息管理具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

微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是指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即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形成信息产品,并引向预定的目标。显然,这个层次上的信息资源概念是狭义的信息资源概念。这一层次上的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

中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是指广义信息资源管理,即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技术、人员、机构等)进行合理的计划、集成、控制,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这一层次上的信息管理就是在狭义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系统管理的内容。

宏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则是在广义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再增加信息产业管理这一部分,就是指对社会信息事业及其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协调、指导以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根据上述信息管理的三个层次,我们可以把信息管理研究核心内容归纳为四个组成部分。

(1)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信息管理学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必须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因此,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是信息管理学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信息交流理论、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经济理论,信息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信息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等等。

(2)信息产品管理。主要研究微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信息产品的开发——信息搜集、整序、分析方法,信息产品的流通——信息服务方式与信息市场管理,以及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和全球一体的信息环境对人类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有何影响等等。

(3)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是在微观层次的基础上研究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信息系统要素管理和运行管理,组织的信息资源配置和投资评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组织竞争战略的关系等等。

(4)信息产业管理。主要研究宏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信息产业的结构和测度,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机制与管理模式,信息政策和信息立法问题,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等等。

(来稿时间:1997.11.7。编发者:李万健。)

标签:;  ;  ;  ;  ;  ;  ;  ;  ;  ;  ;  

论信息管理的演进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